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诗词格律」古汉语“四声”是什么?兼谈“四声”和“韵”的关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诗词格律」古汉语“四声”是什么?兼谈“四声”和“韵”的关系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460516089_120633839

导读:平仄是格律诗中最基础的部分,律诗中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中。要理解清楚平仄,以及平声韵和仄声韵的问题,就要知道什么是古汉语的“四声”。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古汉语四声的分类及其与诗词格律的关系,帮助您更好地欣赏和创作古典诗词。

一、什么是中古汉语的“四声”,为什么有时候用现代汉语读不出古诗韵味?

“四声”是中古汉语中关于声调的四种分类,以此来表示音节的高低变化,其中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要了解四声,必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所以要先从声调谈起。

声调是汉语及其他少数语言才有的特点。汉语的声调就是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普通话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阴平是一个高平调,阳平是一个中升调,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中所分的四个声调,和现代汉语声调有些许不同。古代的四声是:

  • 平声,是一个平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 上声,是一个升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 去声,是一个降调,到后代仍为去声。
  • 入声,是一个短促的调子。在现代汉语入声已经消失,多归入去声等其他声调中。如今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地的方言中还保存着入声。这也就是为什么有时现代汉语无法完美还原出古诗的韵味,而方言反而可以。以下是学者的观点:

粤语声调与中古时代(中古汉语,是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时期的汉语)的声调比较接近,粤语保留入声、双唇鼻音韵尾(m)和尖音,其声调和古代诗歌的平仄格律契合度较高,除此之外,古代诗歌用粤语诵读时也是大致押韵的。如果我们想近距离地欣赏唐诗、宋词的声情,最好还是用粤语来诵读。

听名家用粤语诵读唐诗,韵味别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听听。

关于“四声”的区分,《康熙字典》中载有一首名为《分四声法》的口诀: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虽然这种叙述不够科学,却可以让我们“管中窥豹”矣。

二、“四声”和“韵”的关系浅谈

四声和韵的关系非常密切。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也不能够押韵。韵书中通常会清楚地写明什么字归什么声调。

当然,我们要特别注意一字多义、多音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字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意义,意义不同,词性也会不同,同时也就有了两种读音。例如“为”字,当表示“因为”、“为了”等意义时,就读去声。

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很多,下面举一些例子:

  • 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骑兵。
  • 思:平声,动词,思念;去声,名词,思想、情怀。
  • 誉:平声,动词,称赞;去声,名词,名誉。
  • 污:平声,形容词,污秽;去声,动词,弄脏。
  • 数:上声,动词,计算;去声,名词,数目、命运;入声(读朔)。形容词,频繁。
  • 教:去声,名词,教化、教育;平声,动词,使、让。
  • 令:去声,名词,命令;平声,动词,使、让。
  • 禁:去声,名词,禁令、宫禁;平声,动词,堪、经得起。

三、四声是搞清平仄的基础

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容易理解了。

诗人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给平仄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呢?因为平声没有升降,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者微降),较短的。这样,四声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进行,那就会有“抑扬顿挫”的效果。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在诗词中,平仄的交错方式可以简单概括为:

  • (1)在本句中平仄是相互交替的;
  • (2)在对句中平仄是相互对立的。

这种平仄规则在律诗中表现得特别明显。例如杜甫《阁夜》诗的颔联: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在这两句诗中,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中“平平”后面跟着“仄仄”,“仄仄”后面跟着“平平”,最后一个字又是“仄”;而仄起句中“仄仄”后面跟着“平平”,“平平”后面跟着“仄仄”,最后一个字又是“平”,这就是平仄交替。

关于格律诗的平仄问题,还有许多丰富的内容。比如“一三五不论”的说法,以及“粘对”“孤平”“拗救”等专业术语,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分享啦~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