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您拨打的电话正在“社恐”!心理专家解读「电话恐惧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您拨打的电话正在“社恐”!心理专家解读「电话恐惧症」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131A07MEL00

"电话铃声响起,我的每一个毛孔都在喊救命"、"手机响了看到是骚扰电话才能放心"、"每次可以短信联系的时候都会松一口气"……接打电话本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有那么一群人,即使每天都和手机形影不离,却将电话铃声视为"紧箍咒"。"电话恐惧症"也由此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应用心理系教授汤永隆表示,我们身处信息化时代,即时通讯正变得越来越快速、便捷,这就要求人们更频繁地应对社交,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是很难的一件事。"电话恐惧症"并不是一种心理疾病,而是社交恐惧症或社交焦虑症的一种,主要表现为手机常年静音,有时假装看不到电话而不接;用短信等文字形式交流时没有障碍,但就是害怕电话联系;不主动接打电话,也不回复未接来电;手机铃声响起会立刻心慌;通话时情绪高度紧张,害怕对方沉默……

其实,"电话恐惧症"早已有之。1929年,英国诗人兼作家罗伯特·格雷弗斯在自传中提到,在一战中服役时的受伤经历让他对使用电话产生了深深的恐惧;1986年,美国作家、心理学家乔治·达德利和香农·古德森撰写过一本名为《抗拒电话销售心理学》的书,教销售人员如何克服对自我推销的恐惧。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为了沟通、协调和合作,交流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但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独特的与外界互动的方式。"汤永隆表示,部分人不喜欢接打电话,可能出于以下几种原因。

对于社交恐惧的延伸

"电话中,对话内容未知,走向也无法掌控,多是不可预测性。"汤永隆说,文字对话时,可以再三思考后回应,即使说错也能撤回。与面对面说话或视频聊天不同,打电话缺乏临场感,且要求人们的大脑必须飞速运转,在语言上快速作出决策,丝毫没有可用于思考的缓冲时间,此时就有可能说错话、会错意,导致内心的不安被无限放大。

性格使然

有些人生性易紧张、自卑,还可能对他人的拒绝、评价等高度敏感,在压力下更易出现恐惧。另外,如果通话中未能及时回应对方或收到回应,也会衍生出对于沉默的尴尬与恐惧,越来越抗拒通过电话交流。

不愉快的沟通经历

一些人在与重要的社交对象(如客户、领导)电话沟通时,曾经历过被拒绝、批评等不愉快。无法捉摸对方的情绪和状态、对于是否方便通话的揣测等,都会加剧对打电话的恐惧。

汤永隆提醒,"电话恐惧症"出现时,不必过度惊慌,学会以下方法能够很好地缓解、克服心理和身体上的不适。

  1. 降低心理预设、调整心态。打电话只是交流方式的一种,要客观看待,明白其特点和局限性。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在打电话前默念:"对方很喜欢我,我能跟他沟通好",不要过度揣测他人语气。

  2. 预演通话过程。如果每次通话都会不知所措,可以尝试先列出一份简单的提纲,包括对方的称呼、打电话的目的,希望对方回复哪些信息等等,有助掌握通话的大致方向,为自己增加"底气"。另外,可以为自己设定一个开场白,如"您好,我是……请问您现在方便讲话吗?""现在是否会打扰您?给您来电是想……"。

  3. 当做面对面交流。可以将接打电话想象成一次面谈,尝试让自己微笑,保持声音洪亮、语气平和、思路清晰;表达内容尽量简洁,突出重点、提高效率。

"所谓熟能生巧,多练习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汤永隆补充说,通话越多,越能积累经验和沟通技巧,提高对于恐惧的"阈值",让人克服心理障碍,变得更加自信。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