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大牛的反激电源设计总结经验(建议收藏)
技术大牛的反激电源设计总结经验(建议收藏)
反激电源是一种常见的开关电源拓扑结构,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本文总结了设计反激电源的38个关键步骤,从系统需求分析到具体元器件选择,涵盖了电源设计的全过程。这些经验总结来自一位技术大牛的实战经验,对于从事电源设计的工程师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系统应用需求
步骤1:确定应用需求
在开始设计之前,需要明确电源的具体应用需求,包括输入电压范围、输出功率、输出电压精度等关键参数。
步骤2: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反馈电路和偏置电压VB
基于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反馈电路类型和偏置电压VB,以确保电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电源设计关键参数确定
步骤3:确定最小和最大直流输入电压VMIN和VMAX,并基于输入电压和PO选择输入存储电容CIN的容量
根据输入电压范围和输出功率,计算并选择合适的输入存储电容CIN,以确保电源的稳定工作。
步骤4:输入整流桥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输入整流桥,以满足输入电压和电流的要求。
步骤5:确定发射的输出电压VOR以及钳位稳压管电压VCLO
根据应用需求,确定输出电压VOR和钳位稳压管电压VCLO,以保护电路免受过压损坏。
步骤6:对应相应的工作模式及电流波形设定电流波形参数KP
根据工作模式和电流波形要求,设定电流波形参数KP,以优化电源的效率和稳定性。
步骤7:根据VMIN和VOR确定DMAX
基于最小输入电压VMIN和输出电压VOR,计算最大占空比DMAX,以确保电源的正常工作。
步骤8:计算初级峰值电流IP、输入平均电流IAVG和初级RMS电流IRMS
计算初级峰值电流IP、输入平均电流IAVG和初级RMS电流IRMS,为后续元器件选择提供依据。
步骤9:基于AC输入电压,VO、PO以及效率选定MOS管芯片
根据交流输入电压、输出电压VO、输出功率PO和效率要求,选择合适的MOS管芯片。
步骤10:设定外部限流点降低的ILIMIT降低因数KI
设定外部限流点降低因数KI,以保护MOS管免受过流损坏。
步骤11:通过IP和ILIMIT的比较验证MOS芯片选择的正确性
通过比较初级峰值电流IP和限流点ILIMIT,验证MOS管芯片选择的正确性。
步骤12:计算功率开关管热阻选择散热片验证MOS芯片选择的正确性
计算功率开关管的热阻,并选择合适的散热片,以确保MOS管在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
步骤13:计算初级电感量LP
根据设计要求,计算初级电感量LP,为磁芯和骨架的选择提供依据。
步骤14:选择磁芯和骨架,再从磁芯和骨架的数据手册中得到Ae,Le,Al和BW的参考值
选择合适的磁芯和骨架,并从数据手册中获取有效截面积Ae、电感系数Le、磁导率Al和窗口宽度BW等参数。
磁芯绕组设计
步骤15:设定初级绕组的层数L以及次级绕组圈数(可能需要经过迭代的过程)
设定初级绕组的层数L和次级绕组圈数Ns,可能需要通过迭代过程来优化设计。
步骤16:计算次级绕组圈数Ns以及偏置绕组圈数NB
根据设计要求,计算次级绕组圈数Ns和偏置绕组圈数NB。
步骤17:确定初级绕组线径参数OD、DIA、AWG
根据电流要求,确定初级绕组的线径参数OD(外径)、DIA(直径)和AWG(美国线规)。
步骤18:检查Bm、CMA、以及lg。如果有必要可以通过改变L、Np或Ns磁芯/骨架的方法对其进行迭代,直到满足规定的范围
检查磁通密度Bm、磁芯面积CMA和长度lg,必要时通过调整绕组参数或磁芯/骨架来满足设计要求。
步骤23:确认Bp≤4200高斯。如有必要,减小限流点降低因数Ki
确认磁通密度Bp不超过4200高斯,必要时减小限流点降低因数Ki。
步骤24:计算次级峰值电流Isp
计算次级绕组的峰值电流Isp,为后续元器件选择提供依据。
步骤25:计算次级RMS电流Irms
计算次级绕组的RMS电流Irms,为后续元器件选择提供依据。
步骤26:确定次级绕组线径参数ODs、DIAs、AWGs
根据次级绕组的电流要求,确定线径参数ODs(外径)、DIAs(直径)和AWGs(美国线规)。
步骤27:确定输出电容的纹波电流Iripple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输出电容的纹波电流Iripple。
步骤28:确定次级及偏置绕组的最大峰值反向电压PIVs,PIVb
确定次级绕组和偏置绕组的最大峰值反向电压PIVs和PIVb,以选择合适的元器件。
步骤29:参照表8,基于VOR及输出类型选择初级钳位电路中使用的钳位稳压管以及阻断二极管
根据输出电压VOR和输出类型,从表8中选择合适的钳位稳压管和阻断二极管。
步骤30:根据表9选择输出整流管
根据设计要求,从表9中选择合适的输出整流管。
步骤31:输出电容的选择
根据纹波电流和输出电压要求,选择合适的输出电容。
步骤32:后级滤波器电感L和电容C的选择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后级滤波器电感L和电容C。
步骤33:从表10选择偏置绕组的整流管
根据设计要求,从表10中选择合适的偏置绕组整流管。
步骤34:偏置绕组电容的选择
根据偏置绕组的工作要求,选择合适的偏置绕组电容。
步骤35:控制极引脚电容及串联电阻的选择
根据控制极引脚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电容和串联电阻。
步骤36:根据图3、4、5及6中所示的参考反馈电路的类型,选用相应的反馈电路元件
根据反馈电路类型,选择合适的反馈电路元件。
步骤37:环路动态补偿设计
进行环路动态补偿设计,以优化电源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