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分析方法的较量:辩证法VS形而上学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分析方法的较量:辩证法VS形而上学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19/18/99071_1129182572.shtml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这两种方法论的对立贯穿整个哲学史,对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304页

全部的哲学史,就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史。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人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观点与方法。

教员说:在人类的认识史中,从来就有关于宇宙发展法则的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

哪种更为正确?看后必然明了。

形而上学与辩证法

形而上学,属于探求世界本源、规律的一种学问,在中国也称“玄学”。

中国古代哲学《易传·系辞上》中有这么一句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意思是:把超出感官感知的、需要用心来感悟的东西称为“道”;把具体的、有形的、可以通过感官感知的东西称为“器”。

因此广义上来说,研究超出感性经验(超出感官感知)的学问,都可以称为“形而上学”。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把“形而上学”理解为一种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即可。

“辩证法”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本义是:在论辩中揭露并克服对方论点中的矛盾,以求得真理的方法。

而广义的辩证法,不仅是指论辩方法、思维方法,更是对“世界、社会、人生”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源、本质、规律”的认识与揭示,是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一种观点与方法。

每个时代,总有先哲从纷繁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去探究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原因与规律,探索天地人生的大道理。

如中国古代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思想中包含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

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将矛盾视为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史上第一个提出这种看法的人,被视为是辩证法的奠基者。

古代的朴素辩证法,受当时科学水平落后影响,认识能力有限,描述天地的变化还处在经验层面,思想带有朴素的、直观的、主观猜测的性质,不过在当时已难能可贵。

主要对立点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主要体现在这几点:

  1. 辩证法: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世界上的每一事物都和周围的某些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形而上学: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认为每一事物都不依赖于周围的事物而孤立存在;

  1. 辩证法:用全面的观点看世界,既然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那就得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要素来考察一个事物,获得全面的观点来整合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

形而上:用片面的观点看世界,因为孤立,所以片面,只见局部、不见整体,只见零散、不见系统;

  1. 辩证法:用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有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且发展变化有规律。

形而上学:用静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静止不变的,即使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位置的移动,没有性质上的变化;

  1. 辩证法:用矛盾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矛盾的斗争运动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把事物运动的原因归结于事物内部。

形而上学:否认事物内部存在矛盾,认为事物的数量变化、位置变化,是由于外力的推动,即把事物运动的原因归结于事物外部。

简单概括,即:

形而上学,是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去认识世界,认为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是永远彼此孤立,事物的变化只是数量、位置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外部。

辩证法,是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认为每一事物都和周围的某些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事物永远变化发展、且有性质变化,变化发展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而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

辩证法与唯物论

在哲学史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不是与唯物主义相结合,就是与唯心主义相结合。

唯物论,若离开辩证法、跟形而上学结合,便成为形而上学的唯物论。

如十七八世纪的机械唯物论认为:世界上所有物质的变化只是简单的机械变化,只有位置变化、数量变化,不存在性质变化。

即不承认物质本身的产生与消灭过程,不承认新旧事物的变化,属于形而上学的唯物论。(凡是不承认物质本身能变化发展的唯物论,都可称为“形而上学的唯物论”)

形而上学的唯物论,不能将唯物主义贯彻到底,后来的科学与实践证明,客观世界的本质不仅是物质的,且物质还永恒变化发展。

只有对客观世界做辩证的了解,才能真实地反映世界的本来面貌,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

辩证法,同样不能离开唯物论,否则会陷入唯心主义。

比如黑格尔,虽提出了辩证法思想、认同事物永远变化发展,但他的唯心论体系又把这种发展限制在自己思想公式的框架里,使辩证法受到唯心主义的束缚,用这种自相矛盾的理论来认识事物,必然会犯错。

因此,认同辩证法,先要认同唯物论。

辩证法只有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把握客观事物的辩证运动,才能使辩证法合理发展。

只有唯物的辩证法,才是最彻底、最正确的辩证法。

辩证法指导工作

看到这里,不难看出,辩证法思想的关键:是要把事物看做是时刻在变化发展的东西。

也就是说,要去研究事物的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

要去搞清楚,哪些事物是发展的、哪些事物是消亡的;正在发展或消亡的事物,又是什么原因、什么条件而导致的发展与消亡。

对这些问题获得正确清晰的认识,再根据这些认识来指导工作,工作便能进展顺利。

比如,对于发展的、向上生长的事物,努力争取使它顺利发展的条件,即使当前条件的力量有些弱小,这弱小也只是暂时的,不断发展的潜力强大、且不可抗拒。

学习辩证思维,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认识哪些是向上生长的事物,并依靠这些向上生长的事物来进行斗争和工作。

对于没落、走向消亡的事物,即使眼前显得很强大,也摆脱不了不久后消亡的命运,就像日本帝国主义看似很强大,几年下来就被打倒了。

辩证法,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结 语

关于辩证法,马克思说: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它既承认统一、也承认斗争;既承认融合、也承认对立;既承认稳定与平衡、又承认变动与非平衡。它是人类现有的最高智慧结晶,是最完备的哲学思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