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诗文合集:从两汉到清代的底层生活写照
贫困诗文合集:从两汉到清代的底层生活写照
贫困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之一,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用诗词歌赋描绘了底层人民的困苦生活。这组以"贫困"为主题的古诗文,从两汉到清代,跨越千年,展现了古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妇病行
两汉·佚名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当言。
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
“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
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
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
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
从乞求与孤儿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
探怀中钱持授交。
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
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这首诗通过一个病重妇女临终前的遗言,描绘了她对丈夫和子女的深深牵挂。诗中展现了贫苦家庭的悲惨境遇,以及母亲对子女的深切关爱。
老夫采玉歌
唐代·李贺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这首诗通过采玉老人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采玉老人的艰辛和无奈。
金陵冬夜
清代·林古度
老来贫困实堪嗟,寒气偏归我一家。
无被夜眠牵破絮,浑如孤鹤入芦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人在寒冷的冬夜,因为贫困而只能裹着破絮入睡的情景。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老人比作孤鹤,形象地展现了其凄凉的生活境遇。
刺巴郡守诗
两汉·佚名
狗吠何喧喧,有吏来在门。
披衣出门应,府记欲得钱。
语穷乞请期,吏怒反见尤。
旋步顾家中,家中无可为。
思往从邻贷,邻人言已匮。
钱钱何难得,令我独憔悴。
这首诗通过一个家庭因无法缴纳赋税而被官吏逼迫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官吏的贪暴和百姓的困苦。诗中运用了对话的形式,真实地展现了百姓的无奈和痛苦。
窘况为许衡州赋
清代·郑燮
半缺柴门叩不开,石棱砖缝好苍苔。
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
山茗未赊将菊代,学钱无措唤儿回。
塾师亦复多情思,破点经书手送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贫困家庭的生活场景。诗中通过柴门、苍苔、竹径等意象,展现了家庭的简陋和清贫。同时,也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温情和相互扶持。
这组诗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古代社会底层人民的贫困生活,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贫富差距和民生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