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多少金额属于诈骗行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多少金额属于诈骗行为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66law.cn/laws/4241775.aspx

在我国,诈骗罪的认定不仅取决于诈骗金额的大小,还与诈骗行为的具体情形密切相关。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构成诈骗罪的金额标准以及各种常见的诈骗犯罪行为类型。

一、多少金额属于诈骗行为

在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关于构成诈骗罪的金额标准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中“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其中,达到“数额较大”标准的,通常就会被认定构成诈骗罪并追究刑事责任。不过,即使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存在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等情形的,虽未达相应数额标准,但酌情也可以按照诈骗罪定罪处罚。具体认定还需结合案件实际情况及当地规定。

二、哪种情形的行为属于诈骗犯罪

诈骗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以下几种常见情形通常属于诈骗犯罪:

  1. 虚构事实型:犯罪人编造根本不存在的事情,以此欺骗被害人,使其基于错误认识而交付财物。比如谎称能帮被害人办理入学、就业等事项,收取高额费用后却根本不履行承诺。

  2. 隐瞒真相型: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让被害人在不知情的状态下做出不利于自己的决定并处分财物。例如出售二手物品时,故意隐瞒物品存在的重大质量问题,高价卖给他人。

  3. 假冒身份型:假冒知名人士、权威机构工作人员等身份,获取被害人信任后实施诈骗。像冒充公检法人员,以被害人涉嫌违法犯罪为由,诱骗其将资金转到所谓的“安全账户”。

  4. 设局诈骗型:通过精心设计骗局,如以中奖为诱饵,要求被害人先缴纳手续费等费用才能领取奖金,实则是骗取钱财。

当行为人通过上述或类似手段,骗取公私财物达到当地规定的“数额较大”标准时,即构成诈骗犯罪,将依法受到刑事处罚。

三、超过多少钱诈骗是有刑事责任的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达到数额较大标准,构成诈骗罪,将承担刑事责任。不过,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差异,具体数额标准有所不同,部分地区可能高于上述标准。

此外,存在一些特殊情形,即便诈骗数额未达到“数额较大”标准,也会以诈骗罪论处。比如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等。这些特殊情况,即便数额未达到通常标准,同样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