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壁立千峰,韵浓人生——《七绝·西岳摩天》赏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壁立千峰,韵浓人生——《七绝·西岳摩天》赏析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MDC0DLV05477Y62.html

华山,作为中国五岳之一的西岳,以其险峻著称于世。唐代诗人杜甫曾有"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的诗句,而当代诗人史传统的《七绝·西岳摩天》则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与险峻之美。

《七绝·西岳摩天》
作者:史传统
千峰壁立倚苍穹,
西岳摩天险韵浓。
栈道凌虚风啸远,
松吟绝岭雾朦胧。

《七绝·西岳摩天》以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高度赞美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与险峻之美。全诗通过对华山千峰壁立、高耸入云的壮观景象,以及栈道凌虚、风啸松吟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华山作为“西岳”的独特魅力与神韵。诗人以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向往,同时也寄托了对人生境界的哲理思考。整首诗意境深远,气势磅礴,既体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追求。

思想内涵

自然之美的崇高颂扬

“千峰壁立倚苍穹”,开篇即以震撼人心的笔触描绘了华山的壮观景象。千峰耸立,峭壁如削,直插云霄,仿佛是大自然用巨斧劈开的一片天地。诗人以“倚苍穹”来形容华山的巍峨高耸,不仅展现了其雄伟壮丽,更赋予了其一种超越尘世的崇高之美。这种对自然之美的崇高颂扬,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美的崇尚与追求。

人生境界的哲理思考

“西岳摩天险韵浓”,诗人以“摩天”形容华山的高耸入云,与“险韵浓”相结合,既强调了华山的险峻之美,也寓意了人生之路的艰难与坎坷。华山之险,如同人生之路上的种种挑战与困难,需要人们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去攀登、去征服。诗人通过赞美华山的险峻之美,寄托了对人生境界的哲理思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栈道凌虚风啸远”,诗人以栈道凌虚、风啸远扬的景象,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栈道依附于悬崖峭壁之上,虽险峻异常,但人类却以其智慧和勇气,在险峻之中开辟出了一条通往山顶的道路。风啸远扬,既是自然之力的展现,也是人类精神力量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一描绘,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以及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智慧与勇气。

生命力量的坚韧不拔

“松吟绝岭雾朦胧”,诗人以松树在绝岭之上、云雾缭绕之中依然挺拔生长的景象,展现了生命力量的坚韧不拔。松树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扎根于绝岭之上,不畏风雨、不惧严寒,依然茁壮成长。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既是自然生命力的象征,也是人类精神的写照。诗人通过赞美松树的坚韧不拔,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精神。

艺术特色

精炼的语言与生动的描绘

《七绝·西岳摩天》全诗仅四句二十八字,但诗人却以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将华山的壮观景象与险峻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如“千峰壁立倚苍穹”一句,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华山的巍峨高耸;又如“栈道凌虚风啸远”一句,以形象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栈道的险峻与风啸的壮观。诗人以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使全诗意境深远、气势磅礴。

对比与衬托手法的运用

诗人在描绘华山时,巧妙地运用了对比与衬托手法。如“千峰壁立”与“倚苍穹”之间的对比,既强调了华山的巍峨高耸,又突出了其与其他山峰的与众不同;又如“栈道凌虚”与“风啸远”之间的衬托,既展现了栈道的险峻与风啸的壮观,又进一步强化了华山的险峻之美。诗人通过对比与衬托手法的运用,使全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动静结合与虚实相生的意境

诗人在描绘华山时,注重动静结合与虚实相生的意境营造。如“千峰壁立”与“栈道凌虚”之间的动静结合,既展现了华山的静态之美,又突出了栈道的动态之感;又如“风啸远”与“雾朦胧”之间的虚实相生,既描绘了风啸的壮观景象,又营造了一种朦胧、神秘的意境氛围。诗人通过动静结合与虚实相生的意境营造,使全诗更加富有层次感和艺术美感。

象征与隐喻手法的巧妙运用

诗人在描绘华山时,巧妙地运用了象征与隐喻手法。如将华山比作“摩天”的高楼大厦,既强调了其高耸入云的特点,又寓意了人生之路的艰难与坎坷;又如将松树比作坚韧不拔的精神象征,既展现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又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精神。诗人通过象征与隐喻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全诗更加富有哲理性和思想深度。

情感与哲理的巧妙融合

《七绝·西岳摩天》不仅是一首赞美华山的诗歌,更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思想深度的佳作。诗人在描绘华山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与哲理思考。如通过赞美华山的险峻之美,寄托了对人生境界的哲理思考;又如通过赞美松树的坚韧不拔,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诗人通过情感与哲理的巧妙融合,使全诗更加富有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作者史传统系中国国际教育学院(集团)文学院副院长,中国财经杂志社评论专家委员会执行主席、高级评论员,在人民网人民智作、中国诗歌网等10几家媒体发布文学评论和诗歌作品1000多篇(首)。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