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买到“三无咖啡”咋维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买到“三无咖啡”咋维权?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432364

在"双十一"购物节期间,一位酷爱咖啡的消费者小陈在网上购买了一箱咖啡,但饮用后出现腹泻症状,发现所购咖啡为"三无产品"。本文将通过这个真实案例,为您详细解析遇到类似情况时,应该如何依法维权。

酷爱咖啡的小陈
在"双十一"购物节时
趁着店铺优惠满减活动
网购了一箱咖啡
可喝了没两天
小陈却腹泻不止
他拿着咖啡包装一看傻眼了
包装上无任何标签!
小陈严重怀疑自己可能买到了“三无产品”

什么是“三无”产品?
“三无”产品一般指产品或其包装的标识上无生产日期、无生产许可证以及无生产厂家的产品。小陈网购的咖啡包装无任何标签说明书,很可能属于“三无产品”。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七条 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
(一) 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二) 成分或者配料表;
(三) 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四) 保质期;
(五) 产品标准代号;
(六) 贮存条件;
(七) 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八) 生产许可证编号;
(九) 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应当标明的其他事项。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标签标注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生气的小陈联系到商家
要求退款
可商家却一口咬定
是小陈自己吃坏了肚子
所售的咖啡没有质量问题
不接受退款

购买到“三无”产品如何维权?
维权途径:
(一)协商和解;
(二)投诉调解;
(三)仲裁诉讼。
索赔对象:
(一)销售者;
(二)生产者;
(三)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也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索赔。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条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销售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他销售者追偿。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消费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销售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三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属于产品的生产者的责任,产品的销售者赔偿的,产品的销售者有权向产品的生产者追偿。属于产品的销售者的责任,产品的生产者赔偿的,产品的生产者有权向产品的销售者追偿。
面对商家的“不认账”
小陈准备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打算让对方“退一赔三”


“三无”产品能否“退一赔三”?
对于经营者欺诈行为,消费者有权要求增加惩罚性赔偿,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法条链接
《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
第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
(二)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
(三)销售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篡改生产日期的商品;
(四)销售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
(五)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
(六)销售伪造或者冒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商品;
(七)在销售的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
(八)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商品;
(九)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故意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或者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
(十)骗取消费者价款或者费用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
第六条 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信息应当真实、全面、准确,不得有下列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行为:
(一)不以真实名称和标记提供商品或者服务;
(二)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服务;
(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现场说明和演示;
(四)采用虚构交易、虚标成交量、虚假评论或者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销售诱导;
(五)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或者服务;
(六)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体验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服务;
(七)谎称正品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
(八)夸大或隐瞒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质量、性能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信息误导消费者;
(九)以其他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方式误导消费者。
最终
小陈通过法律途径
成功退了款
经此一事
他再也不敢“贪便宜“
在网上随便购买无资质的商品了
临近年底
商品预售、优惠打折、满减红包、返现补贴等
各种促销让人眼花缭乱
盘小法在此提醒消费者
网购前请“擦亮”眼睛
冷静选择商品
做理智“购物人”
更做懂法“好公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