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全球基金观察(日本篇):失落30年后的大翻身?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全球基金观察(日本篇):失落30年后的大翻身?

引用
新浪网
1.
https://finance.sina.com.cn/wm/2025-02-18/doc-inekvxpr4223708.shtml

自1990年代以来,日本经历了失落的30年,也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通货紧缩,经济环境低迷,曾经一度被视为全球最不受欢迎的资产。随着2020年巴菲特首次买入日本五大商社,日本市场重新引发全球投资者关注,吸引大量资金流入。

2024年3月19日,日本央行自2007年以来首次加息,终于结束了长达8年的负利率时代,同年7月,日经225指数首次突破泡沫经济时期的最高点,迎来历史性的“翻身”,截至2024年末,日经225指数在过往20年的年化回报达6.56%,超过MSCI全球指数(约5.33%)。

伴随着股市的高歌猛进,日本投资信托行业的规模快速扩张,过往5年复合年化增长率达15%,2024年末在管规模达246万亿日元(约11.37万亿人民币),约为中国公募基金市场的35.40%,是全球前十大投资基金市场之一。

发展历程

1940s-1950s:起源

日本的公募投资信托(以下简称“公募投信”)最早起源于1941年,主要为了在二战期间吸收零散资金,稳定股票市场。随着二战后财阀解体和财产税的实物缴纳,归属国库的股票规模过于庞大,为引导大众消化国有股票,振兴低沉萧条的股票市场,政府在1948年制定《证券交易法》,并于1951年颁布《证券投资信托法》。

1950s-1989:发展

随着朝鲜战争爆发,日本工业复苏,股市高涨,投资信托成为战后日本民众对抗通胀的工具,投资信托的规模也因此迅速扩张。期间日本政府发布多项举措完善投资信托制度体系,不仅打破原先由证券公司垄断的行业格局,也促进更多专业性的委托公司成立。

进入80年代后,随着超低利率等政策的发布,股市进一步飙升,证券信托成为民众低风险参与股票市场的渠道,因此带来大量资金涌入。截止1989年底,投资信托资产规模达历史最高记录58.6万亿日元(1.6万亿人民币),在个人拥有的金融资产中占据重要地位。

1990-2000:改革

1980年代末,日本泡沫经济破裂,株式投资信托(可以投资股票的投资信托)规模大幅坍塌,国民转而投向稳健产品,公社债投资信托规模显著增长。为刺激金融市场,日本政府相继颁布《投资信托管理公司许可制度指引》、《投资信托和投资公司法》等制度法令,不仅放宽投资信托管理行业的进入限制,使得外资基金公司、银行、保险公司开始进入,也极大丰富了日本投资信托的品种和投资范围。

2001-2009:GPIF推出

随着日本国内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日本公共养老基金持续承压,GPIF(Government Pension Investment Fund)于2001年正式推出。政府将公共养老金从政策性金融体系中剥离,由GPIF进行专业运作,以弥补未来的养老金收支缺口。初期的GPIF投资风格相对保守,被动稳健投资占比较高,指数型投资信托规模也因此被带动增长。

2010至今:ETF高速增长

日本ETF最早产生于1995年,主要用于刺激市场和救助银行,从2010年以来,日本央行开始多次、大规模购买ETF来维持股票市场稳定,使得ETF规模开始飞速扩张,2013以来贡献了信托行业总规模增长的47%。截至2024年末,日本公募投信总规模达246.01万亿日元(约11.37万亿人民币),成为全球前十大投资基金市场之一。

市场现状

根据2024年12月的统计数据,日本基金市场当前总计基金数量约5,776只,信托协会正式会员(AMC)总共216家,在管规模246.01万亿日元(约11.37万亿人民币),约为中国公募基金规模的35.40%。

根据2024年的统计结果,在管规模排名前十的资产管理公司合计管理规模约204万亿日元(约9.41万亿人民币),占行业整体的83%,行业高度集中。其中,规模最大的三大龙头:野村、三菱、大和总计在管规模占比51%,头部效应显著。各公司的基本信息如下:

当前基金规模最大的前十只基金(不含海外注册发行、东交所上市的ETF,下同)中,3只来自野村,2只来自三菱UAM,2只来自大和,3只来自日兴。

从分销渠道看,日本信托投资者基本通过证券公司和银行等注册金融机构购买投资信托产品,直销比例仅占0.6%左右。过往十年内,随着野村等三大券商寡头的扩张(大量并购和新设子公司)以及ETF产品的不断创新,证券公司逐渐恢复其主导地位,成为投资者的主要购买渠道。

从管理费率看,2024年日本投资信托的平均管理费率约为0.94%,其中主动型投资信托的管理费率最高,平均约为1.1%,ETF费率整体非常低,平均仅有0.28%。

从2024年三季度末日本国内投资者的个人金融资产构成来看,虽然近年来投资信托资产的占比不断提升,24Q3占比达到5.75%,但整体的投资风格相对保守,个人资产中的储蓄、现金、保险及年金等资产占比超70%,股票等风险投资占比约为13.09%。

基金种类

日本公募投信主要由契约型和法人型投资信托构成,日本信托协会根据是否有追加设定,将契约型投资信托进一步分为追加型(Open Type)和单位型(Unit Type)。其中追加型产品总计在管规模约245万亿日元(约11.34万亿人民币),占比约99.75%,单位型基金仅有0.25%。

根据投资标的的差异,契约型投资信托又可分为株式投资信托和公社债投资信托。但请注意,日本信托中的株式投资信托,指的是条款中规定可以投资股票的信托产品,并不是主要投资收益来源于股票,因此株式投资信托≠股票型基金,而公社债投资信托受制于日本的税法限制,不能投资股票等权益类有价证券,主要投资于公共债(国债)和公司债,可近似看作纯债型基金。

根据投资收益来源的不同,株式投资信托可细分为上图中的五类:股票型、债券型、REITs、另类投资型(除股票、债券、REITs外的其他资产,如商品类)和混合型,其中股票型基金占主导,在管规模约179万亿日元(约8.30万亿人民币),占市场整体的72.93%。

公社债投资信托下,主要有MMF(Money Management Fund)、MRF(Money Reserve Fund)、长期公社债投信等产品。但受日本16年以来的负利率政策影响,MMF、中期国债等产品均已提前偿还,当前市场已无存续产品,仅有MRF与长期公社债投信两类产品,总计占比仅有6.39%。

从投资管理方式来看,指数型投资信托在过往数十年为行业贡献了可观的增长,ETF更是日本央行重要的政策调节工具,而主动型基金产品占比则呈现明显下滑趋势。截至24年12月,指数型基金(含ETF)总计1,323只,在管规模占比约56.70%,主动型基金总计4,440只,在管规模占比约43.28%。从跟踪指数看,主流为日经225指数与TOPIX指数,二者合计占比约为34.10%。

根据投资地域不同,投资信托又可分为国内(主要收益来源于日本国内资产)、海外(主要收益来源于海外资产)和国际型三类。日本投资信托市场在多次制度改革后,不断走向自由化和国际化,海外投资逐渐成为分散化投资和提升信托收益的重要途经。

根据最新数据,海外及国际型涉及海外资产的基金产品合计在管规模121万亿日元(约5.61万亿人民币),在管产品4,382只,占公募市场整体的49.34%。其中在管规模前十大的基金均为股票型基金,主要投资区域为美国,均通过家族型基金的形态对外投资。

家族型基金是日本信托市场中采用的一种投资结构,与FOF共同构成两类特殊的投资形态。“家族基金”是指将多个“子基金”(baby fund)资产汇集成“母基金”(mother fund)进行运作的制度,汇集后的资金最终由“母基金”实际对外投资。原则上“子基金”与“母基金”由同一家管理公司设立,母基金层面不能二次收取管理费用。

目前日本投资信托中,家族型基金(含“子基金”份额)数量总计3,046只,总计在管规模约95万亿日元(约4.4万亿人民币),FOF类基金产品总计有1,700只,在管规模36万亿日元(约1.64万亿人民币)。

持仓及业绩表现

根据2024年末的持仓数据统计,日本投资信托的国内股票持仓,主要集中于电气设备、信息与通信、零售、运输设备和银行业,合计占比约为49%,其中电气设备断层领先,占比约为19.7%。

根据各基金最新一期的定期报告持仓数据统计,基金重仓数量最多的前十大股票分别为索尼,东京电子,丰田汽车,第一三公,RECRUIT,保谷光学,软银集团,KDDI,日立,信越化学工业。

由于日本股票型ETF规模占到股票型基金总规模的90.69%,这里进一步通过ETF的每日持仓数据模拟股票型基金整体的持仓概况。截至2025年1月31日,日本ETF每日持仓中的前十大重仓股如下所示:

从近1年的业绩表现看,海外型投资信托的平均业绩回报约为11.58%,高于国际型和国内型基金;各资产类别下,股票型投资信托的平均业绩表现最好,约为15.6%,其次是另类投资型(主要是黄金原油等大宗商品类),平均收益率约为15.02%。

根据近1年业绩回报的统计情况,业绩排名前十的基金产品基本信息如下,从基金规模看,整体体量偏小,且投资区域多为海外市场。

如果进一步限制基金规模在万亿日元以上,近1年回报最高的前十只基金如下所示:

2024年是日本市场历史性的一年,在经济复苏、政策调整及全球资本的推动下,日经225指数创下了历史新高,再次成为全球投资者的重点关注市场。虽然未来还面临宏观环境动荡和较多的不确定性,但巴菲特效应仍然是其长期投资潜力的重要强心剂。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