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少兰:羽毛球让我找到了人生的“第二春”
汪少兰:羽毛球让我找到了人生的“第二春”
从篮球到网球,再到羽毛球,汪少兰在运动的世界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作为运动员、裁判、赛事组织者,她用自己的热情和坚持,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运动精神。
工作中的汪少兰
她是业余羽毛球运动员;她是羽毛球裁判;她是羽毛球赛事组织者、管理者......关于羽毛球她有很多种身份。她就是来自荆州市沙市区的汪少兰。从2007年开始与羽毛球结缘,汪少兰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羽毛球,找到了人生的“第二春”。“不管我的身份如何变化,都不影响我对羽毛球的热爱,我就是一名羽毛球运动的推广者。”
运动达人 投身羽毛球
汪少兰是一个纯粹的体育生,但她的专项不是羽毛球,而是篮球。“我是从10岁的时候开始打篮球,代表沙市体校到处打比赛,参加全省体校系统的青少年篮球比赛。一直打到19岁,19岁考到荆州师范大学(现名长江大学),读体育教育专业,通过篮球让我进入了大学,我是一个纯粹的体育生。”大学毕业后,汪少兰被分配到荆州市田家炳中学当体育老师,主要教篮球。直到今年3月,为了更好地参与到比赛的筹备、组织等工作,汪少兰得到了学校的支持,在还未到55岁的情况下,从学校提前退休,她非常感谢学校。
“运动达人”是汪少兰的QQ签名,“我就是酷爱运动,从小就喜欢运动,从大学毕业后,我除了生小孩的两年没有运动,其余时间一直在运动”。虽然是篮球专项体育生,但当老师以后,她却不怎么打篮球了,而是一直在打网球,一直打到36岁。
参加羽毛球比赛的汪少兰
2007年,37岁的汪少兰选择羽毛球运动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当时我的网球搭档,她的单位在打羽毛球比赛,我过去陪她练,当时我什么羽毛球装备都没有。那个时候我都不知道荆州还有那么好的室内场馆。”之前打网球,汪少兰多是在室外,夏天很晒,下雨了就不能打,在室内场馆打羽毛球,让汪少兰有了不一样的体验。“从那以后我就疯狂爱上了羽毛球,羽毛球在室内打很好,场馆又不晒又不湿,当时我就觉得世界上怎么还有这么好的运动。”多年后,汪少兰边回忆边笑着说。
羽球人生 专注做好三件事
中国羽协主席张军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后表示,未来最重要的是做好三件事——奥运备战、全民健身以及规范和制定行业标准。汪少兰非常认可,一直以来,她也是一直在向这几个方面努力。
“都说国家队是为国争光,我们出去打比赛,往小了说,也是为我们家乡争光、为当地争光,这个宗旨没有变。我出去打比赛代表沙市区羽协、代表荆州市羽协,也是在为他们争光。”汪少兰打了十堰的全国中老年羽毛球赛,和搭档夺得所在组别的女双冠军,然后又在全国东西南北中郑州总决赛拿到所在组别的女双亚军,之后还代表荆州市沙市区羽协打了荆州市第六届运动会。整个2023年,汪少兰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比赛有10个以上,目前在中国羽协全民健身积分榜排名全国第18位。
工作中的汪少兰
1970年1月1日出生的汪少兰,虽然已经54岁了,但长期运动,让她看上去比同龄人更年轻、也更有活力。“因为我运动了,提升了我的健康指数,所以我才会真正地明白‘我运动、我快乐’。”而疫情之后,汪少兰对运动健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疫情之后,我们都觉得坚持锻炼是必不可少的。要坚持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对得起自己的爱好,让我们更幸福健康的生活和享受生活。另外我们也要学会科学锻炼,打球不要太执着,要把握好度。”
以前只关注打比赛、性格大大咧咧的汪少兰在场上比赛也有情绪,甚至会出现不守规矩的情况。但是随着她成为赛事的组织者、管理者后,她更加明白了制定比赛规程,规范比赛行为的重要性。“规范运动员参赛行为,比赛不迟到、不在场上胡闹,尊重比赛规则、尊重比赛时间、尊重对手、尊重裁判,这是保障比赛顺利进行所必须的。”
作为赛事的组织者,汪少兰看问题会变得更宏观。“运动员、裁判员可能是关注赛场和竞赛,但赛事的组织者那就涉及到各方面了。对组织者来说,真正的难题是前期准备比赛。前期的工作要三四个月,然后比赛很可能两三天就完了。但是实际上花费的精力是很多的。所以我很明白这些赛事组织者前期乃至后期台前幕后的一些工作人员是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届历史文化名城羽毛球邀请赛,汪少兰都担任副裁判长。担任裁判工作,汪少兰也会考虑运动员的感受。“比方说今天下午一点半的比赛,我会在早上比赛结束的时候,在群里发个通知,要提醒大家今天的比赛打到什么进度。因为有很多业余的选手他看不懂规程,需要及时提醒他们。”在多种身份中来回切换,汪少兰也学会了换位思考。
羽毛球 成为了生活习惯
连续两年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羽毛球邀请赛在荆州举办,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羽毛球爱好者来参赛,通过比赛更多的人了解荆州、爱上荆州,这在汪少兰看来是十分开心和自豪的事情,这也是她喜欢羽毛球的重要原因。“羽毛球的全民健身赛事特别多,群众基础非常好,办一个赛事都是几百人、上千人的规模。连续两届的历史文化名城邀请赛把我们荆州也推向了全国。羽毛球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是我们这一帮酷爱羽毛球的人,不可或缺的一个生活习惯,我两天不去球馆就全身不自在”。
汪少兰
通过打球,汪少兰在全国认识了很多朋友,每次出去比赛,她就会到球友所在的地方玩,以球会友,进行旅游。“我们到新疆去玩,就报了全国三十几人的团,到一个地方打比赛,上午旅游,下午去打球,交了好多朋友。朋友也会到我们湖北,我们也会接待。因为羽毛球,我去了全国很多地方,我出去旅游基本上都是因为打球。”去年10月的全国东西南北中郑州总决赛打完之后,汪少兰就从河南一路玩到北京,之后又到安徽周边转了转,“走到哪里就打到哪里”。“我觉得羽毛球就是我们球友之间的一个纽带,就是联系你和我,再就是我们不认识和认识的人,通过相互介绍朋友,大家都认识了,这就是一个纽带。”
在接触羽毛球之前,汪少兰很难想象自己是目前这样一个状态。即便之前打网球,她只是在荆州和周围的一些朋友打,现在她已经有十几年没打网球了。“羽毛球成天都有新人出现,突然冒出一个打得好的,两天不见,又会发现哪个球馆区又爆出一个打得好的。”汪少兰说,洁白的羽毛传递的是球友之前的真情,“距离远近不是问题,球技好坏也不是问题。球友之间是靠羽毛球在连接彼此的感情。
终身推广羽毛球 传递体育精神
在荆州市、在沙市区,大家提到汪少兰,都觉得她是一个“小太阳”,全身充满能量,感染着周围的人。这也是羽毛球运动给汪少兰带来的改变。为此,汪少兰说,即使有一天她打不动羽毛球了,她也不会离开羽毛球,要积极推广羽毛球,传递体育精神。
随着年龄的增长,如今汪少兰膝关节也会感到不舒服,但是她并不担心自己的运动寿命。“有一天即便我打不动了,我还可以把体育精神传递给大家,把羽毛球的快乐带给大家,组织比赛为大家提供服务,帮忙拉赞助什么的,继续办女神杯、重阳杯、办俱乐部联赛等。作为一个组织者,我也在为羽毛球发光发热。我很高兴,因为我的生活可能现在只有羽毛球了。”
参与武汉亚锦赛执裁工作,左一:汪少兰
“我喜欢羽毛球,因为我热爱,所以我想让它越来越好,我想让它往前进,往正能量方向发展得越来越好。我有可能会有一天打不动羽毛球,但我还是会不懈努力地推动羽毛球项目的发展。”说起羽毛球,汪少兰眼里总是闪着光,脸上也是抑制不住的笑容。
“我就是一个羽毛球运动的推广者。”与羽毛球结缘这么多年,问及汪少兰的身份,她如此介绍道,“羽毛球让我找到人生的‘第二春’,让我的人生非常精彩,无论是人生阅历还是幸福指数。我的一家三口都爱上了羽毛球,我的老公打球、儿子也打球,他们也都很支持我。”汪少兰说,她37岁之前和37岁之后的人生是完全不一样的轨迹,越来越精彩。“之前我就仅在自己的圈子里,现在在我身边的人都能感到我在发光发热,会影响旁边的人。能够通过自己的正能量,影响到身边的朋友,这让我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