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医美大盘点 | 敏感肌肤的科学认识与治疗攻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医美大盘点 | 敏感肌肤的科学认识与治疗攻略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foremedlegend.com/hydt/376

敏感肌肤,又称“敏感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其特征是在受到外界微小刺激后,会出现阵发性或周期性灼热、发红、刺痛、瘙痒及紧绷感等症状。敏感肌肤的成因复杂,涉及个体因素、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敏感肌肤的科学认识与治疗攻略。

敏感性皮肤,医学上称为“敏感肌”,是一种非正常皮肤状态,其特征表现为皮肤在受到外界微小刺激后,出现阵发性或周期性灼热、阵发性发红、刺痛、瘙痒及紧绷感,伴或不伴持续性红斑的一种高度敏感性、高反应性以及低耐受性症状。

敏感肌肤的成因

个体因素

研究表明,敏感性皮肤的发生与年龄、皮肤类型、性别等因素密切相关。通常,敏感性皮肤更常见于年轻人,且干性皮肤人群更容易出现敏感性皮肤。此外,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敏感性皮肤,且症状往往更为严重。

除上述因素外,疲劳、睡眠障碍、进食量减少、吸烟、压力较大以及具有遗传特应性体质(如特应性皮炎)的人群也更容易出现敏感性皮肤。对于女性而言,怀孕、痛经、口服避孕药等生理因素也可能增加敏感性皮肤的发生风险。

环境因素

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敏感性皮肤还与多种环境因素有关。例如,灰尘、气候引起的温度和湿度变化、空气污染物以及长时间使用空调等,都可能对皮肤屏障造成影响,进而引发敏感性皮肤。

其他因素

  • 化妆品及清洁习惯:频繁更换化妆品或同时使用多种品牌的产品、过度清洁面部、反复使用消毒产品等行为,都可能破坏皮肤屏障,导致敏感性皮肤的发生。
  • 药物及治疗相关:外用刺激性药物、长期大量外用糖皮质激素,以及某些激光或化学剥脱治疗后皮肤屏障未得到及时修复等情况,也可能引发敏感性皮肤。

敏感肌肤的评估方法

半主观评估

刺激试验是一种半主观的敏感性皮肤评估方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常见的试验包括乳酸刺痛试验和辣椒素试验。由于不同化学刺激物及传导通路的作用机制不同,这些试验有助于诊断不同类型的敏感性皮肤。

客观评估

客观评估主要依靠无创性皮肤检测技术,可对敏感性皮肤的生理功能、红斑及毛细血管情况进行量化分析。常用的定量指标包括经表皮水分流失(TEWL)、红斑指数、皮肤镜检查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

主观评估

主观评估依赖于个体对自身皮肤在受到微小刺激(如精神紧张、冷热、日光等)后的反应进行描述,例如是否出现灼热、阵发性发红、刺痛、瘙痒或紧绷感等。因此,常采用敏感性皮肤自我评估量表进行主观评估。近年来,常用的评估量表如下:

  • SS-7:包含7个问题,主要评估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每个问题回答“是”得1分,回答“否”不得分。总分≥5分可判定为敏感性皮肤。
  • SS-10:通过评分评估敏感性皮肤的主观症状(如过敏、刺痛、灼热感、紧绷、瘙痒、疼痛、皮肤不适、潮红或发红等),评分范围为0(无症状)至10(无法承受)。总分>13分可作为敏感性皮肤的诊断标准,得分>5分可作为轻度敏感性皮肤的诊断标准。
  • SS-14:基于鲍曼敏感性皮肤问卷编制,适用于中国人群的敏感性皮肤评估。问卷包含14个问题,其中11个问题针对敏感性皮肤的诱因,采用1~4分评分;剩余3个问题涉及个人及家族过敏史和面部疾病史,回答“是”或“否”分别得2分或1分。总分范围及敏感性分级如下:
  • 12~17分:皮肤耐受性良好
  • 18~23分:轻度敏感
  • 24~32分:中度敏感
  • 33~42分:重度敏感

敏感肌肤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脸红即敏感肌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面部皮肤发红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但不限于敏感性皮肤、玫瑰痤疮、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敏感肌,特别是后天形成的“单纯性敏感肌”,其临床表现通常包括面部灼热、刺痛、紧绷、瘙痒等不适症状,以及可能的阵发性潮红、面部红斑、干燥脱屑和毛细血管扩张。敏感肌的红斑通常是可以自行消退或在治疗后迅速恢复正常肤色的。如果面部红斑为持续性,可能涉及玫瑰痤疮或面部皮炎,这些情况的治疗方法与单纯敏感肌有本质区别。


图源:pexels.com 摄影师:pexels

误区二:敏感肌源于角质层薄

角质层与敏感肌的发生密切相关,但皮肤屏障功能的正常与否并非由角质层的厚薄决定。即使角质层较薄,只要没有过度清洁或不当护肤,皮肤屏障通常能够保持正常。皮肤屏障常被比喻为“砖墙结构”,其完整性比厚度更为重要。影响角质层屏障功能的主要因素包括角质层的正常角质化、完整性和致密度。

敏感肌肤的治疗方法

敏感肌的治疗和管理是一个多方面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皮肤状况、生活习惯以及环境因素。通过正确的诊断、合理的治疗计划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敏感肌的症状。

光电治疗

光电治疗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皮肤治疗方法,在敏感肌肤的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强脉冲光(IPL)、长脉冲1064nm激光、光谱治疗。

强脉冲光(IPL)

强脉冲光以其宽光谱特性,能够实现退红、脱敏和改善肤质等多重效果。在敏感肌肤的急性期和稳定期,强脉冲光都能发挥出色的治疗效果。

  • 急性敏感期治疗:在敏感肌肤的急性期,主要利用强脉冲光的脱敏和舒缓作用。
  • 稳定期治疗:在敏感肌肤的稳定期,强脉冲光主要用于改善肤质和祛红。

长脉冲1064nm激光

1064nm激光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皮秒、超皮秒等设备。与这些设备不同,长脉宽1064nm激光的脉宽较长,能够在数十毫秒到几秒之间,实现对皮肤组织的温和加热,避免明显的爆破和热损伤。

光谱治疗仪

一种广泛应用于皮肤治疗的光电技术,它结合了四种不同波长的光:红光、蓝光、黄光和红外光以发挥各自的治疗优势。

  • 红光治疗:红光的波长通常在620nm至750nm之间,具有抗炎和修复作用。它能够穿透皮肤较深层,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细胞新陈代谢。在皮肤敏感时期,红光可以显著减轻炎症反应,帮助缓解红肿和瘙痒等症状,同时促进受损皮肤的修复过程。
  • 蓝光治疗:蓝光的波长在415nm至455nm范围内,具有杀菌作用。它能够穿透皮肤表层,直接作用于皮肤上的细菌,特别是痤疮丙酸杆菌等,从而抑制或杀灭这些细菌,控制因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问题,如痤疮和炎症性皮肤病。
  • 红蓝光联合治疗:红蓝光联合治疗能够同时发挥两种光的治疗作用,一方面通过红光的抗炎和修复效果减轻炎症,另一方面利用蓝光的杀菌能力控制细菌感染。这种联合治疗方式可以更全面地解决皮肤问题,提高治疗效果,尤其适用于敏感肌肤或有炎症及感染倾向的皮肤状况。
  • 黄光治疗:黄光的波长为590nm,能够改变皮肤细胞线粒体膜的结构, 刺激纤维细胞的增殖, 从而增强皮肤免疫功能和皮肤组织的防御功能。能够显著降低皮肤的敏感性,减轻红血丝和红斑,抑制血管和神经的高反应性,增强皮肤的抵抗力和耐受力。此外,它还可以促进皮肤屏障的修复,缓解因敏感引起的不适。
  • 红外光治疗:红外光的波长通常在830nm左右,能够深入皮肤的真皮层,通过光生物调节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炎症。红外光可以改善皮肤的微循环,减轻水肿,缓解炎症反应,促进胶原蛋白和弹力蛋白的生成,使皮肤更加紧致和有弹性。它对敏感肌的修复和抗炎效果显著,尤其适合用于敏感肌的长期护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