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佛教中最有名的佛经五大译经师,除了玄奘还有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佛教中最有名的佛经五大译经师,除了玄奘还有谁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227668716_100107437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史源远流长,其中译经师们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将佛教经典从梵文翻译成汉语,更在这一过程中推动了佛教文化的本土化发展。本文将介绍五位在中国佛教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译经师,他们分别是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义净和不空。

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公元344~413年),新疆库车县人。他是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

鸠摩罗什7岁出家,精通大小乘佛法。在后凉滞留16年。后秦君主姚兴将他接到长安,让他从事译经工作,在长安圆寂,终年69岁。

鸠摩罗什在长安组织了中国第一个官办性质的译经场。他和弟子共译佛典74部584卷,包括《摩诃般若》、《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金刚经》、《阿弥陀经》、《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成实论》等,系统地介绍了大乘中观派的思想体系。

真谛三藏法师

真谛(公元499~569年),印度优禅尼国人,精通大乘佛教。

真谛在南北朝梁武帝时携带梵文经典到梁都建康,因“侯景之乱”辗转来到富春,开始译经。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他坚持译经事业。

真谛和弟子共译出佛典49部142卷。主要译作除《转识论》、《大乘唯识论》等唯识论典外,还有《金光明经》、《摄大乘论》、《摄大乘论释》、《律二十二明了论》、《中边分别论》、《十七地论》、《俱舍论释》、《大乘起信论》等。其中,《摄大乘论》和《摄大乘论释》影响最大,成为南朝摄论学派的主要理论根据,真谛也因此被尊为摄论宗的祖师。

玄奘三藏法师

玄奘(公元600~664年),河南洛阳偃师人。

玄奘12岁出家,遍读佛典。他在626年从长安出发,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

玄奘在645年回到长安,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在唐太宗的支持下,他在长安大慈恩寺设立译经场,与弟子专心翻译带回的佛典。

玄奘和弟子共译佛典75部,1355卷。其译典著作包括《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

义净三藏法师

义净(635~713年),山东历城人。

义净14岁受沙弥戒。36岁时,他与处一法师、弘论师决志赴印求法。

他在671年从长安出发,675年到达中印度那烂陀寺。684年,他携带梵本三藏50余万颂回国。

归途重经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停留4年,从事译述。692年末,他与贞固、道宏离开苏门答腊前往广州。695年夏回到洛阳,受到武则天的亲自迎接。

义净离京西游历时25年,游历30多国,带回梵本经、律、论400多部。他译出《金光明最胜王经》、《大孔雀咒王经》、《佛为胜光天子说王法经》、《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浴佛功德经》、《称赞如来功德神咒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法学论》等经、律、论共56部,229卷。

不空三藏法师

不空(公元705~774年),斯里兰卡人。

不空唐朝时来华,对中国密宗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他随师金刚智先到洛阳,后到长安,在长安大兴寺设立道场,翻译密宗经典,度僧受戒,使密宗在中国的影响大增。

不空和弟子共译出佛典100多部,主要有《金刚顶经》、《般若》、《华严》、《大集》等。

这五位译经师在中国佛教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译经成就不仅丰富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内涵,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