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去外省上大学?看完这篇再做选择!
要不要去外省上大学?看完这篇再做选择!
高考不仅是一场考试,也是年轻人的第一次迁徙。无论是高考分数决定大学目的地,还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机会,每一届高考生和家长都要考虑要不要去外地读书。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出省上大学的优劣势,帮助考生和家长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出省上大学的优势
开阔眼界
大学时期是充满激情与活力的阶段,没有高中的强约束,也暂无工作压力,有充足时间享受青春。去外省读书能行万里路,感受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这有助于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这也是一种有趣的体验。比如从南方到北方上大学,可以亲身感受南北气候、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这种经历是非常宝贵的。
培养独立性
大学需要自律和自主学习,远离家长的看管,在外省读书能更好地锻炼自己独立学习、照顾自己以及自我理财的能力。这不仅对大学生活有帮助,对未来的发展也至关重要。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尝试新鲜事物,改变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实现自我成长。例如很多学生高中时依赖父母照顾生活起居,到外省上大学后逐渐学会自己处理各种事务,变得更加独立自信。
旅游便利性
如果在外地读书,每个城市都有免费景点(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能去更多地方)。旅游可以增加人生阅历,舒缓心情,减轻压力。当学习生活遇到困难时,在外地走走看看风景也有很大的好处。
获取更好教育资源(针对特定分数情况)
分数超高的同学:如果考生的分数达到全省顶尖,像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或者拿到中戏、北影、中央美院之类的资格,出省可以接受更优质的教育和接触更广泛的人脉资源。
分数处在尴尬区间的同学:这类同学在省内可能只能读一个普通院校,但如果前往西北地区、东北地区等距离较远的院校,则可能达到优质“双一流”高校录取分数线。
就读专门类高校
对于像电力类的华北电力大学、地质类的中国地质大学、政法类的中国政法大学、财经类的中央财经大学、传媒类的中国传媒大学、外语类的北京外国语大学等等专门类高校,如果满足条件,出省就读可以实现自己对专业的期待和渴求。
家庭相关因素
如果自己的父母或者老家本身就是外省的,这类同学通常对出省没有太大抵触心理,在选择大学时省内省外的壁垒就比较小。
境外求学相关
对于高中阶段已经明确想要前往境外求学并且已经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同学,或者高考后想要出境求学的同学,出省求学可能也是一种过渡或者前期准备。
出省上大学的劣势
开销问题
要考虑个人和家庭状况,有些同学为了离开本地去远方读书,但来回机票可能上千,加上学费和平时支出,费用较高。而且前两年由于一些特殊情况,很多同学“有家难回”。
孤独感
远离家乡,在陌生省市读书生活,难免会想念家乡、亲人和朋友,不过度过这个阶段也是自身的一次成长。
交通不便(节假日抢票难)
每逢节假日,车票难抢程度很高,可能抢不到票或者时间不合适。飞机、高铁、火车来回折腾,当费劲坐上回家的列车时,本省同学可能已经到家了,一路奔波会让人身心俱疲。
就业校招局限性(部分情况)
大学毕业季的校招往往省内企业多,外省企业较少,如果在外省大学读书,想通过校招找工作回到家乡可能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