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减少→教师过剩!如何应对?
生源减少→教师过剩!如何应对?
中国人口结构的重大变化正在深刻影响教育领域。随着出生人口的持续下降,从学前教育到中学教育都将面临生源减少的挑战,教师过剩问题日益凸显。面对这一趋势,地方政府和高校已经开始采取措施,包括缩减公费师范生招生计划、调整师范专业布局等。本文将详细分析这一现象及其应对策略。
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达到1786万,创下了近20年的高峰。而高峰之后,出生人口数不断下降。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为956万,首次跌破千万。到了2023年进一步下降至902万。
出生人口的急剧降低直接影响到适龄生源数量,而“教师过剩”成为各类学校已经或将要面对的问题。
生源减少接连冲击各类学校
根据推测,生源减少将依次冲击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等各类学校。作为培养各类教师的主战场——师范院校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在当前大背景之下亟待调整,以适应“教师过剩”时代的需求。
幼儿园三年减少7%,在校生减少15%。自2023年初开始,媒体持续关注并报道多地幼儿园招生遇冷,这似乎显示出首轮幼儿园“关停潮”已至。在一些地方,民办幼儿园近年来开始出现招生难的窘境,而公办幼儿园招不满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教育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9.48万所,2023年降至27.44万所,三年间减少了2.04万所,降幅约7%。在学规模从2021年的4805.21万降至2023年的4092.98万,降幅高达15%。
伴随幼儿园数量和在校生规模的下降,学前教育阶段专任教师也从2021年的319.10万降至2023年的307.37万,降幅为4%。
上述数据共同说明,出生人口减少已开始冲击学前教育阶段,学前教育教师将率先过剩。
小学在学规模在2023年已达峰,学校数量在减少。2021年全国普通小学共计15.43万所,2023年减少至14.35万所,三年间减少了1.08万所,降幅同样接近7%。
小学阶段的入学人数十余年来呈现出先增后减的态势,从2014年的1658.42万增长到2019年的1869.04万。但随后连跌三年,减少到2022年的1701.39万。
不过在2023年,小学阶段的入学人数迎来强力反弹,当年招生1877.88万人,是2002年(1952.80万人)以来的最高峰。这与2023年的小学新生正好出生于2016年和2017年的生育高峰时期相吻合。
教育部副部长王光彦在2024年9月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小学在学规模已于2023年达峰。小学在校生规模的逐步缩小在所难免。
中学尚未被波及,但2035年将有约37万初中教师过剩。数据显示,生源下降的浪潮尚未波及中学阶段。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度全国初中、高中在校生人数甚至还有小幅度增长,分别增长了2.40%、3.31%。但中学教师“减量”的时刻终将来临。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乔锦忠曾带领团队利用模型预测了2020年到2035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人口变动,发现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数先短期缓慢上升,2024年后呈现加速下降趋势。
乔锦忠团队预测,到2035年左右,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规模将比2020年的1.4亿减少3000万。按现行生师比标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需求量在2020年至2035年也将随学生人数变化的趋势而变化。初中教师或将呈现先短缺后过剩的变化趋势,到2035年全国将有约37万初中教师过剩。
地方政府、高校直面挑战
面对幼教教师已经过剩、小学教师开始过剩、中学教师即将过剩的问题,地方政府和高校直面挑战,及时作出了回应。
缩招公费师范生
2024年高考结束后,部分省教育厅和高校公布的2024年公费师范生招生计划相比2023年呈现出招生规模缩小,其中有的缩减比例甚至高达50%。
例如,河南省2024年公费师范生招生计划为4081人,较2023年的5000人减少了919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则从3572人降低到2843人,减少了729人,且多个科目招生名额均有下降;湖南省的缩减幅度更大,从5950人减少到2922人,减少了3028人。
在高校方面,唐山师范学院公费师范生招生计划从2023年的400人减少到200人,招生人数减少了50%;廊坊师范学院从100人减少到84人;聊城大学普通类公费师范生招生计划从409人减少到236人,艺术美术类则从28人减少到22人。虽无官方表述其为基于生源减少作出的应对举措,但不失为应对生源减少的明智之举。
调整优化师范专业布局
202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为幼儿园、小学重点培养本科及以上层次教师,中学教师培养逐步实现以研究生层次为主”,同时推动“高校将博士后作为教师重要来源”。为回应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在逐步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教师队伍学历层次进一步提升。
未来,“幼小教师本科化”“中学教师研究生化”“高校教师博士化(或博士后化)”或成趋势,高学历教师就业向下挤压势必会影响师专毕业生。“教师过剩”叠加从业门槛提升,共同促使高学历师范生对更低学历者形成就业空间挤压,使原本就业就不容乐观的高职师范类专业面临更为严峻挑战。
近五年的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多个旨在培养教师的高职教育与体育大类专业因为就业质量整体偏低,多次被预警。其中,语文教育、小学教育、英语教育等专业连续多年上榜,显然从市场反馈来看,专科层次的师范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有专家建议,除了缩小班级规模、降低生师比外,未来的策略还应包括在稳定部属及省属师范大学招生名额的同时,逐步缩减师范专科学校及高职高专中师范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规模,确保质量。
在新的人口结构调整背景下,教师队伍“减量”在所难免。当“幼小教师本科化”“中学教师研究生化”“高校教师博士化(或博士后化)”趋势来袭,培养学历匹配的高质量师资人才,也成为新时代师范教育重点校人才培养的紧迫命题。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