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禅师:一位120岁高僧的真实年龄与传奇人生
虚云禅师:一位120岁高僧的真实年龄与传奇人生
虚云禅师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佛教高僧之一,以其卓越的佛法修为和对中国佛教的贡献而闻名于世。关于虚云禅师的生平事迹和佛法成就,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和研究。其中,关于虚云禅师的年龄争议更是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虚云禅师的生平事迹、佛法修为及其对中国佛教的贡献,并对虚云禅师的年龄争议进行探讨。
2019年10 月 29 日,纪念虚云禅师圆寂 60 周年法会在江西永修云居山真如禅寺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香港宝莲寺退居方丈圣一长老、澳门佛教总会理事长健钊长老等佛教大德,及来自海内外的虚老法徒、 云居山四众弟子数千人参加了这一法会。
纪念大会上,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肖争鸣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发表讲话, 并宣读了国家宗教事务局发来的贺电。一诚长老、纯闻法师等分别对虚云老和尚在中国佛教发展历程中作出的贡献进行了回顾,称虚云禅师“重新发扬了历代祖师的事业,给佛弟子树立了以身作则的榜样,成就了一番大事。”
虚云禅师俗家姓“萧”,乃南北朝时梁武帝后裔。其父萧玉堂道光年间的进士,曾任过福建永春县令,是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清官。
萧玉堂的妻子颜氏结婚多年,一直怀不上孩子,虽然请了许多大夫医治,但一直没有什么效果,萧玉堂夫妇为此非常苦恼。
有一天,有人告诉颜氏,永春城外观音寺的菩萨很灵,很多想求子的人拜过之后,回来就怀上了孩子。颜氏一听大喜,连忙备好香烛,前往观音寺。
这座观音寺位于永春县城外十余里的地方,必须要经过一座桥才能到达寺里。那座桥年久失修,人走上去都“吱吱”做响,很不安全。
颜氏看到这座危桥后,在观音寺里发愿:一定要花钱将这座桥修缮一下,保证前来拜佛的人的安全。
说来也怪,在发完这个愿的当晚,夫妻二人就做了同一个梦,梦见观音来到他们家中,将一个孩子扔到了他们的床上。不多久,颜氏果然怀孕了。
1840年,颜氏生下一个男婴,取名萧古岩——他就是后来的虚云大师。
萧古岩从小便聪明过人,受母亲的影响,对“佛学”特别感兴趣,每天从私塾放学后,都要把母亲的《香山大悲菩萨传》、《观音菩萨成道》等佛书拿来钻研。这也令萧玉堂十分担忧:要是儿子一心向佛,长大了去出家,可怎么得了?
为了让儿子延续香火,萧玉堂替儿子早早定了门亲事。但萧古岩却不愿成家,说自己一心向佛,不愿娶妻。
萧玉堂大怒,运用父亲的权威,逼萧古岩娶亲。没想到的是,萧古岩结婚后,居然不和妻子圆房,还向妻子贯输佛法,把妻子也培养成了一名佛教徒。
几年后,萧玉堂夫妇先后去世,萧古岩决定离开家乡,外出学习佛法。于是他来到福州鼓山的涌泉寺,拜方丈妙莲为师,正式成为一名僧人,法号德清。
在寺内待了四年后,德清感觉自己的修为提高有限,于是效法前辈僧人,找了一个山洞“苦修”。
经过三年的苦修,德清终于达到了舍念清净,无拘无束的境界。为了继续提高修为,他决心下山游历一番。
在游历途中,德清偶尔路过天台山,听说山上有位融镜法师佛法高深,于是便前往求教。
融镜法师见到德清后,笑着对他说了一番话:“你只知道修持身体,可知道修持心否?我看你行为举止,近乎于外道,并非正途,枉费了十年功夫,岩栖谷隐,就算你活到一万岁,也不过是《楞严经》里面所说的十种仙人之一,离成就大道尚远。就算再进一步,证得初果阿罗汉,充其量只是一个自了汉。”
融镜法师一番话,让德清醍醐灌顶,于是拜融镜法师为师,并改名为“释虚云”。
之后的二十多年里,虚云跟着融镜法师苦参 “话头禅”。所谓话头,即是一念未生之际。一念未生之前是什么?是心,参话头的实质就是观心。虚云禅师后来曾解释过这一概念:“心是话之头,也是万法之头。其实话头,那是念头,念之前头就是心。一念未生之前就是话头,看话头就是观心,即是观照自心清净觉体,即是观照自性佛。”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 1895 年),已参透 “话头禅”的虚云禅师来到扬州,参加赤山法忍禅师主持的法会。法会期间,他看到法忍禅师倒开水时冲到手上, 茶杯堕地 , 应声破碎 , 当下疑根顿断, 悟透禅关 , 因而口占一偈 :“杯子扑落地, 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 狂心当下息 。”
据虚云长老的法嗣,临济宗第 44 代传人本焕长老介绍,虚云禅。曾对参话头时提出不得贪求玄妙、不得将心待悟、不得期求妙果、不可自生疑虑、不得生恐怖心、坚定的信心六个原则。要求学佛之人能做到“万缘放下,一念不生”。只有万缘放下了,才能一切妄想、分别心自然消解,不再生起,远离执着,“至此一念不生,自性光明,全体显露”,才有得悟之可能。这六原则貌似平常,实则却是过来人之语,因病与药、平实简要。
契悟祖师心法之后, 虚云以振兴禅宗为己任,开始了他广布佛法的道路。
1900 年 , 虚云在云南鸡足山将钵盂庵改建为十方丛林 , 名 “护国祝圣寺” , 历时十年,大体竣工 。之后又应云南总督唐继尧之请, 移锡昆明华亭寺, 重建古刹, 百废俱兴 , 改名 “云栖寺” 。
云栖寺位于云南昆明西南郊的碧鸡山,传说阿育王第二太子至此,见碧凤一群,乃居此修炼成道,号碧鸡神,以是名山。元时中峰明本国师来此开山,名圆觉寺。后人因此有峰名华亭,遂易名为华亭寺。
1922 年, 83 岁的虚云移锡昆明华亭寺,立即多方筹资,开始重建古刹的工作。施工中,因掘得镌有“云栖”二字之古碑,遂将寺名改称“云栖寺”。
虚云老和尚先观山形地势而改正,迁祖塔于寺东,移天王殿向前,佛殿、法堂、僧寮陆续更动。门外凿放生池,池外安七宝佛塔。虚云老和尚带领数十人清理周围环境,将一千左右的坟墓妥善处理,收赎山场林木、庄田百余亩。在寺院的重兴过程中,虚云老和尚亲自督导,重修殿堂,再建山门,凿放生池,修七佛宝塔,并收赎山场田亩。兴建工程,历时三年完工。经虚云重修的云栖禅寺成为云南佛寺之冠。
与此同时,虚云和尚还相继在昆明修建了胜因寺、松隐寺、太华寺和招提寺等大小寺院四座。
1934 年,虚云禅师以九十五岁高龄,又应请主持重兴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道场广东曲江南华寺 , 殚精竭力, 经营十载,完成 “更改河流以避凶煞” 、“新建殿堂以式庄严” 、“创禅堂安僧众以续慧命”等十项主要建制 , 总计新建殿堂房舍二百四十三楹, 新塑大小圣像六百九十尊。
1943 年冬,虚云又感云门宗祖庭乳源云门山大觉禅寺废圮 , 发愿重兴 , 历十载擘画 , 共计新建殿堂一百八十余楹, 塑佛像八十余尊。1953 年,闻著名古刹江西云居山殿堂毁于日军炮火, 又不惜以一百一十四岁高龄,发愿重兴。数年间 , 开垦出水田一百八十余亩,住僧近二百人。
虚云禅师所重兴的祝圣、南华、云门、云居等禅刹,现在都已成为禅宗重寺。
与此同时,虚云禅师还十分重视祖师著作的整理和法脉传承的考订。他先后修补增订了《佛祖道影》、编撰《法系考正》、《校正星灯集》等佛教典籍。
其中《佛祖道影》原为明末清初永觉元贤和为霖道霈住持鼓山时相继编修而成,共收祖师像、赞 122 尊,至虚云住持鼓山时,仅存 117 位,像、赞也参差不齐。虚云和尚在禅诵之余,多方收集资料,并与原苏州玛瑙经房所刊的守一大师本相参照,增刻祖师画像至 310 尊,将原传、赞阙失者补全,于 1935 年刊刻流行,自此“凡可数者九十代,奕叶相传,则皆曹洞法脉,无有紊乱”。
虚云禅师一生收徒无数,其中著名的有本明海灯、观本明一、本焕乘妙等,再传法孙有一诚常妙、瑞觉常亮、常彻惟觉等数十人。另外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江西庐山东林寺方丈传印法师,前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北京法源寺方丈一诚法师,中国佛教咨议委员会主席本焕法师,都是他的传人。
1959年10月13日,虚云禅师在真如寺圆寂,享年120岁。圆寂前,禅师给世人留下一揭:”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虚云禅师圆寂后,在火化时,肉身化为数百粒彩色舍利子,这也成了佛门一段佳话。
不知道为什么,近年来有很多人质疑虚云的年龄,说他年龄造假,根本没有活到120岁。一名叫做田水晶的学者,还写了一篇洋洋万言的《虚云禅师与其高龄神话的建构》论文,考证说虚云禅师实际出生于1864年,而不是1840年。
田水晶的证据,来自于1923 年由释宝慈编撰的《鹤山极乐寺志》 ,让面记载说妙莲禅师的是1845 或1846 年出生于福建归化的,而虚云禅师不可能比妙莲禅师大, 因此推断虚云禅师不可能出生于1840年。
除了《鹤山极乐寺志》之外,田水晶还拿出了一份所谓妙莲法师的墓志《传洞云宗四十五世妙莲和尚塔铭》的影印件,来证明他的观点。但随后佛学界很多人站出来反驳说,这份《传洞云宗四十五世妙莲和尚塔铭》并未发现实物,影印件的真伪很难界定,不足以作为证据。同时释宝慈编撰的《鹤山极乐寺志》上说妙莲禅师生于1845年,也仅是一家之说,并不是实打实的铁证。
相比之下,能证明虚云禅师生于1840年的证据就要硬得多。因为它出自虚云禅师俗家妻子1910年写给虚云禅师的家信。当时的虚云禅师七十岁,这位女士根本不可能有造假的必要。
这封信很明确地提到虚云的父亲萧玉堂自同治三年(1863年)十二月初四日巳时逝世后,虚已经有四十多年没云拜祭了,坟头都已经塌陷了。
既然虚云禅师的父亲在1863年便已去世,如果虚云禅师出生于田水晶口中的1864年,那岂不成了笑话?
我们目前可以肯定的是,虚云禅师的父亲在世时,曾给虚云禅师举办过婚礼。既然能举办婚礼,而且还在婚礼后说服妻子也信仰佛教,证明当时虚云禅师至少也有差不多二十岁了,这才符合逻辑。
《增校鼓山列祖联芳集》上,也有虚云禅师年龄的线索。据这本书记载,1910年时,虚云禅师曾说过他已离家50多年,那么推算起来,他离家的时间应在1860年左右,这也足以证明他不可能出生于1864年,相比之下,生于1840年的可能性更高。
正如纪念大会上一诚法师说的那样,虚云禅师已圆寂多年,纠缠他的出生年份毫无必要,我们要学习他爱国爱教的思想、正信正行的情操、艰苦朴素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品德, 这样才能把中国佛教的事情办好。
参考资料:
田水晶:《虚云禅师与其高龄神话的建构》
见栋:《虚云和尚对当代禅宗之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