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张江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全面建成
上海张江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全面建成
上海张江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作为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进展一直备受关注。该装置已于2019年3月全面建成,并面向全球科学家开放。这一重大科学设施的建成,不仅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也进一步提升了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度和显示度。
超强超短激光可以在实验室内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超强电磁场、超高能量密度和超快时间尺度的综合性极端物理条件,在台式化加速器、超快化学、阿秒科学、材料科学、激光聚变、核物理与核医学、实验室天体物理等领域具有重大应用价值。该项目自2016年12月底开始建设,到2018年7月底实验大楼建成并通过竣工验收。在经过各类调试后,于2019年3月全面建成。按照规划,在全面建成后,项目将面向全球科学家开放,并致力于长三角科创平台的共建共享。
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李儒新表示,该装置主要还是面向物质科学、材料科学、原子分子物理、核物理、天体物理等领域的科学家。这是张江大科学装置又一重大进展,对于推进张江科学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助推作用。
张江大科学设施建设取得很多进展。目前已建成了一批综合性强、跨领域的大科学设施,包括上海光源一期、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上海超级计算中心等。截止2018年年底,首轮“五个一批”大科学设施项目也均已开工建设。
2018年4月,我国迄今为止投资最大、建设周期最长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开工建设,这一总投资近100亿元的大国重器计划2025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同年8月,李政道研究所开工,目前正在进行桩基施工。此外,上海光源二期、软X射线、超强超短激光、活细胞成像平台等4个项目土建工程已完成,正在开展工艺设备的设计、加工、安装等工作。
2018年11月,上海光源二期线站工程首条光束线站出光,迎来了张江“鹦鹉螺”的重要一刻。这条光束线站名为“硬X射线通用谱学线站”。目前,上海光源有13条光束线站投入运行;预计到2020年,将有近40条线站建成并向用户开放。
2019年浦东新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继续推进上海光源二期等项目的建设,并计划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超强超短激光装置、活细胞成像平台年内于2019年投入使用。按照这一速度,一旦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相关项目将“引领”多个世界之最,比如上海光源二期、超强超短激光、软X射线自由激光电子装置,活细胞成像平台等,这些项目建成以后,上海有望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光子大科学设施群。
把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事关上海的未来,对上海至关重要,而建设科创中心的核心任务是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里面大科学设施建设又是重中之重。随着大科学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度、显示度也将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