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胡椒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胡椒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同时也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它具有温中散寒、下气消痰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胃寒呕吐、腹痛泄泻、食欲不振、癫痫痰多等症状。本文将详细介绍胡椒的功效与作用、主治、成分、用法用量、禁忌、选方以及日常食用方法等,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胡椒。
胡椒的功效与作用
胡椒具有温中散寒、下气消痰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胃寒呕吐、腹痛泄泻、食欲不振、癫痫痰多等症状。其主要功效包括:
- 温中散寒
- 下气消痰
- 散寒止痛
- 温中理气
用法用量:0.6~1.5g。研粉吞服。外用适量。
胡椒主治
胡椒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病症:
- 寒痰食积
- 胃寒呕吐
- 脘腹冷痛
- 虚寒泄泻
- 食欲不佳
- 石淋腹痛
- 牙痛
- 癫痫痰多
近年来,胡椒还被用于治疗食物中毒、小儿腹泻、流行性腮腺炎、疟疾、银屑病、冻疮、毒蛇咬伤等。
胡椒成分
胡椒的主要成分包括:
- 胡椒碱
- 胡椒林碱
- 辣椒碱等生物碱类成分
- 挥发油
- 有机酸
- 木脂素类成分
这些成分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松弛骨骼肌、开胃、健胃等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胡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所含胡椒碱能延长戊巴比妥大鼠的睡眠时间,并有明显对抗戊四氮惊厥的作用及对抗电惊厥的作用;胡椒和胡椒碱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胡椒碱对多种急性和慢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胡椒碱还有升高血压的作用。
胡椒用法用量
日常用量:1~4g。外用适量,研末外敷。
胡椒的禁忌
- 热病及阴虚火旺者忌用。
- 内服入汤剂不宜超过3g。
- 超量、久服可引起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反应,并能诱发涛疮、升高血压,伴心慌、烦躁等。
- 孕妇慎用。
胡椒选方
治龋齿牙痛:胡椒适量。将胡椒研成细末,取少许与少量盐拌匀,塞入龋齿洞中。
治脾胃虚寒所致的院腹冷痛、食欲不振:胡椒4g,大米50g,将胡椒洗净,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食盐即成;或将胡椒研为细末,直接调入粥中服食,每日1次,持续服用。
健脾益气、温中和胃:胡椒、干姜、砂仁各5g,肉桂、陈皮各3g,猪肚1个;猪肚洗净,所有中药布包,加水同煮至猪肚烂熟后,去渣,取汁饮服,猪肚取出切片,放盐调味服食。适用于胃脘隐痛、面色无华者。
治胃寒、胃痛:胡椒1.5g,甜杏仁5个,大枣3枚(去核)。将以上3味中药研成细末,温开水送服。成人每日1次,儿童酌情减量。
治小儿虚寒性腹泻:胡椒粉1g。胡椒粉撒于大米饭中拌匀,把饭捏成饼状,贴肚脐;或把胡椒粉直接敷于脐眼,填满,用伤湿止痛膏封严,每日1次,一般3次即可疾愈。
胡椒日常食用方法
白胡椒煨猪肚
材料:猪肚1个,白胡椒15g
调味料:生姜、葱、盐各适量
做法:
把白胡椒打碎,放入猪肚内,加入少量清水,将猪肚用线扎紧两头,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清水,并放入生姜,葱。
用小火煨炖至熟烂,再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养身功效:温中健脾,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冷疼痛、腹泻等。
胡椒药用部位
胡椒科常绿藤本植物胡椒的干燥果实。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本品为广泛食用的调味品。植物形态略。食用部分为近圆球形果实,黑胡椒采收时较嫩,干燥后色黑,表面有网状皱纹;白胡椒表面灰白色,平滑。多研末入药。我国华南及西南地区有栽培。
胡椒选购保存
以粒大、饱满、油性大、气味浓烈者为佳。须密封保存,置于阴凉干燥处,以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