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藜芦醇的13种功效与副作用(5点使用禁忌请小心)
白藜芦醇的13种功效与副作用(5点使用禁忌请小心)
白藜芦醇是一种存在于300多种可食用植物中的天然化合物,具有多种健康功效。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白藜芦醇的13种功效与使用禁忌,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热门保健成分。
白藜芦醇是植物所分泌的抗病毒素,存在于300多种可食用植物中(常见有:葡萄、蓝莓、蔓越莓、花生、可可等),用于对抗外伤、细菌、感染、紫外线等外界环境压力,可说是植物的守护神。
白藜芦醇是多酚类抗氧化素的一种,最早于1940年由Takaoka从白藜芦中分离出来。
白藜芦醇一般分为顺式与反式异构体,但反式较为稳定,许多功效也仅在反式上看到(如调节发炎路径与抗增生) ,因此成为目前保健成分的主流,也是主要的研究标的
目前大多数含有白藜芦醇的补充剂是由虎杖植物根提取物制成的。
白藜芦醇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1990年代的一则French Paradox(法国悖论)探讨,当时认为嗜吃高脂食物的法国人之所以不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是因为常喝的红酒中含有白藜芦醇。自此之后,白藜芦醇不断被发现对于健康的潜在效益,包括抗老化、抗糖尿病、抗癌化、抗失智…等。
1. 白藜芦醇有益血管内皮健康
血管内皮是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它构成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理屏障,调节血液和组织之间的分子交换。
此外,内皮细胞代谢、合成和释放多种物质,包括:调节血管张力、血压和局部血流的血管活性物质,参与凝血、纤溶和炎症和免疫反应,以及促进细胞生长的生长因子。
如果内皮细胞作为物理屏障的能力以及代谢、合成和释放这些物质的能力受到干扰,就会引起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从而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一则系统性文献回顾及统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17则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指出,白藜芦醇显著改变血流介导扩张程度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浓度。
然而,补充白藜芦醇后,I型血管细胞黏附蛋白、纤维蛋白原和纤溶酶原启动物抑制剂1没有显著变化。
结论:补充白藜芦醇对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或许有帮助,但受限于所包含研究的异质性,仍需更多研究进一步验证。
2. 白藜芦醇有益血压调节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可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中风、视网膜病变和肾功能衰竭。
据估计,全世界约有10亿人患有高血压,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5.6亿。
虽然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饮食管理和运动,被认为是这种情况下的常见策略,但这些方法的依从性通常较低。
一则系统性文献回顾及统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17则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681位参与者)指出,白藜芦醇对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和脉压的降压作用是有利的,但不显著,而对舒张压没有观察到相关的影响。
另外,子群分析显示,相关血压改善效果以日剂量≥300 mg或糖尿病患对象最为显著
结论:白藜芦醇对血压调节或许有帮助,特别是高剂量使用(≥300 mg/天)和糖尿病患者,但受限于所包含研究的异质性,仍需更多研究进一步验证
3. 白藜芦醇有益记忆和认知表现
与年龄相关的认知能力下降,其特征是注意力调节、记忆能力和处理速度等心理过程的功能下降,这可能对个人构成重大负担,因为它与功能独立性和生活品质的降低有关。
预计到2050年,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将增加一倍,尽管老化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退化的速度在个体间存在很大差异,这是由可改变的生活方式因素造成的,如运动、身体质量指数和饮食模式。
一则系统性文献回顾及统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4则随机对照试验,共226 位参与者)指出,补充白藜芦醇对记忆和认知能力没有显著影响(以听觉语言学习测试进行评估,包括学习能力、延迟回忆、记忆和识别)。
结论:截至目前有限证据,补充白藜芦醇对记忆和认知能力无明显帮助,仍需更多设计精确的大型试验进一步验证。
4. 白藜芦醇有益骨质健康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微结构改变为特征的骨病,导致骨脆性和骨折风险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稳步上升,据估计,骨质疏松症每年在美国造成150万例骨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骨质疏松症的定义是:根据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的测定,髋骨或脊柱的骨密度比年轻健康成年人的平均骨量峰值至少低2.5个标准差。
一则系统性文献回顾及统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6则随机对照试验,共264位参与者)指出,与安慰剂治疗相比,补充白藜芦醇能明显改善血清碱性磷酸酶和骨碱性磷酸酶数值,但血清钙、骨钙素、第一型胶原c末端末端肽和第一型前胶原蛋白氮端前胜链则未有明显改善。
背后机制可能与白藜芦醇促进成骨细胞形成及分化,成骨细胞来源的BAP介导,和拮抗破骨细胞有关
结论:白藜芦醇对于提升骨质健康或许有正面帮助,但受限于小样本数与各研究间的异质性,仍需更多研究加以佐证。
5. 白藜芦醇有益心血管健康
心血管疾病是非传染性疾病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与缺乏运动、吸烟和不健康饮食习惯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它在全世界的流行率急剧上升。
一个令人痛心的统计数字是,在美国,每39秒就有一个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超过癌症,因此,采取适当的策略来管理心血管健康及其相关疾病对任何医疗系统都是必要的。
一个汇总分析(包含21则随机对照试验, 共681位过重或肥胖参与者)指出,补充白藜芦醇能显著降低总胆固醇、收缩压和空腹血糖
另外,亚组分析(subgroup analysis)显示,相关降低总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葡萄糖和胰岛素效果尤以摄入较高剂量白藜芦醇(日剂量≥300 mg)的受试者最为显著。
结论:针对过重或肥胖人群,补充白藜芦醇对于心血管健康或许有正面帮助,但仍需更多研究确认其临床效益。
6. 白藜芦醇改善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大致可分为胆固醇升高、三酸甘油脂升高或两者兼有,是代谢综合征的组成部分之一,与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和中风密切相关。
高脂血症原因可能是遗传的,也可能是环境的,也可能是两者兼而有之。
一般来说,遗传综合症的特征包括非常高的胆固醇水平(> 300 mg/dL)及三酸甘油脂水平(>500 mg/dL),皮肤黄瘤,家族病史或对最大治疗剂量的降脂剂缺乏预期反应。
一则系统性文献回顾及统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21则随机对照试验,参与者为949位成年人)指出,使用白藜芦醇未能明显改善血脂相关数值(如: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三酸甘油脂)。
结论:截至目前,口服白藜芦醇对于高血脂改善未有明显效果
7. 白藜芦醇帮助减肥
根据多则流行病学研究,肥胖已被确定是多种疾病的重大致病因数,如:癌症(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结肠癌、食道癌、肾癌、胰腺癌、前列腺癌)、2型糖尿病、高血压、中风、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哮喘、慢性背部疼痛、骨关节炎、肺栓塞、胆囊疾病。
因此减肥不仅是为了追求完美体态,也期许能更健康。
一则系统性文献回顾及统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28则随机对照试验,共1,514位参与者)指出,口服白藜芦醇(中位数剂量:300 mg,中位数持续时间12周)有助于降低体重身体质量指数及腰围,但对于体脂肪则无明显改善。
另外,次群组分析进一步发现,相关降低体重及身体质量指数效果尤以日剂量<500 mg,长期干预(≥3个月)及肥胖患者对象最为显著。
结论:口服白藜芦醇对于减重或许能带来正面帮助,但仍需更多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8. 白藜芦醇调控血糖,有益于糖尿病患者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因素遗传综合征,它是由几个不同的基因和环境因素决定的。目前全世界有1.5亿人受到该病的影响,且由于肥胖、高血压和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等继发因素,罹病率正迅速增加。
如果父母一方患有2型糖尿病,后代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为35%;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2型糖尿病,患2型糖尿病风险则提升至70%
一则系统性文献回顾及统合分析(包含9则随机对照试验,共283位参与者)指出,补充白藜芦醇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素水平。
另外,亚组分析显示,白藜芦醇日剂量大于100 mg对于降低空腹血糖的效果最为显著
背后机制可能与白藜芦醇活化”组蛋白去乙醯基酶SIRT1” 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有关。
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使用白藜芦醇对血糖控制或许有正面帮助,但受限小样本数及可能偏误,仍需更多大型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确认。
9. 白藜芦醇改善非酒精型脂肪肝
非酒精型脂肪肝是因脂肪过度堆积(超过肝脏重量的5%)所引发的一系列疾病(排除饮酒、病毒感染或其它特殊原因),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肝纤维化及门静脉高压肝硬化。
据估计,目前西方世界及亚洲总人口中约有三分之一患有此病,可能症状有右上腹痛、疲倦、肝脾肿大等,虽然改变生活型态、限制卡路里摄入及减肥对于疾况有正面帮助,但多数人常难以达成。
白藜芦醇因为具有抗发炎、抗氧化及模仿卡路里限制效应,因此被视为对抗脂肪肝的救星。
一则系统文献回顾及统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4则临床试验,参与者158人)指出,白藜芦醇对于肝脏纤维化及脂肪肝相关疾病参数并无任何正面影响,也就是证据仍不足。
结论:截至目前,使用白藜芦醇对于非酒精型脂肪肝未发现有正面帮助。
10. 白藜芦醇能对抗癌症
癌症在多数国家仍是十大死因的榜首,每年在美国就有一百六十万人成为新确诊案例,且发生率随年纪而上升。
放射及化学疗法是最常见的治癌选项,但癌细胞对抗癌药物所产生的抗药性,常造成治疗效果不尽人意。
一则文献回顾指出,依据可得的体外及活体(vitro and in vivo)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对于癌细胞能产生促进凋亡、抗增殖及抗发炎等效果,并且能作为抗癌药物的增敏剂,加强抗癌治疗成效。
总结:虽然白藜芦醇在众多体外及动物活体实验均展现出不错的抗癌效果,但仍缺乏大型人体试验,因此其使用剂量、有效及安全性尚待确认。
11. 白藜芦醇有益于老年性黄斑部退化
脉络膜新生血管是黄斑部退化中最复杂的并发症(湿式病变),这些新生的异常血管常导致黄斑水肿、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退化甚至是视网膜剥离,若未及时治疗,最严重会造成失明。
而血管内皮生长因数VEGF抑制剂是目前用于治疗湿式黄斑部病变的主要疗法,能减缓异常血管新生及视力退化。
在一则初步研究发现,白藜芦醇能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数VEGF,达到减缓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效果(由发炎激素TGF-β或组织缺氧所引发),或许能改善黄斑部退化的疾病进程。
另外,其它小型研究也发现白藜芦醇(服用1小时后)有助于增加脉络膜厚度(增加血流,能减缓黄斑部退化机率)(相较安慰剂组)。
结论:截至目前,尚无任何研究直接证实白藜芦醇与老年性黄斑部退化的关系,因此有待进一步确认。
12. 白藜芦醇延长动物寿命
到目前为止,科学界认为延长人类寿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透过卡路里限制,是在营养均衡的条件下,限制20%至40%的日常热量摄取。
在众中多研究中,限制热量摄取的多样物种也显示出能大幅延长寿命(最多可达60%),虽然针对人类的长期研究尚未出炉,但就初步证据可以确定,结果应八九不离十。
在一项为期6个月的人类研究发现,遵循卡路里限制饮食法具有降低多种与寿命相关的数值,包括胰岛素水平、体温、DNA 受损,有助减少代谢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癌症的发生率。
而白藜芦醇在部分研究中发现,所产生的抗病与延寿机转竟与卡路里限制的效果类似(能活化sirtuin 1 长寿基因)。
因此在一则动物对照研究发现(两组均喂食高热量食物),摄取白藜芦醇的实验鼠能大幅提升存活率,并降低31%的死亡率(另外还有增加胰岛素敏感度、降血糖、提升粒线体产能、改善活动力等效果)。
结论:白藜芦醇针对人类的延寿效果尚未有定论,因此仍待未来更多大型且设计精确的研究确认。
13. 白藜芦醇有益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发炎性肠病的一种,主要临床症状有出血性腹泻、腹部绞痛等症状,是由免疫功能失调所引发的一种慢性炎症(肠黏膜为主要受影响部位) ,而患者亦有较高的肠癌罹患率。
目前认为,氧化压力及自由基在疾病的成因及恶化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而白藜芦醇因具有优异的活性氧清除能力,因此成为多方研究的标的。
一则双盲对照研究(为期6周,对象为56位轻至中度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现,服用白藜芦醇(每日500 mg)除了有助降低丙二醛(MDA,生物体被自由基攻击后的产物,越高表示氧化压力较大)浓度,还能提升身体的总抗氧化能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氧化剂的一种)浓度。
另外,白藜芦醇治疗组的疾病活跃度及生活品质也有显著改善(相较于服用安慰剂控制组)
白藜芦醇尚属新兴保健成分,截至目前为止,相关大型人体试验仍较少,因此确切有效剂量及安全疑虑(副作用)尚未被建立
在一则人类研究(为期29天)中发现每日服用白藜芦醇2.5 g到5.0g之间的大剂量,可能产生轻度肠胃道不适症状(包括恶心、肠胃胀气、腹部不适和腹泻)(症状出现于开始服用的2到4天,并于摄入后半小时到1小时后产生)。
安全注意事项(5点使用禁忌)
- 孕妇、哺乳妈妈、孩童、肝肾功能不全者勿用(因相关安全性未知)
- 可能具有抗凝血效果,因此勿与相关抗凝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非类固醇消炎类药物一同服用,常见药物名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双氯芬酸)、(布洛芬)、(萘普生)(达肝素钠)、(依诺肝素)、(肝素)、(华法林)。
- 白藜芦醇可能干扰肝脏中与代谢药物有关的酵素,进而影响多种常见药物作用,可能引发服药者未知风险,因此应避免与药物或草药并用,或使用前先咨询合格医生或药师
- 可能具有轻微雌激素活性(在动物研究上发现,人类研究尚未证实),为安全起见,患有对雌激素敏感的疾病(如乳癌、卵巢癌、子宫癌、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肌瘤)应避免服用。
- 手术前至少2周停止使用白藜芦醇(因可能具有抗凝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