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isenlin.cn/sf_D94A53715BD94142A973D3DC72713A6D_209_44DC488F555.html

菊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花卉之一,不仅因其独特的观赏价值而备受喜爱,更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药用价值而闻名。从古至今,菊花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其清寒傲雪的品格更是被赋予了诸多美好的寓意。本文将从历史、文化、药用价值以及植物学分类等多个维度,为您全面解析这一被誉为"花中君子"的美丽花卉。

菊花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花卉,是文人墨客公认的花中四君子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中国栽培菊花历史已有3000多年,最早记载可以从《周官》、《埤雅》以及《礼记·月令篇》中找到:“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这说明中国最早的菊花是秋季开花,花的颜色是黄色;估计当时都应该是野生种,当然黄色花的栽培菊花也是存在的。


菊花因在秋末至冬初开放,也是秋冬季节为数不多的观赏花卉,故菊花被文人墨客赋予了清寒傲雪的品格。陈毅元帅在《秋菊》中更是表达出了对菊花的热爱及对其坚韧品格的赞赏,“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中国人自古就酷爱菊花,以菊花为题材的诗词等更是比比皆是,著名的莫过陶渊明写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孟浩然在《过故人庄》描述了“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白居易在《重阳席上赋白菊》中“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的描述,唐朝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描述。

根据中国植物志描述:我国人民对菊花的喜爱并不止其独特的观赏性,还在于它的药用价值。在春秋战国时代,屈原的《离骚》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足见当时已将菊花的花当作蔬菜使用了。菊花是清凉药,味寒、甘苦,具有散风清热和明目平肝等功效。宋代诗人苏辙有“南阳白菊有奇功,潭上居人多老翁”、《赵昌寒菊》中有“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的描述。

从植物学上讲:菊花为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叶卵形至披针形,羽状浅裂或半裂,边缘有粗大锯齿或深裂;头状花序单生或数个集生于茎枝顶端,花直径在不同品种中差异很大;花色丰富,有红、黄、白、橙、紫、粉红、暗红及绿色等。

据中国植物志描述,我国对菊花品种分类大概始于宋朝,历史上菊花品种分类是以花色为主。汤忠皓在1963年对菊花提出了分类,首先根据花径大小、花枝习性分成两大区;再根据舌状花与管状花数量之比分成舌状花系与盘状花系,最后再依据瓣形及瓣化程度分成类和型。

汤忠皓的具体的分类情况如下:㈠花径小于6厘米的满天星区,其又分为舌状花系(平瓣类、匙瓣类和管瓣类)和盘状花系(托桂类);㈡花径大于6厘米大菊区,其又分为舌状花系平瓣类(宽瓣型、芍药型和翻卷型)、匙瓣类(莲座型、卷散型、舞莲型、圆球型、舞球型)、管瓣类(圆盘型、疏管型、管球型、翎管型、松针型、纽丝型、散发型、大勾环型、小勾环型、垂珠型、飞舞型、龙爪型)、毛刺类(毛刺型))和盘状花系(平瓣托桂类(平瓣托桂型)、匙瓣托桂类(匙瓣托桂型)、管瓣托桂类(管瓣托桂型))。此外,也有根据菊花的开花时间,将菊花分为春菊、夏菊、夏秋菊、秋菊和寒菊类型的分法等(植物描述和分类方法引自中国植物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