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华兹华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
威廉·华兹华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运动的重要诗人,与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合著的《抒情歌谣集》(Lyrical Ballads)开创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本文将详细介绍华兹华斯的生平、创作历程及其对英国文学的贡献。
为什么威廉·华兹华斯很重要?
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创作了一些最伟大的英国诗歌,这些诗歌创作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与18世纪诗歌的严谨相比,他希望用“普通人使用的语言”来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情境”,体现了“情感的自发流露……在平静中回忆”(1802年《抒情歌谣集》序言)。
华兹华斯的童年是什么样的?
华兹华斯在英格兰北部的湖区长大。在那里,他大部分童年时光都在户外玩耍,探索山脉和湖畔山谷——正如他后来在自传体诗《序曲;或一个诗人的成长》中所描述的那样,“在美丽和恐惧中共同成长”。
华兹华斯写了什么?
受在英国乡村漫步以及与妹妹多萝西(Dorothy)和英国诗人批评家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的关系的启发,华兹华斯在1797-1808年的“伟大十年”中创作了大部分重要作品,包括《廷腾寺》、《孤独的收割人》、《决心与独立》、《颂:不朽的预感》和《序曲》。
威廉·华兹华斯(1770年4月7日出生于科克茅斯,坎伯兰,英国;1850年4月23日逝于赖达尔山,威斯特摩兰)是一位英国诗人,他与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合著的《抒情歌谣集》(1798年)帮助开启了英国浪漫主义运动。
早期生活和教育
华兹华斯出生在英格兰北部的湖区,是五个孩子中的第二个,父亲是一位收入稳定的庄园经理。他在7岁时失去了母亲,在13岁时失去了父亲,之后由监护人叔叔们送到了湖区中心的霍克斯黑德文法学校。在那里,他接受了优秀的古典文学和数学教育,但对他来说最大的好处是在户外生活和玩耍的机会。湖区的自然风光既能让人感到恐惧也能让人得到滋养,正如华兹华斯后来在《序曲》中所写的“在美丽和恐惧中共同成长”,但其总体的温和面貌给了成长中的男孩信心,这种信心在他的早期重要诗作《几英里外的廷腾寺……》中表达为“自然从未背叛过爱她的心灵”。
1787年,华兹华斯进入圣约翰学院,剑桥。他对那里的竞争压力感到反感,选择无所事事地度过大学时光,确信自己“不适合那个时刻,也不适合那个地方”。他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事情是1790年暑假期间进行了一次穿越革命法国的长途步行之旅。在那里,他被巴士底狱陷落后所引发的热情所感染,成为了一名热情的共和主义者。在获得了一个平庸的“通过”学位后,他于1791年返回法国,与一位法国女子安妮特·瓦隆(Annette Vallon)建立了热烈的感情。但在他们的女儿卡罗琳(Caroline)于1792年12月出生之前,华兹华斯不得不返回英国,并因英法战争而被切断了与她的联系。直到卡罗琳九岁时,他才再次见到她。
接下来的三四年是华兹华斯一生中最黑暗的时期。他没有准备任何职业,无根无据,几乎一贫如洗,对英国反对法国的立场感到深深的敌意,他住在伦敦,与像威廉·戈德温(William Godwin)这样的激进分子为伍,开始对英国战争中的被遗弃的母亲、乞丐、儿童、流浪者和受害者产生了深切的同情,这些人物开始出现在他此时开始写作的阴郁诗篇中。这个黑暗时期在1795年结束,当时一位朋友的遗产使华兹华斯得以与他深爱的妹妹多萝西重聚——两人从此再也没有分开——并在1797年搬到了布里斯托尔附近的阿尔福登屋。
伟大十年:1797-1808
在阿尔福登屋与多萝西一起生活时,华兹华斯结识了另一位诗人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他们建立了一段改变彼此生活并改变英国诗歌进程的伙伴关系。
柯勒律治和《抒情歌谣集》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的伙伴关系始于他们共同度过的神奇一年(1797-98),那时他们“一起在野性的诗歌中嬉戏”。这对华兹华斯有两个重要影响。首先,它使他放弃了自剑桥时代以来一直在努力创作的长诗。这些作品包括像《萨利斯伯里平原》这样的社会抗议诗、像《傍晚散步》和《描写性素描》(1793年出版)这样的地方性描述诗,以及探索罪恶心理的空白诗剧《边界者》(直到1842年才出版)。在柯勒律治的启发下,并在自然和妹妹的治愈影响下,华兹华斯从1797-98年开始创作短小的抒情诗和戏剧诗,这些是他被许多读者最为铭记的作品。其中一些是献给多萝西的深情致敬,一些是献给水仙花、鸟儿等“自然神圣计划”的元素,还有一些是描绘简单乡村人物的肖像,旨在揭示人性的基本真理。
许多这些短诗是按照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共同制定的激进新方案创作的,旨在打破新古典主义诗歌的规范。这些诗于1798年以一本名为《抒情歌谣集》的薄薄的匿名出版物形式出现,以柯勒律治的长诗《古舟子咏》开篇,以华兹华斯的《廷腾寺》结尾。除了三首之外,中间的所有诗都是华兹华斯的,正如他在两年后第二版的序言中所宣称的,其目的是“从普通生活中选择事件和情境,并用……真正使用的语言来讲述或描述它们……在它们中追踪我们天性的基本法则。”大多数诗都是戏剧性的,设计用来揭示说话者的性格。这份宣言和伴随的诗篇因此提出了诗歌的新风格、新词汇和新主题,所有这些都预示了20世纪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