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故里之争:广饶vs惠民,谁才是真正的“兵圣”故乡?
孙子故里之争:广饶vs惠民,谁才是真正的“兵圣”故乡?
孙子,这位被誉为“兵圣”的古代军事家,其故里究竟在何处?近年来,山东广饶与惠民两县为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本文将通过史料考证,为您揭示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之争。
前言
名人故里,一直是近年来各地争执的焦点。
名人,意味着历史文化,意味着旅游资源,虽然不一定能实际增加多少旅游收入,但“XX故里”的名头,也能提高一下知名度,对外宣传时多了一张“名片”。
孙武,春秋时期齐国人,世称孙子,人送尊称“兵圣”,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书,堪称世界范围内最具知名度的军事理论巨著,享誉全球,为国人之骄傲。
这样一位超级明星,到底是哪里人,当然成为各方争议的焦点。
从《史记》看,孙子是齐国人
“孙子武者,齐人也”。——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孙子是春秋时期齐国人,这一点没有异议。
武王伐纣,商灭周兴,周天子大封功臣,吕尚(也就是姜尚、姜子牙)功高盖世,被封在营丘(临淄),国名为齐,这便是齐国的渊源。
西周末年,天子式微,诸侯争霸,齐国为一时大国,尤其齐桓公为春秋五霸之首,开启了齐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地位的漫长历史。
《史记》只说孙子是齐国人,却没说是齐国哪里人。
齐国的地盘范围是不断变动的,大体在今天的山东省中东部,史料记载齐国:
“东至海, 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这样一个国家,是春秋战国时期数一数二的大国,想找孙子的具体故里并不容易。
从《新唐书》看,孙子是乐安人
还好,孙子籍贯这件事还有其他史料记载。
北宋欧阳修编纂的《新唐书》、南宋邓名世编著的《古今姓氏书辨证》,以及其他史料都有记载孙子是“齐国乐安人”。
这样一来,范围缩小了,从整个齐国缩到了齐国乐安。
问题是,乐安是古代行政区划,早已不复存在,春秋时期齐国的乐安是现在哪里?
这个问题倒也并不十分困难,有关乐安的史料记载十分丰富,经过长期的史料考证和考古研究,史学界一致认为“先秦齐国乐安县邑”就是如今的东营市广饶县。
据此,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孙子故里就是今天的东营市广饶县。
学界甚至已经考证出,孙子的后裔至今仍生活在青州、广饶一带(春秋战国时均属乐安)。
无中生有:山东惠民怒抢“孙子”
这一观点在近百年间毫无争议,广饶是当之无愧的孙子故里。
孙子故里是山东广饶,本来毫无争议,但有一个地方突然站出来说:孙子是我们的祖宗!
1987年,同属山东的滨州惠民突然抛出一个奇葩判断——惠民才是孙武故里!
惠民行动十分迅速,不给广饶还手的机会,官方亲自喉舌出马,大张旗鼓地对外公开宣传,甚至组织召开了一场“孙子兵法国际学术讨论会”,以孙武故里自居。
惠民有什么证据证明孙子是惠民的呢?
历史上的证据有两种,一种是文字证据,即史料记载;另一种是实物证据,即考古发掘。
惠民没有考古成果证明,但号称有史料记载,官方称经专家学者考证:
孙武是古乐安人,惠民曾隶古乐安郡管辖,所以孙武是惠民人。
这个谎言太幼稚,幼稚到一戳就破。
惠民自称的乐安是指东汉以后才设立的乐安郡,而非乐安县。乐安郡管辖范围包括今天的山东省滨州市东部、淄博市东北部、东营市南部和潍坊市寿光市一带。
但孙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当时的齐国根本没有乐安郡,只有乐安县,就是如今的广饶县。
底气不足,惠民只敢称“武圣故里”
孙子到底是哪里人,不是哪个地方自己说了算,而是要讲证据。
山东惠民的证据明显不足,甚至是虚假证据,正因为山东惠民突然跳出来抢,原本毫无争议的孙子故里,无中生有,硬生生搞出来了孙子故里的争议。
这正应了鲁迅那句话:世上本没有争议,争的人多了,也就有了争议。
而广饶对此的反击和宣传力度显然不够,在山东旅游局官方发布的某版本《山东旅游景点指南》上,居然称滨州市惠民县是兵圣孙子的故里,广饶县又被惠民县抢了先。
不过,惠民争夺孙子故里的底气明显不足,人家广饶一直对外称自己是“兵圣故里”,因为孙子一直被尊称为“兵圣”,而惠民却只敢对外称“武圣故里”。
武圣是谁?全国人民都知道,享有“武圣”称号有吕尚、关羽、岳飞等人,跟孙子、孙武没有半毛钱关系,滨州惠民“无中生有”加“打擦边球”的功夫,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