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让患者继续痛苦的活下去还是有尊严地死去?印度打破“生前预嘱”的禁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让患者继续痛苦的活下去还是有尊严地死去?印度打破“生前预嘱”的禁忌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203A03FN100

AI划重点:全文约1702字,阅读需5分钟
1.印度最高法院于2018年允许人们制定生前预嘱,选择被动安乐死,但在印度并未真正流行起来。
2.喀拉拉邦科拉姆区的政府医学院启动了印度的第一个项目,旨在教育人们了解生前预嘱。
3.由于印度人谈论死亡的方式,生前预嘱在该国并未真正流行起来。
4.然而,专家表示,随着基层宣传活动的开展,生前预嘱在印度的普及度有望提高。
5.目前,印度最好的姑息治疗网络位于喀拉拉邦,提供临终关怀的组织也开始围绕生前预嘱开展宣传活动。

2010年,来自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的外科医生IP·亚德夫面临了他一生中最艰难的决定之一。他必须在让身患绝症(癌症晚期)的父亲继续活下去和尊重他口头表达的意愿(停止所有治疗,结束痛苦)之间做出选择。

亚德夫医生说:“作为儿子,我觉得我有责任尽我所能延长父亲的生命。但这让他很不开心,他最终在重症监护室孤独地离世。医生最后用心肺复苏术抢救他时,压断了他的肋骨,他的死状很惨。”

他说,这段经历对他影响深远,让他意识到了预先医疗指示(AMDs,也称“生前预嘱”)的重要性。

生前预嘱是一份法律文件,允许18岁以上的人在自己罹患绝症或无法康复的疾病,且无法自主做出决定时,选择自己想要的医疗护理方式。例如,他们可以明确表示不希望使用生命维持设备,或者坚持要求给予足够的止痛药物。

2018年,印度最高法院允许人们制定生前预嘱,从而选择被动安乐死,即在严格指导下撤销医疗治疗以加速患者死亡,主动安乐死(任何故意帮助他人自杀的行为)在该国是违法的。

但尽管得到了法律许可,生前预嘱的概念在印度并未真正流行起来。专家表示,这与印度人谈论死亡的方式有很大关系,或者说,印度人根本不谈死亡,死亡常常被视为一个禁忌话题,任何提及都会被认为会带来厄运。

但现在,人们正在努力改变这一状况。11月,亚德夫医生和他的团队在喀拉拉邦科拉姆区的政府医学院启动了印度的第一个项目,旨在教育人们了解生前预嘱,通过面对面和电话的方式提供信息。志愿者还开展宣传活动,分发预嘱模板。

制定生前预嘱需要家庭成员就死亡问题展开开放和诚实的对话。尽管遇到了一些阻力,但活动人士和机构正在采取措施提高人们的认识,而且人们的兴趣也在增长,尽管仍持谨慎态度。喀拉拉邦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目前,该邦拥有印度最好的姑息治疗网络,提供临终关怀的组织也开始围绕生前预嘱开展宣传活动。

3月,特里苏尔市的疼痛与姑息治疗协会约有30人签署了生前预嘱,该协会创始人E·迪瓦卡兰医生说,这一举动旨在让这一理念在人群中更加普及。

亚德夫先生说:“大多数人从未听说过这个术语,所以他们有很多问题,比如这样的指示是否会被滥用,或者他们以后是否可以修改自己的预嘱。”他补充说,大多数咨询者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他说,“目前,利用这一设施的是受过教育的中上阶层人士。但随着基层宣传活动的开展,我们预计这一群体将会扩大。”

根据最高法院的命令,个人必须起草预嘱,在两个见证人的面前签署,并由公证人或公职人员证明。然后,必须将预嘱的副本提交给州政府指定的保管人。

虽然相关指南已经出台,但许多邦政府尚未建立实施这些指南的机制。孟买市的妇产科医生尼基尔·达塔尔两年前制定了自己的生前预嘱时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因为当时没有保管人可以接收他的预嘱。

因此,他诉诸法庭,结果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在全邦各地的地方机构中任命了约400名官员担任生前预嘱的保管人。6月,果阿邦实施了最高法院关于生前预嘱的命令,一位高等法院法官成为该邦第一个注册生前预嘱的人。

周六,卡纳塔克邦命令各区卫生官员指定人员,担任认证生前预嘱所需的关键医疗委员会成员。在两个医疗委员会认证患者符合实施生前预嘱的必要标准之前,医务人员不能根据其采取行动。

达塔尔还倡导建立一个全国范围内可访问的集中式数字生前预嘱存储库。他还在自己的网站上免费提供了自己的预嘱作为模板,他认为,当患者处于植物人状态且无法康复时,预嘱有助于防止家庭和医生遇到问题。

达塔尔说:“很多时候,家庭成员不希望患者继续接受治疗,但因为他们无法在家中照顾患者,所以一直让患者留在医院。医生受医德约束,不能停止治疗,所以患者最终只能在痛苦中煎熬,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愿。”

生前预嘱不仅仅关乎选择被动安乐死,亚德夫医生回忆起一个案例,一个人希望他的预嘱中明确指出,如果他的病情需要,应该使用生命维持设备。

亚德夫说,“他解释说,他唯一的孩子在国外生活,他不希望在儿子见到他之前死去。你有权选择自己死亡的方式。这是我们拥有的最伟大权利之一,所以为什么不行使它呢?”

医疗倡导者表示,关于姑息治疗的对话在印度正在慢慢增多,这推动了生前预嘱的发展。

德里全印度医学科学研究所的苏什玛·巴特纳加医生说,该医院正在成立一个部门,以教育患者了解生前预嘱。“理想情况下,医生应该与患者讨论生前预嘱,但存在沟通障碍,”她说,并补充说,培训医生进行这些对话有助于确保患者能有尊严地离世。

亚德夫说,“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的选择总是受到亲人意愿或社会认为正确的事情的影响,至少在死亡这件事上,让我们做出符合自己利益、完全属于自己的选择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