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全面解读:白介素家族大盘点!如何塑造我们的身体反应?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全面解读:白介素家族大盘点!如何塑造我们的身体反应?

引用
1
来源
1.
https://ibook.antpedia.com/x/982055.html

白介素(Interleukins,简称IL)是一类由白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们在免疫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白介素家族成员众多,每个家族都有其独特的生物学活性和作用机制。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IL-1、IL-2和IL-6三个家族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白细胞介素......由白细胞产生?

哎嘿,言之有理~

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s, IL) 是一类细胞因子 (Cytokines),最初被认为仅由白细胞表达而得名。

后续研究发现,其他体细胞也能表达白介素。这些分子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触发一系列生物学反应。

知识链接

白介素的主要功能包括调节炎症反应和免疫细胞分化、激活,以及参与免疫系统的整体平衡[1]。根据结构和功能的不同,白介素可以被大致分为几个家族,包括 IL-1、IL-2、IL-6、IL-10、IL-12 和 IL-17 家族,每个家族的成员都有其独特的生物学活性和作用机制。

“炎”值爆表的 IL-1 家族

▐ 细胞因子成员:IL-1α、IL-1β、IL-1Ra、IL-33、IL-18、IL-37、IL-36α、IL-36β、IL-36γ、IL-36Ra、IL-38

▐ 特征:具有 N 端前导肽,β-折叠结构

IL-1 家族在白介素家族中可谓“人丁兴旺”,涵盖 11 个细胞因子配体和 10 个受体。根据蛋白 N 端前体片段的长度,配体可分为 3 个亚家族 (如图 1)[2]:

图 1. IL-1 细胞因子亚家族[3]。

IL-1 亚家族 (IL-1α、IL-1β、IL-1Ra、IL-33),主要通过 IL-1R1 受体介导,参与炎症与免疫调节过程。

IL-18 亚家族 (IL-18、IL-37),利用 IL-18Rα/β 和 IL-18Rα/IL-1R8 受体,调控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反应。

IL-36 亚家族 (IL-36α/β/γ、IL-36Ra),通过 IL-36R 发挥作用,在皮肤和黏膜的炎症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

多数 IL-1 家族配体成员以全长前体形式表达,需要经过蛋白水解加工才能形成生物成熟形式。值得注意的是,IL-1 家族细胞因子促炎作用因子居多[2][3]。

因子
炎症相关
IL-1α
促炎,报警素 (Alarmin),Th17 细胞反应
IL-1β
促炎,抗菌素耐药性,Th17 细胞反应
IL-1Ra
抗炎,受体拮抗剂
IL-33
促炎,2 型免疫和炎症,Th2 细胞反应
IL-18
促炎,Th1 细胞反应
IL-37
抗炎,报警素
IL-36α/β/γ
促炎,皮肤和肺部炎症
IL-36Ra
抗炎,受体拮抗剂
IL-38
抗炎

IL-1 受体家族成员 (ILRs) 和 Toll 样受体 (TLRs) 共享一个超家族特征,即含有 Toll/IL-1 受体同源区的胞内信号结构域,以及胞外区的免疫球蛋白 (Ig) 样结构域或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

图 2. IL-1 家族配体-受体结合常见信号通路[2]。

IL-1 家族的促炎细胞因子 (IL-1α/β、IL-18、IL-33、IL-36) 与特定的 IL-1 受体结合,并通过 MyD88、IRAK4、TRAF6 激活 NF-κB 和 MAPK,从而促进多种炎症基因的转录。

IL-37 与 IL-18Rα 结合并招募 IL-1R8 (也称为 TIR8 或 SIGIRR),这一过程不触发下游 MyD88 的募集。而 IL-38 则主要与 IL-36R 结合。IL-37 和 IL-38 通过 NF-κB 和 MAPK 途径发挥抗炎作用。IL-1Ra 和 IL-36Ra 作为拮抗剂,分别与 IL-1α/β 和 IL-36 竞争性结合 IL-1R1 和 IL-36R,由于它们不能募集共受体,因此有效抑制了 IL-1 和 IL-36 的信号传导 (图2) 。

超能战士:IL-1β

IL-1β 是 IL-1 家族中的明星因子。IL-1β 主要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先天免疫系统的核心成员生成并释放:在模式识别受体 (PRR) 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 (PAMP) 或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DAMP) 激活时,IL-1β 以无活性的前体形式 (pro-IL-1β) 产生,随后经 caspase-1 切割为活性形态,进而被释放至细胞外。

IL-1β 在许多炎症性和免疫介导的疾病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例如,针对 IL-1β 的靶向治疗策略逐渐成为治疗多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的热点,Canakinumab 已获 FDA 批准用于痛风治疗[4][5]。当前,肿瘤领域对 IL-1β 的研究主要聚焦于 IL-1β 于其如何调控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与炎症细胞[6]。此外,研究表明 IL-1β 在括黑色素瘤、结肠癌、肺癌、乳腺癌以及头颈癌等许多实体肿瘤中表达上调,并与不良预后紧密相关。

免疫稳态"楷模": IL-2 家族 (γc-家族)

▐ 细胞因子成员: IL-2、IL-4、IL-7、IL-9、IL-15 和 IL-21

▐ 特征:共享受体 γ 链 (γc) 亚基

IL-2、IL-4、IL-7、IL-9、IL-15 及 IL-21 同属四 α-螺旋束 I 型细胞因子,共享受体 γc 亚基,统称 IL-2 家族或 γc 家族。该家族成员通过激活依赖于磷酸化 JAK1 和 JAK3 的信号通路,进而激活 STAT 蛋白,实现信号从细胞膜向细胞核的高效传递。

因子
炎症相关
IL-2
免疫调节,促炎/抗炎双重作用
IL-4
免疫调节,主抗炎 (哮喘中促炎)
IL-7
免疫调节,促炎 (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中)
IL-9
免疫调节,主促炎
IL-15
促炎
IL-21
促炎

IL-2 家族细胞因子在免疫稳态的调节中发挥着多元化的关键作用[7][8]。

IL-4 作为免疫调节因子,功能多样:抑制许多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促炎介质释放;诱导幼稚 T 细胞向 Th2 细胞分化,抑制 Th1 细胞,减少其细胞因子分泌,从而削弱 Th1 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促进 B 细胞的增殖、分化和产生抗体。IL-4 非传统意义上的抗炎细胞因子,其抗炎/促炎效应因病理环境而异,例如,在哮喘中,IL-4 通过诱导 IgE 同型转换,上调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VCAM-1) 表达,以及促进嗜酸性粒细胞跨内皮迁移等过程加剧炎症[9][10][11][12]。

图 3. IL-2 家族细胞因子及其受体[13]。

IL-7 是 B 细胞发育,记忆和幼稚 T 细胞增殖和存活的关键因子,对胸腺 T细胞的发育至关重要[14][15][16]。IL-9 由多种T细胞表达,如 Th2 细胞、Th9 细胞、Th17 细胞和 Treg 细胞,涉及促进炎症机制、对抗寄生虫和肿瘤的免疫,它还参与了过敏性疾病如哮喘的发病机制[17][18]。IL-15 控制T 和 B 淋巴细胞生长和分化,激活 NK 细胞和吞噬细胞,维护免疫稳态[19]。IL-21 参与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促炎和调节,影响 T 和 B 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功能,促 CD8+ T 细胞和 NK 细胞成熟,增加细胞毒性[20][21]。

剂量双刃剑:IL-2

IL-2:主要由活化的 T 细胞,特别是活化的 CD4+ 辅助性 T 细胞产生,是免疫调节中的核心因子。它能促进 T 细胞增殖,增强 NK 细胞的杀伤活性,诱导调节性 T 细胞分化,并介导激活诱导的细胞死亡 (AICD)[22]。

IL-2 通过与高亲和力的三聚体 IL-2 受体 (IL-2Rα、IL-2Rβ 和 γc) 结合,调控 T 细胞的多样生物学功能。尽管 IL-2Rβ 和 γc 的二聚体也能结合 IL-2,但其主要生物效应由高亲和力受体介导。

低剂量 IL-2 作用于调节性 T 细胞 (Tregs) 上的高亲和力受体,抑制免疫应答;高剂量时 IL-2 则与效应 T 细胞、记忆性 T 细胞和 NK 细胞上的中等亲和力受体结合,促进免疫应答。因此,低剂量 IL-2 在治疗自身免疫和炎症性疾病中受到关注,而高剂量如重组人 IL-2 阿地白介素 (Aldesleukin) 则用于肿瘤治疗[23][24][25]。

不只有白介素的 IL-6 家族

▐ 细胞因子成员: IL-6、IL-11、IL-27、IL-31,非白介素成员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NTF)、白血病抑制因子 (LIF)、抑瘤素 M (OSM)、心脏营养素 1 (CT-1)、心脏营养素样细胞因子 (CLC) 。

▐ 特征:都是四螺旋束细胞因子 (图4)。除了 IL-31 通过 gp130 样蛋白 (GPL) 受体外,其他成员都绑定 β 受体 gp130 进行信号传导[26]。


图 4. IL-6 家族因子上-上-下-下拓扑结构的四螺旋束细胞因子模型[27]。

IL-6 家族不仅涵盖 IL-6、IL-11、IL-27、IL-31,还包括未被归类 IL 大家族的 CNTF、LIF、OSM、CT-1、CLC,基于功能相似与信号通路共享,被纳入 IL-6 家族。它们激活 JAK1、JAK2 和 TYK2,触发 STAT 转录因子 (图5)。

图 5. IL-6 家族及其受体复合物[27]。

这些细胞因子生物活性既有重叠又有相异之处,它们参与调控肝脏急性期反应、B 细胞活化、T 细胞平衡、代谢及神经功能。每个成员均对免疫稳态、造血、炎症、发育及代谢的生理调控发挥关键作用[28][29][30]。

因子
炎症相关
IL-6
促炎/抗炎 (受体相关)
IL-11
主抗炎,特定病例条件下促炎
IL-27
抗炎/促炎
IL-31
促炎

炎症”侦察兵“:IL-6

IL-6 是由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脂肪细胞和造血细胞等细胞产生的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广泛作用于 T 细胞、B 细胞、巨噬细胞、肝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等多种细胞类型,在炎症调控、免疫反应及造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其临床检测是炎症诊断的重要指标[31]。

IL-6 拥有三种信号通路:经典信号通路 (Classic signaling)、反式信号通路(Trans-signaling) 和反式呈递信号通路 (Trans-presentation signaling/IL-6 cluster signaling)。

图 6. IL-6 经典信号通路和反式信号通路[32]。

经典信号中, IL-6 与靶细胞 (如肝细胞、单核细胞和部分 T 细胞亚群) 膜上受体 IL-6R 结合 (IL-6/mIL-6R),再与 gp130 形成复合体。

反式信号中,IL-6 与可溶性 IL-6 受体结合形成复合体 (IL-6/sIL-6R),再与表达 gp130 但不具 mIL-6R 的细胞作用。因 gp130 在所有器官和几乎所有细胞类型中普遍表达,反式信号通路作用范围更广[31]。两种信号中配体-受体复合物形成触发多种细胞内信号通路的激活,包括 JAK/STAT 通路、Ras-MAPK 通路、p38 和 JNK/MAPK 通路、PI3K/Akt/mTOR 通路和 MEK-ERK5 通路。经典信号传导可诱导再生、抗炎和保护反应,而反式信号传导则诱导促炎活动[32][33]。

反式呈递信号特指树突状细胞上的 IL-6/IL-6R 复合物与 T 细胞表面 gp130 结合,激活 T 细胞的信号传导。目前,关于 IL-6 反式呈递信号在病理学中的意义有待深入研究[34][35]。

小结

好啦本期小 M 为大家介绍了 IL-1、IL-2、IL-6 家族,下期即将与大家探讨的是同样值得关注的 IL-10、IL-12、IL-17 家族,关注收藏,下期也不要错过喔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