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专家观点:病理乃医学之本,我国病理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专家观点:病理乃医学之本,我国病理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517041117_120554400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改变)和转归,揭示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没有病理学就没有现代医学。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改变)和转归,揭示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没有病理学就没有现代医学。正是由于病理学在现代医学发展中这样的历史地位和关键作用,William Osler认为“病理乃医学之本”(As is our pathology, so is our practice)。病理诊断结果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病理学诊断被称作是疾病的最后诊断或“金标准”,所以病理医师又有“医生的医生”(Doctor’s doctor)之称。在精准医疗时代,精准的病理诊断对指导临床医师治疗和保护患者利益最为关键,分子病理学也越来越发挥核心作用。

一、我国病理学发展现状和挑战

16世纪中叶,“解剖学”“病理学”理论和技术开始应用于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催生了现代医学。“器官病理学”和“细胞病理学”的诞生,揭示了疾病的本质,促进了现代医学的进步。上世纪初,病理学传入我国,经过几代中国病理人的奋斗和传承,知识和技术体系不断建立与完善,在我国医学发展和医疗服务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病理学属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兼有基础和临床学科的属性,既是基础医学主干的学科,也是临床学科的重要成分。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病理学科的属性、定位、设置和运行机制出现一些尴尬局面,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学科建设特别是人才团队的作用发挥。临床病理学科建设和发展水平仍然是衡量国家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决定着医学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医学进入了大健康新时代,病理学面临新使命、新挑战和新机遇。传统组织病理学以肉眼观察和镜下观察为主,病理诊断也主要以结合经验判断为主。精准医疗时代,病理学诊断的任务已由传统的确定病变性质、鉴定组织起源、明确病变分类及相关组织学亚型、明确分级和分期等向预测性诊断、治疗性诊断转变,进而实现精准病理诊断转变。近年肿瘤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推动了分子病理学的发展,分子病理信息已整合入部分系统肿瘤(比如血液系统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WHO分类中,这将是今后病理诊断的发展趋势。各种测序技术的出现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也要求在病理诊断过程中能对高通量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处理。特别是新近人工智能方面的进展为诊断病理学发展带来的重大契机,促进了数字病理学和智能病理学的产生。有研究者利用大量数字化病理切片图像重新训练了谷歌的深度学习算法Inception V3,人工智能识别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的准确率达到99%,区分肺腺癌和肺鳞癌的准确率达到97%。

病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宏观观察到微观识别,从形态鉴别到组学,从单一技术到融合交叉,从主观经验判断为主到可自动化判定与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的转变。病理形态观察、分子检测、生物信息分析和人工智能辅助,共同构建“下一代诊断病理学”(next generation diagnostic pathology, NGDP)的技术体系,成为诊断要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分子病理学和智能病理学研究及应用。

精准医疗时代下,我国病理学科发展面临巨大挑战。我国病理学学科属性、建制和规范标准长期以来存在争议。医学院校的病理学科体制和运行机制多样,大多管理和运行不畅,效益和作用发挥不够,人才培养途径和认证办法不完善。例如:临床病理学与检验医学的诊断分离,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关系,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与附属医院病理科的相互独立,区域性临床病理中心的布局与分工等。分子检测和诊断还存在遗传资源使用的伦理与法规意识、机构和诊断资质、收费标准、质控规范等问题[7-8]。此外,我国专科病理发展艰难。一方面是病理科病理医师数量和服务不能满足临床科室需求,另一方面是部分医院存在无诊断资质、技术不规范的“小病理科”现象,包括液基细胞病理、肾脏活检组织病理、皮肤组织病理、骨髓(血液)病理、分子病理等,影响了病理学科的专科病理发展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的实施。

近几年我国病理医师培养和就业逐步改善,但病理医师依然匮乏严重。病理医师是疾病个体化诊疗和预后判定信息的最佳提供者,同时肩负解释病理诊断信息、提供治疗策略选择的依据和“保护”临床医师的责任。然而,我国各级医院病理医师人数均显著低于原卫生部制定的要求(每100张床至少配备1~2名病理医师)[9]。病理人才还存在断层、断代、老龄化、结构呈倒金字塔状等危机。病理医师数量不足和相关临床学科的快速发展导致我国病理医师工作负荷过重。此外,目前医疗收费标准中绝大多数病理项目收费偏低,特别是病理医师诊断费过低。另外,我国病理医师,尤其是基层病理医师的诊断和学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医师“同质化”培养的需求强烈。病理医师的培养体系也有待探究。

我国病理学科总体的创新能力较弱,对临床研究和创新技术支撑存在不足,甚至可能成为影响我国临床医学发展的短板和瓶颈。因此,建议优化我国医学学科布局,保持基础与临床学科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病理人才培养、促进病理学这一核心、桥梁学科的健康发展,为成功医改、健康中国保驾护航。

二、我国病理学发展机遇和展望我国病理学迎来历史发展机遇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与推进,国家一系列医改政策的出台和落实,病理学科重要性更加凸显,应有地位进一步回归。分子病理学“赋能”经典解剖病理学,更加凸显了病理学在精准疾病诊断、预后判断、指导个体化治疗策略选择方面的重要作用,病理学新思想和新技术正在得到应用或转化。人体疾病遗传资源及相关医疗大数据受到空前重视,疾病遗传资源相关法规“护航”病理研究和诊断,病理学科可充分发挥识别病灶、保证疾病遗传资源收集的正确性和准确性方面的独特优势。液体活检(liquid biopsy)“加盟”组织(细胞)临床病理,促进了疾病病理诊断的“微创化”和“无创化”。医疗大数据“宠爱”数字病理和智慧病理,智慧诊断将是智慧医疗的“核心”,而其中的病理表型组(pathological phenome, 或者暂称作pathophenome)诊断有望成为NGDP的主要内涵,并成为多种疾病智慧诊断的“金标准”。目前,病理学科的吸引力逐步加大,集病理学教学、医疗、科研任务于一体的病理学研究所具有发展优势,学科平台得到不断提升,人才队伍力量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多种形式和途径建立的临床病理中心日益壮大。我们相信,病理学科迎来了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参考文献
卞修武, 平轶芳. 我国病理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9, 41(19): 1815-1817.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