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因为中国抵抗,苏联出兵还是美国核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因为中国抵抗,苏联出兵还是美国核爆?

引用
1
来源
1.
https://h5detail.yiyouliao.com/rivers/newsfeed/1536235174142947329/ID2BBOM0CPWJID7.html?abGroupId=1542406244462104577&abTestId=1542406244462104576&isNews=1&showComments=0&vivoBusiness=browser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从根本上来说,日本的无条件投降离不开中国军民的奋勇抗战,同样也离不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和爱好和平人士的支援。

源于上篇文章(详见《若不偷袭珍珠港,德意日就能在苏联实现大会师?答案恐怕不是》)许多评论者认为美国于1945年向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使得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并宣布无条件投降的缘由。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日本无条件投降,到底是因为中国军民的奋勇抵抗?还是苏联出兵东北?亦或是美国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所引起的?

美国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迫使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日本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是毋庸置疑之事。但是要说美国向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迫使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并宣告无条件投降,那我们就来好好捋一捋了。

首先我们来看待这个问题,两颗原子弹是让日本投降的关键因素,到底经得住推敲吗?

从相关历史史实来看,日本于1945年8月9日召开最高内阁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陆军和海军开始正式讨论无条件投降的问题,并达成了一致意见。

根据当时的会议记录,日本为何接受无条件投降,原因在于意大利和德国已经在欧洲战场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失败,并且墨索尼里和希特勒及其他一系列战争犯要么自杀身亡,要么被联军送上国际军事法庭。而一旦日本战败,那么首当其冲的惯犯日本天皇裕仁必将被处于极刑。

但是要知道,天皇在日本的地位相当于他们的神,是整个国家的最高领袖和亿万群众的主心骨。一旦日本天皇被送上军事法庭,那么在日本人心中所造成的后果将是难以磨灭的,故此日本开始试图以无条件投降的方式来换取天皇的苟延残喘。

那么有人就要说了,这不就是等于在说美国在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后迫使日本接受投降吗。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投下第一颗原子弹,9日向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这事不假。但是要说因为此日本宣告投降,那就说不过去了,为何投下第一颗原子弹时日本没有感到害怕,而是继续叫嚣战斗呢?原因在于日本感觉到这对他们构不成威胁。

那有的人又要说了,这不是投下第二颗,日本感到害怕了吗?那我们再来看看,美国向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的时间为下午三时左右,而内阁会议的召开在上午11点,这种言论不就不攻自破了?要知道,如果国家发生了不可扭转的战争时,上层会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而不是在三天后才讨论这个问题。

那么这时肯定有人会出来说了,延迟反应也不奇怪,毕竟那时日本还没有意识到原子弹是什么以及它的爆炸性伤害?延迟反应很正常。

这种论点更是站不住脚。在广岛遭受原子弹袭击后,8月7日也就是离原子弹爆炸不到24小时,广岛县知事就向东京报告了此事所造成的危害,汇报到“此次原子弹爆炸,造成了约三分之一人口的当场死亡,三分之二城市的即刻毁灭。”

除此之外,早在1930年,日本为了开始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就开始研究制造原子弹了。1940年东京帝国大学就向日本内阁提交了《原子弹制造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1941年东京理科大学又向日本内阁递交了《铀炸弹制造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1943年时任日本首相的东条英机正式下令研制原子弹。

所以那些叫嚣日本不知道原子弹的言论完全是无稽之谈,日本不仅早于美国研制原子弹,甚至开始研制更为先进的氢弹。

此外,当前还流传的一种论调是:“日本害怕美国向东京投下第三颗原子弹,甚至是沉没日本岛。”

这种论调更是经不起推敲,要知道,早在广岛、长崎被原子弹轰炸之前,日本几乎全境就被美国轰炸机轰炸了个遍,发生在1945年3月的东京大轰炸更是造成了12万人的当场死亡,日本天皇裕仁还差点被炸死,这都没有引起日本的无条件投降,甚至是叫嚣把日本天皇裕仁转移到伪满洲国,开启本土决战这种言论,更别说区区的两座小城市让日本投降了。

那么,让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到底是啥?我们接着往下说。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剿灭80万日本关东军,决定了战争的走向?

要知道,到了1945年,即便是日本高层最强硬的陆军军官,都知道日本要想战胜同盟国,那是不可能的条件,只是一些少壮派军官不接受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罢了。

日本的真实想法是要接受有条件的投降:即“一是保留日本天皇的最高统帅地位;二是当前所占领的地区归属日本;三是解除对日本的各方面封锁。”1941年苏日北方战争爆发后,日本凭借极其微弱的优势打赢了苏联,苏日签订了为期五年的《苏日互不侵犯条约》,这项条约的一大内容就是苏联承认伪满洲国,不出兵中国,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核心利益,极大地违反了同盟国的根本组织纲领。

1945年春,眼看侵略战争不太可能取得胜利。日本外交大臣东乡茂德出访苏联,希望苏方能够协调美国接受日本所提出的有条件投降方案,并且以日方在北方同苏联有争议的领土作为交换。

对于苏联而言,其实是较为同意这一方案的。因为如果美国攻占日本本土,那么势必会使得美国在东亚的影响力超过苏联,进而对苏联本土造成根本上的威胁。故此,为了提升自己的地区影响力,苏联开始协调日美关系。

另一方面,日军也做好了本土同美军决战的准备。但是美国军队在一番核算之下,认为就算美军能够攻占日本本土,那么至少也会造成120万美军死亡的代价,美军开始核算这笔账到底值不值。

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苏联最终单方面撕毁了《苏日互不侵犯条约》,于1945年8月8日出兵中国东北,以极快的速度消灭了盘踞在中国东北的80万关东军。

那么看到这里,战争的转变就要来了,1949年8月9日上午11时,日本召开最高内阁会议,日本天皇、陆军大臣、海军大臣、日本首相、内务大臣、后勤大臣等内阁高官在无条件投降的纸质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标志着日本开始走向了无条件投降的末端。

好啦,讲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到底谁在战争中起到了关键角色。

中苏美的联合抗战,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其实从根本上来说,中国军民在内地的牵制使得300多万侵华日军无暇返回东北甚至是日本本土进行对抗;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也从根本上消灭了日军的一部分有生力量;

而美国对日的轰炸也从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日军无条件投降的进程。

故此,从这里来看,深陷中国战场的日本、连续轰炸的美国以及出兵灭日的苏联军队都在加速战场的进程,但是要从根本上来说到底是谁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那么我只想借用恩格斯的一句话来作为结尾:

“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