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话非遗】小葫芦祝您“福禄”双全!
【春节话非遗】小葫芦祝您“福禄”双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葫芦与“福禄”谐音,象征着福禄吉祥。它不仅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更是一种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的艺术品。在山东聊城东昌府区,葫芦雕刻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葫芦的文化内涵
葫芦与“福禄”谐音,给人们带来福禄吉祥之意。葫芦多枝多蔓,葫芦蔓延寓意“福禄万年”。葫芦内多子,寓意“多子多福”。葫芦不仅可以食用,还能用来做容器、虫具、花瓶、家庭摆设和镇宅辟邪的宝物。
东昌葫芦的历史传承
东昌府区葫芦种植始于汉代,葫芦加工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时期。2008年,东昌府区被授予“中国葫芦雕刻之乡”,同时雕刻技术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葫芦雕刻技艺
聊城的东昌葫芦雕刻原料多以大葫芦、亚腰葫芦和扁圆葫芦为主。雕刻制作分水煮发酵、雕刻、上色三道工序。历经五百余年的传承,葫芦雕刻俨然已成为了东昌府区最具代表性、特色最为鲜明的文化产品。
葫芦烙画艺术
葫芦烙画于方寸之间描绘天地,葫芦作纸,烙铁为笔,有花鸟鱼虫的野趣,有山水之间的诗意,有明月当空的侠气……烙画艺术使葫芦由农家瓜果登上了艺术殿堂。
葫芦香囊
葫芦香囊精选聊城特色天然葫芦,以东昌葫芦雕刻技艺创作而成,有着财富、富贵的象征,附加镂空精美花纹更能传达美好寓意。
葫芦产业的蓬勃发展
聊城市东昌府区围绕葫芦产业,规划建设全国首个以葫芦文化为主题的风情文创基地,立足造型、品种、景观、原生态四大特点,在城镇与农村的交汇处打造的新农业经济发展平台。
堂邑镇规划建设葫芦生态农场示范基地,依托“千年古镇、繁森故里、葫芦之乡”金字招牌,大力挖掘葫芦产业内在潜力,实现由传统“葫芦加工产业”向新型“文化创意产业”转换。
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堂邑镇路庄村充分发挥葫芦种植的传统优势,开创“线下种植、加工、文创,线上互联网、电商直播和客户端消费”的发展模式,让传统小葫芦搭乘时代电商快车,助力葫芦产业成为乡村振兴和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
目前,东昌府区葫芦种植面积达1.1万余亩,加工户1000余家,现有葫芦雕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
葫芦特色产业的发展不仅壮大了农业观光、乡村旅游、乡村研学游等特色产业,还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
目前,东昌府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葫芦种植、加工、销售集散地,葫芦的产量占到全国的70%以上,产品销往北京、天津、山西等30余个省市,以及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超过10亿元。
东昌葫芦这一聊城非遗宝藏,在农业与创新的结合下生机勃勃。让我们在感受葫芦魅力的同时,也去了解背后的故事与传承。在此新春佳节,祝愿大家福禄绵长,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