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双相容易被误诊为精分?5个鉴别点要掌握!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双相容易被误诊为精分?5个鉴别点要掌握!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URIP4090528ENSE.html

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是两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但它们在症状表现、发病年龄、治疗方法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将从多个维度详细对比这两种疾病的特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区别。

症状表现

幻觉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会出现各种幻觉,包括幻听、幻视、幻触、幻嗅等,其中以幻听最为常见。患者难以区分幻觉的真假,常常沉溺其中,并产生情绪和行为的异常改变。例如,患者可能会因为幻听内容不堪入耳而用棉球堵住耳朵,或者因为幻视看见桌上有蛇而损坏物品。

相比之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一般不会出现幻觉。但在双相抑郁发作时,若抑郁情绪十分严重,有可能会出现与消极想法一致的幻听。这种幻听一般与消极情绪有关,而且是非常简短的命令;双相躁狂发作时,若极度兴奋,也有可能听到简短的夸耀自己的幻听。但这些幻听都会在情绪恢复正常之后消失。

妄想

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之一。最多见的是被害妄想(坚信自己正在或将要被他人迫害,如投毒跟踪、监视诽谤等)与关系妄想(如认为别人的姿势眼神、评论等都是直接针对自己的)。除此之外,精神分裂症还有夸大妄想、宗教妄想、嫉妒妄想、非血统妄想等。

而这些妄想在双相情感障碍是不会发生的。双相躁狂期或许可能出现夸大妄想,但这种夸大妄想不像精神分裂症患者那么荒谬,比较合情合理,有可能自称是富翁、伟人等,但不会荒谬到自称上帝、佛祖或孙悟空。

言语过多

很多患者在看病时因滔滔不绝说个不停,有可能被医生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其实也有可能是“精神分裂症”。两者的区别在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说的过程中会与听者进行交流与互动,而精神分裂症患者说的是身边人无关的内容,也不顾有没有人听,往往是自顾自地“唱独角戏”。

行为表现

精神分裂症患者会有大吵大闹、打人毁物等行为表现。而双相障碍患者不会这样,他们会保护自身安全,更不会打人。

小贴士:
无论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状态还是抑郁状态,都可能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思维散漫等),但精神病性症状与情绪有关,可能是在情感高涨或低落时产生,与患者的心境相协调。如果患者的情绪症状缓解,精神病性症状也随之缓解。如果不是在躁狂状态或抑郁状态时出现的精神病性症状,一般不考虑双相障碍的诊断,应考虑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病性症状则比较顽固,与情绪无关。

首次发病年龄

资料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初发病年龄往往在22岁以下,而双相障碍的初发病年龄大都在20岁以上。

发病因素

遗传因素是双相情感障碍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次为生物学因素,如神经内分泌、生物节律等,通常是由于心理压力过大或过度劳累造成。

而精神分裂症属于慢性发展性疾病,主要由遗传、大脑结构异常改变以及后天生活环境等共同激发。

发作间歇期

  1. 双相情感障碍是周期性疾病。简单来说就是抑郁发作几周,会自行恢复正常情绪,过几周或几个月后再次发作。下次发作有可能仍是抑郁,也有可能是躁狂或轻躁狂 。如此循环发作,间隔时间也长短不一。
  2. 双相情感障碍是间歇发作性病程,间歇期基本正常;而精神分裂症的病程多为发作进展或持续进展,缓解期常残留精神症状,社会功能不如发病前的状态。

治疗方法

双相情感障碍治疗药物主要是心境稳定剂,如碳酸锂、拉莫三嗪等;或进行心理治疗;对锂盐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使用电抽搐或改良电抽搐治疗。

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主要是抗精神病药,如利培酮、齐拉西酮、鲁拉西酮、阿立哌唑等;或接受物理治疗,如电休克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等。

双相障碍以情感障碍表现为主导症状,并贯穿整个病程,情感高涨或低落,伴随思维和行为改变,间歇期基本正常。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与现实脱节,以特征性的幻觉、妄想、思维逻辑障碍等为主要表现,内心体验和周围环境不协调。

在看病过程中,我们要做的是将自己的所有情况如实告知医生,医生通过询问及专业的检查结果,综合评估确诊后,便可早日规范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