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驭烈焰而驾冰寒:卫星热管理技术揭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驭烈焰而驾冰寒:卫星热管理技术揭秘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775468896_121123904/?pvid=000115_3w_a

在太空中,人造卫星面临着极端的温度环境。它们如何应对这种挑战?本文将为您揭示卫星热管理的奥秘。

冬天开暖气,夏天吹空调,这是人类的保暖和解暑方式。那么,在太空中,人造地球卫星是如何"保温"的呢?

太空是一个没有大气层的真空环境,卫星在这里会经历极端的温度变化。受到太阳直射的卫星表面可能会变得极其炽热,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在近地轨道上每平方米可达1300多瓦,温度可能超过100摄氏度;而背向太阳的一面则可能极为寒冷,接近绝对零度,即低于零下200摄氏度。这种剧烈的温度波动,对于卫星的结构和仪器来说,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例如,近地轨道上的人造卫星大约每90分钟绕地球一周,其中大约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日照区,三分之一的时间处于阴影区,这导致卫星在单次轨道运行中可能会经历高达300摄氏度的温度波动。对于设计寿命为五年的低轨卫星而言,其机械结构、电子和光学组件必须能够承受超过两万次的冷热温度循环。

卫星是一个由多种设备构成的复杂系统,星上不同设备的适宜工作温度范围差异显著。卫星表面的无源天线可以承受高达±90摄氏度的温差;大多数卫星舱室内的电子设备在-15摄氏度至50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可以正常工作;而某些设备对温度有更为严格的要求,例如蓄电池只能在常温下工作,遥感相机需要维持在一个固定的工作温度,推力器和红外探测器则可能需要极冷或极热的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