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权益类产品深度解析:主动选股 vs 量化选股,如何选择?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权益类产品深度解析:主动选股 vs 量化选股,如何选择?

引用
1
来源
1.
https://xueqiu.com/7673922528/322584563

权益类产品是投资者获取超额收益的重要途径,但面对主动选股和量化选股两种不同的投资方式,投资者往往难以抉择。本文将从策略逻辑、管理人表现、适用场景等多个维度,深入解析主动选股和量化选股的优劣势,帮助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一、权益类产品:公募 vs 私募,门槛与收益的博弈

1. 公募基金:低门槛大众化

  • 门槛:1元起投,申赎灵活,适合普通投资者。
  • 费用:管理费约1.5%,无业绩分成,成本透明。
  • 痛点:收益方差大,明星基金经理易“翻车”(如近年多位顶流经理业绩滑坡)。

2. 私募基金:高净值玩家专属

  • 门槛:100万起投(个人需金融资产≥300万或年均收入≥50万)。
  • 费用:认购费1% + 业绩分成(通常为超额收益的20%),成本较高。
  • 优势:策略灵活,顶级管理人超额收益显著。
  • 案例:宁泉资产余景钰(风格偏稳健,年收益20%+)、开思陈京伟(深耕港股,年收益近30%)。

二、主动选股:人脑决策的“艺术”

核心逻辑

基金经理通过深度调研和宏观分析,精选个股构建组合,追求长期超额收益(α)。

主流策略分类

  1. 价值型(巴菲特风格)
  • 长线持有优质公司,忽略短期波动(如比亚迪、苹果持仓超10年)。
  • 适用场景:市场情绪低迷,估值低位时布局。
  1. 成长型(费雪理念)
  • 聚焦高增速公司(年增20%-50%),容忍高估值(如新能源、AI赛道)。
  • 风险:业绩不及预期可能导致估值崩塌。
  1. GARP策略(彼得·林奇)
  • 平衡估值与成长,PEG(市盈率/净利润增速)<1时介入。
  • 案例:消费、医药行业中估值合理的成长股。
  1. 逆向投资(邓普顿模式)
  • 逆向布局冷门行业,等待业绩反转(如地产、制造业困境反转)。
  • 关键:需精准判断拐点,避免“抄底在半山腰”。

管理人表现

主动选股最近做的比较好的,例如:

  • 宁泉资产的余景钰(风格偏稳健,注重下行风险控制,长期主义,底线思维,搭配转债配置),去年收益在20%以上。
  • 开思的陈京伟(深耕港股,价值投资,极低换手、高容忍度、低回撤,依靠底层资产质量穿越不同市场周期),去年收益近30%。
  • 静瑞的余小波(对企业价值的底线思维和严苛选择,兼顾成长与低估分红),去年收益近25%。
  • 睿璞的蔡海洪(低估值、懂个股,以退为进,重视有护城河的成长),去年收益近30%。

与沪深300的走势相比,优秀的主观选股私募管理人很容易做出超额收益,市场上主动选股基金经理的收益情况方差会很大,最好的选择自己合得来,相信其投资策略和的基金经理。

三、量化选股:模型驱动的“科学”

核心逻辑

通过多因子模型(市值、动量、质量等)系统化选股,剥离人性干扰,捕捉稳定α。

常见的量化选股策略

  1. 指数增强策略:旨在超越特定指数的表现,通常会在指数成分股中进行选股,以期获得相对于基准指数的超额收益。
  2. 纯量化选股策略:不依赖于特定指数,而是在整个市场中进行选股,这种策略的自由度更高,可以更灵活地捕捉市场机会。
  3. 市场中性策略:旨在通过构建多头和空头头寸来对冲市场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从而使投资组合的市场风险敞口接近于零。这种策略的核心思想是利用股票或其他资产的超额收益(Alpha),而不是依赖市场的整体表现(Beta)。
  4. 股票多空策略:利用量化模型来构建多头和空头的投资组合。多头端,采用指数增强策略或量化选股策略;空头端一般持有股指期货、融券等。

策略分类与收益表现

  1. 指数增强
  • 沪深300指增:头部机构年超额收益10%-12%(如世纪前沿、量派)。
  • 中证500指增:宽德、量派、衍复年超额16%-20%。
  • 中证1000指增:量派年超额23%,宽德和世纪前沿的1000指增超额收益率能在17%,波动率较高但弹性足。
  1. 市场中性策略
  • 对冲市场风险(β),专注α收益。
  • 收益:年化6%-10%(如宽德中性策略6.7%,衍复对冲策略9.8%)。
  1. 股票多空策略
  • 多空双向操作,收益方差大。进化论多空策略(年收益30%+)。

纯量化选股策略去年的收益大概在20%是比较不错的。

量化优势

  1. 分散持仓:100+只个股,降低单一个股风险。
  2. 模型迭代:引入机器学习,动态优化因子组合(如“超级α”模型)。

四、主动 vs 量化:如何选择?

主动选股

  1. 收益来源:基金经理调研与择时能力。
  2. 波动风险:高(依赖个股集中度)。
  3. 适合人群:信任“人脑”、长期投资者。

量化选股

  1. 收益来源:多因子模型与数据规律。
  2. 波动风险:中(分散持仓+对冲工具)。
  3. 适合人群:追求稳定超额、厌恶人性干扰。

结论

  • 震荡市/结构性行情:量化指增策略更优(如中证500指增)。
  • 底部反转/行业轮动:优质主动管理人潜力更大(如逆向、GARP策略)。

五、配置建议与避坑指南

公募配置

新手优先选择指数增强ETF(如沪深300指增),长期持有价值型主动基金(如消费、红利主题)。

私募配置

高净值投资者可关注头部量化机构。警惕高费用+低透明度产品,优先选择历史超额稳定的管理人。

风险提示

避免盲目追逐短期冠军基金(风格切换易导致业绩滑坡)。量化策略需关注模型失效风险(如因子拥挤、市场风格突变)。

数据来源:机构调研、Wind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