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导向明确,注重思维——高中语文新教材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导向明确,注重思维——高中语文新教材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究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63424304_121124729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新教材在内容编排和教学理念上都有了显著的变化。新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强调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协同发展。读写结合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挖掘新教材的潜力,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写作智慧,在写作中深化阅读体验,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高中语文新教材的特点与读写结合的契合点

内容丰富多元

高中语文新教材涵盖了古今中外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实用文本和文化经典,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议论文、说明文等多种体裁。这些文本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例如,在古代文学部分,学生可以领略到诗词的优美韵律和意境,散文的深邃哲理和精妙笔法;现代文学作品则展现了不同的社会风貌和人性百态。这种丰富性为读写结合提供了广阔的素材空间,学生可以从不同体裁和题材的文本中学习到各种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如诗歌的意象运用、小说的人物塑造、议论文的论证方法等,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任务群导向明确

新教材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每个任务群都围绕特定的主题和语文能力培养目标展开,强调语文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其中,许多任务群都涉及到读写结合的要求。例如,“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学生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习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写作手法,然后通过写作实践,如创作小说、诗歌、散文等,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则让学生在阅读新闻、报告、书信等实用文本的基础上,学会撰写相应的实用文体,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任务群的设置为读写结合提供了清晰的教学路径和明确的学习目标,使教师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设计读写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读写能力的共同提升。

注重思维培养

新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通过阅读具有思辨性的文本,如议论文、哲理散文等,学生能够学习如何分析问题、提出观点、进行论证和反驳,从而提高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而文学作品的阅读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来丰富写作内容,塑造独特的艺术形象。在读写结合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阅读过程中培养的思维能力迁移到写作中,使作文更具深度和创新性。

读写结合在高中语文新教材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1. 文本精读与仿写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的精读,品味文中的好词好句、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篇章结构等,并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赏析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段落,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段描写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荷塘月色的清幽美景。教师在讲解后,可让学生仿照这种写法,描写校园中的一处景物,如校园的花园、操场等,要求学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使描写更加生动细腻。通过仿写,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提高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2. 阅读批注与感悟写作
    阅读批注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对文中的重点语句、段落进行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感悟、疑问以及对写作手法的分析等。在学生完成批注后,教师可以根据批注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并将自己的阅读感悟整理成一篇短文。例如,在阅读鲁迅的《祝福》时,学生可能会对祥林嫂的人物形象、命运悲剧以及封建社会的黑暗本质等方面有很多深刻的感悟和疑问。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这些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祝福》的读后感,要求学生结合文本中的具体情节和细节描写,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分析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锻炼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学会如何从阅读中提炼观点并进行有条理的论述。

  3. 主题阅读与拓展写作
    新教材中的课文往往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编排,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组织学生进行主题阅读,并开展拓展写作活动。例如,在学习必修上册以“青春的价值”为主题的单元时,教师除了讲解教材中的课文外,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与青春相关的课外书籍、文章或影视作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青春的价值意义,感受青春年华的珍贵。在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青春的价值”这一主题的理解,选择一种文体进行写作,如记叙文、议论文、散文或诗歌等。学生可以写自己对某一次青春场景的认识和思考,也可以讲述一个与青春有关的故事。通过主题阅读和拓展写作,学生能够拓宽阅读视野,丰富写作素材,深化对主题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写作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1. 范文剖析与模仿借鉴
    在写作教学中,范文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可以选取与写作主题相关的优秀范文,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剖析,学习范文的写作思路、结构布局、选材立意、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优点,并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例如,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一篇结构严谨、论证有力、语言精炼的议论文范文,如《劝学》《六国论》等,与学生一起分析文章的论点是如何提出的,论据是如何选择和运用的,论证过程是如何展开的,以及文章的语言有哪些特色和亮点。在学生对范文有了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范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通过模仿借鉴,学生能够快速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写作水平。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考,写出具有个性特色的作文。

  2. 写作任务与阅读资源整合
    教师在设计写作任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积累和新教材的资源,将写作任务与阅读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例如,在进行记叙文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新教材中的记叙文单元,让学生回忆自己在阅读这些课文时所学到的记叙文写作技巧,如人物描写方法、情节设置技巧、环境烘托作用等。然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记叙文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写一篇记叙文,并在写作过程中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课外阅读中所读过的记叙文作品,借鉴其中的优秀元素,丰富自己的作文内容和表现形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写作更加得心应手,同时也能够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记忆。

  3. 习作互评与阅读反思
    习作互评是写作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自己的作文,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学习他人的优点。在习作互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阅读知识和写作标准,对同学的作文进行评价和反馈。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作文的立意是否深刻、选材是否新颖、结构是否合理、语言是否通顺、描写是否生动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在学生完成互评后,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全班交流和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好作文的标准和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自己在习作互评中所发现的问题,回顾相关的阅读文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例如,如果学生在作文中存在语言平淡、缺乏文采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的文学作品,学习其中的好词好句、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修改中。通过习作互评与阅读反思相结合,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实现读写能力的共同提升。

课外读写结合活动

  1. 文学社团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高中语文文学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读写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读写实践平台。文学社团可以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新教材课文或课外书籍时的心得体会、感悟收获以及对写作的启发。在分享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够从其他同学的分享中获取新的阅读思路和写作灵感。此外,文学社团还可以组织文学创作比赛,如诗歌创作大赛、散文大赛、小说创作比赛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体验进行文学创作。在比赛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阅读中所学到的写作技巧运用到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文学创作水平。同时,文学社团还可以邀请语文教师、作家或文学爱好者举办文学讲座、写作培训等活动,为学生传授阅读方法和写作技巧,解答学生在读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和热情。

  2. 课外阅读与读写日志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读写结合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推荐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经典文学作品、优秀时文、文化论著等,并要求学生撰写读写日志。读写日志可以包括以下内容:阅读书籍的基本信息、精彩片段摘抄、阅读感悟、对自己写作的启发以及仿照书中的写作手法进行的写作练习等。通过撰写读写日志,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及时记录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悟,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教师可以定期检查学生的读写日志,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和写作进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读写能力。

  3. 社会实践与读写成果展示
    语文学习不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还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文化考察、志愿者服务等,并引导学生将实践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文字记录下来,形成读写成果。例如,在进行社会调查活动时,学生可以撰写调查报告,介绍调查的目的、方法、过程和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在文化考察活动中,学生可以撰写文化随笔、游记等,描述自己对所考察文化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之情;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学生可以撰写心得体会、感人故事等,记录自己在服务过程中的成长和收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这些读写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如举办社会实践成果展览、读写成果汇报会等,让学生在展示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也能够从其他同学的成果中学习到不同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读写能力和综合素质。

以“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的读写结合实践案例

在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以“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结合高中语文新教材中的相关课文,如《论语》《孟子》《中国建筑的特征》等,开展了读写结合实践活动。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课文进行阅读和分析,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以及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和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和素材,如《论语》中的儒家思想、《孟子》中的仁政理念、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等,同时也学习到了不同作者对传统文化的阐述和思考方式,以及在写作中如何运用恰当的事例和论证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阅读感悟,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问题,并形成小组讨论报告。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新颖独特的观点和想法,如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在教育中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等。

接着,教师让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选择一种文体进行写作,如议论文、记叙文、散文或演讲稿等,阐述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一主题的看法和建议。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充分运用了之前阅读所积累的素材和知识,如有的学生在议论文中写道:“传统文化如同一座巍峨的高山,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然而,在当今时代,这座高山面临着被遗忘的危险。我们应当肩负起传承与创新的重任,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正如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的特征》中所倡导的那样,我们要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创新和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通过这样的写作实践,学生不仅提高了写作能力,还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了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责任感。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成果展示和交流活动,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在展示过程中,学生们欣赏到了不同风格和体裁的优秀作品,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和思路。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了点评和总结,肯定了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方向。通过这次以“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的读写结合实践活动,学生在读写能力和文化素养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读写结合教学的效果与反思

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学生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分析文本、品味语言、理解内涵,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提高了写作水平;同时,读写结合的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与写作的相互转换中,锻炼了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此外,学生在接触各种优秀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感染,提高了审美能力,并且加深了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了文化素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