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秋乏,艾灸调理有妙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解秋乏,艾灸调理有妙招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807108248_121377958/?pvid=000115_3w_a
秋季,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随之调整。随着秋风渐起,不少人开始感受到一种莫名的疲惫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秋乏”。
秋乏,即秋季气温下降,人体为了维持体温恒定,会增加体表血管收缩,减少散热,同时减少汗腺分泌,这一系列生理变化导致人体血液循环减慢,新陈代谢降低,从而引发疲劳感。
中医认为,秋乏与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密切相关。秋季主肺,肺气不足则易导致气虚血弱,进而引发全身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状。同时,秋季干燥的气候也易损伤肺阴,导致肺燥津亏,进一步加重秋乏。
《扁鹊心书》有言:“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古人认为,艾灸可以透诸经而调百病。艾灸通过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激发经气的活动,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疏肝理气、健脾祛湿的目的。
艾灸缓解秋乏的具体方法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此穴有“强壮保健要穴”之称,常灸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改善秋乏症状。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此穴为元气之海,艾灸可补益元气,增强体质。
神阙穴:即肚脐中央。艾灸此穴可温补脾胃,改善消化功能,缓解秋乏。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此穴为肝经原穴,艾灸可疏肝理气,缓解情绪低落。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此穴为肾经井穴,艾灸可滋阴降火,改善睡眠质量。
艾灸注意事项
- 艾灸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要避免直接吹风。
- 艾灸后要喝一杯温水,帮助身体排毒。
- 艾灸后不要立即洗澡,以免受凉。
- 孕妇、严重心脏病患者、高热患者等不宜艾灸。
- 艾灸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15-30分钟即可。
通过艾灸调理,可以有效缓解秋乏症状,帮助身体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但需要注意的是,艾灸只是辅助调理方法,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饮食结构才是根本。
热门推荐
15道健康美味的家常菜,保姆级教程,简单解馋
如何合规办理北京公积金的减员手续?这种手续办理有哪些要求?
房贷压力的管理策略有哪些?这些策略如何帮助减轻财务负担?
香港受养人签证申请指南
赴港定居之受养人签证办理详解
7种便秘类型,你遇到的是哪一种?针对处理更有效
到底為甚麼便秘?服用益生菌解決嚴重便秘
热感冒时能吃辛辣食物吗
食盐受潮结块还能吃吗 盐受潮了怎样恢复
一周岁宝宝辅食应该如何安排呢?这“七点”宝妈要知道
低保户申请条件解析及法律依据
非近视患者出现玻璃体混浊应如何治疗
汽车覆盖件模具制造过程中的精益化管理
炮兵第二师:从东北战场到抗美援朝的光辉历程
一吃辣就长痘?真的冤枉辣椒了!这3类食物才有可能!
剩余电流与零序电流
儿童各类疫苗接种指南:预防针的作用与时机
易经阴阳平衡是什么意思
历史上的今天:菲律宾国父黎刹诞辰
AI对人类社交情感的影响:机遇与挑战并存
装配式建筑施工员培训指南:从入门到精通
生吃菜心的注意事项
100字写作指南:四种文体的精炼表达技巧
电脑如何清理大文件释放存储空间?4种方法!
郑州限号怎么查询?一文详解查询方法与限行规则
心肺复苏按压深度是4-5还是5-6
对交警责任认定书不服怎么办?酒驾事故责任判定全解析
预防龋齿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的区别是什么?
【前沿科普】探寻血型与输血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