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解秋乏,艾灸调理有妙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解秋乏,艾灸调理有妙招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807108248_121377958/?pvid=000115_3w_a

秋季,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随之调整。随着秋风渐起,不少人开始感受到一种莫名的疲惫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秋乏”。

秋乏,即秋季气温下降,人体为了维持体温恒定,会增加体表血管收缩,减少散热,同时减少汗腺分泌,这一系列生理变化导致人体血液循环减慢,新陈代谢降低,从而引发疲劳感。

中医认为,秋乏与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密切相关。秋季主肺,肺气不足则易导致气虚血弱,进而引发全身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状。同时,秋季干燥的气候也易损伤肺阴,导致肺燥津亏,进一步加重秋乏。

《扁鹊心书》有言:“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古人认为,艾灸可以透诸经而调百病。艾灸通过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激发经气的活动,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疏肝理气、健脾祛湿的目的。

艾灸缓解秋乏的具体方法

  1.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此穴有“强壮保健要穴”之称,常灸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改善秋乏症状。

  2.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此穴为元气之海,艾灸可补益元气,增强体质。

  3. 神阙穴:即肚脐中央。艾灸此穴可温补脾胃,改善消化功能,缓解秋乏。

  4.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此穴为肝经原穴,艾灸可疏肝理气,缓解情绪低落。

  5.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此穴为肾经井穴,艾灸可滋阴降火,改善睡眠质量。

艾灸注意事项

  1. 艾灸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要避免直接吹风。
  2. 艾灸后要喝一杯温水,帮助身体排毒。
  3. 艾灸后不要立即洗澡,以免受凉。
  4. 孕妇、严重心脏病患者、高热患者等不宜艾灸。
  5. 艾灸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15-30分钟即可。

通过艾灸调理,可以有效缓解秋乏症状,帮助身体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但需要注意的是,艾灸只是辅助调理方法,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饮食结构才是根本。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