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惊蛰 | 雷声乍响,万物萌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惊蛰 | 雷声乍响,万物萌动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559049

北京时间3月5日10时22分迎来惊蛰节气。惊蛰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也是最有生命力的节气之一。虫儿苏醒而动,万物生机盎然。


书法:丛秀云

轻盈明亮的春天大步向我们走来了,随时准备遇见花开的惊喜吧!



书法:滕玉杰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一个“惊”字,把这个时节的独有特点与生动景象,极其传神地表达了出来。春雷响起,蛰虫惊醒,天气转暖,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农家告别了农闲时期,开始紧张地忙碌起来。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观田家》写得好:“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只有惊蛰时节开始耕种,才有一年的好收成啊!



书法:张平

惊蛰初候:桃始华

惊蛰时节,阳气发陈,万物始生,明媚之气充溢天地。宇宙有心,天地有灵,便将这明媚的天地之气,和这万般的春情,集于桃花一身了。惊蛰初候“桃始华”,桃花于此时开始绽放,是这个时节的花信,也是引得百花盛开的花信。惊蛰之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惊蛰过后,百花争艳,万紫千红!“桃花依旧笑春风”,是惊蛰之春最美的风景,又何尝不是生命对春天最深情的眷恋?在“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日子里,风含着情,水含着笑,天地明媚,万物复苏,行走于春阳之下的人们,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花一样舒展畅达。



书法:常鑫

惊蛰二候:仓庚鸣

仓庚鸣,黄鹂唱,让美丽小鸟欢喜发声的,是漫布天地的春阳,这美丽小鸟声声鸣唱的,是春阳带来的清新与生机。《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仓庚鸣”的解释是这样的:“庚亦作鹒(gēng),黄鹂也。诗所谓‘有鸣仓庚’是也。《章龟经》曰: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此番论述,表达的是一个十分鲜明的观点:古称仓庚、又称黄鹂的这个在阳春三月初出的鸟儿,这个披着一身金衣在春之彩中鸣叫的鸟儿,是春阳清新之气的产物,它的名字就叫“清新”。关于“仓庚鸣”的描绘,“诗圣”杜甫的《绝句》堪称绝唱,“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推窗望去,两只黄鹂鸟在刚刚生出翠绿的枝条中翻飞鸣唱;抬眼望,春天青蓝的天空中,白鹭自由自在地飞翔。春之美好,尽在一眸之中。



书法:邢晓楠

惊蛰三候:鹰化为鸠

鹰化为鸠是神奇的物候现象。鸠,就是布谷鸟,亦称大杜鹃,古人也将鸠作为斑鸠类的总称,这些鸟与小型的鹰有着相似的外表。杜鹃、斑鸠和鹰都是迁徙类动物,于是古人以为春天的杜鹃、斑鸠,是由秋天的老鹰变化而来的。这具有童话色彩的物候变化,不也可以说是古人的浪漫主义吗?



书法:王瑜旋

春在心间

这个时节,一切都是新的,都是柔的,都是和暖而透亮的。风是温软的,雨是温润的,花是浅吟低唱的,仲春的世界里充满了朦朦胧胧的生长,充满了柔情婉转的期待。在这样的清新之中,人也不禁神采飞扬起来,一种莫名的巨大的温柔涌上心头。春,就这样来到了心间。


书法:张静怡

三月款款而至,日子温温柔柔,而惊蛰用一声春雷,给这份温柔添加了许多生机。于是我们看到,世界逐渐苏醒,慢慢勃发。枝头刚抽出的嫩叶,开在溪边的野花,笼上原野的芽草,都传递着这样一种信号:在春阳、春风、春雨的照拂下,万物热烈生长,给世界一片葱茏。

惊蛰习俗

惊蛰是一个充满生机的节气,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的风俗都与祈福有关,人们以不同形式祈祷远离是非和疾病。

此时,天气刚刚回暖,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在中国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吃梨有两层含义,一是来自“梨”的谐音“离”,惊蛰日这一天,人们吃梨有远离疾病的寓意;二是惊蛰到来,仲春即至,温差变化大,且天气干燥,此时吃梨还能润肺生津。

在山东,民间有惊蛰吃烙饼的习俗,人们用粮食烙饼产生烟,寓意用烟熏死害虫,祈祷今年的粮食可以丰收。

“一雷惊蛰始。”古人认为惊蛰是雷声引起的,人们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环击打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来震动人间,所以过去有惊蛰日祭祀雷神的习俗。也有传说惊蛰这天,天庭雷神会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击“人间之鼓”,提醒人们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随着气温回升,阳气升发,人们上火发脾气的现象变多。为了避免是非口舌之争,在广东一带民间有在惊蛰“祭白虎化解是非”的说法,据称白虎为口舌之神,每年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伤人,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还有一些地方有“惊蛰打小人”的习俗,以祈求消灾解困,化险为夷。

“雷惊蛰虫醒,大地万物苏。”惊蛰时节,各种虫蚁出动,为了保佑庄稼丰收,人们有惊蛰日吃炒豆的习俗,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爆炒,在锅里炒出噼啪之声,这个声音就像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所发蹦跳声音。炒豆响声大,寓意把害虫赶走,保佑五谷丰登。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在诗人笔下,惊蛰节气唯美而富有生机,此时,春雷乍响,动物惊醒,雨水增多,万物沐春。

惊蛰期间天气特点

从中国天气网推出的惊蛰期间天气地图来看,常年此时,我国大部虽天气回暖,春意渐浓,但冷暖空气仍会“纠缠不休”,气温波动起伏,需根据气温变化合理调整穿着,适当春捂,手腕、腰眼、小腿和肚脐这四个部位最需要好好捂捂;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吉林大部、新疆北部等地天气依旧寒冷,当有冷空气活动时风雪较强,需注意防风防滑,预防感冒。

随着天气转暖,北方沙源地土壤解冻,沙尘天气进入高发期。像新疆南疆盆地到甘肃北部、内蒙古中部和西部等地在常年惊蛰期间易受到冷空气侵扰,大风或沙尘也逐渐增多,出行需做好防风防沙准备,注意携带口罩、纱巾等防尘用品,以免沙尘对眼睛和呼吸道造成损伤。

受冷空气南下和暖湿气流共同影响,浙江、江苏、江西、湖南等地的部分地区春雷惊响,降水日数增多,可能出现连阴雨天气;而江淮、江南、华南等地随着天气回暖,雨水逐渐增多,平均降水量大多超过10毫米,春耕工作也将自南向北陆续开启。

“春风春雨化春意,惊蛰惊雷藏惊喜。”惊蛰用温暖和春雷唤醒天地万物。在这个时节,心怀向往,努力耕耘,期待收获美好明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