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吃完饭就困,原因不只是吃太饱!还可能是4个疾病信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吃完饭就困,原因不只是吃太饱!还可能是4个疾病信号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08574331_121123708

你知道吗?有一种困倦能穿越四季,那就是我们常说的“食困”。你是不是经常感觉饭前精神抖擞,打算饭后散散步,但一吃完饭就困得不行,只想立马倒头就睡?

你可能会想,这“吃饱犯困”是不是因为自己太懒了呢?其实,这还真不能全怪你!

“罪魁祸首”可能是激素

“吃饱后犯困”,其实还有一个专业的说法——“food coma”,翻译过来就是“食物昏迷”。

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food coma”背后的原因,是3种激素在作祟。

1.胆囊收缩素

当我们吃饭时,小肠会分泌一种叫做胆囊收缩素的激素。这种激素就像是身体发出的“饱足信号”,它会告诉大脑:“我已经吃饱了,可以开始休息了。”因此,我们会产生困倦感。特别是吃了高脂肪的食物后,胆囊收缩素的分泌会更多,困意也就更浓。

2.食欲素

食欲素也叫下丘脑泌素(Hypocretin),是下丘脑分泌的一类激素。食欲素参与调节进食、睡眠和自主神经功能等,对“血糖稳态”有调节作用。食欲素随着进食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食欲素水平低下时,人体容易产生困倦感。

饭后血糖升高,同时食欲素含量降低,会导致人体容易困倦。

3.胰岛素

血糖升高同时会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来进一步降低血糖水平。

同时,胰岛素会促进蛋白质合成,为色氨酸进入大脑“保驾护航”。色氨酸在脑内先形成5-羟色胺,可进一步形成褪黑素。

而褪黑素大家应该不陌生,它是一种睡眠激素,分泌增多时,人体就进入了“夜间模式”,产生睡意。

所以,在各种激素齐心协力的“多重努力”下,吃完饭就犯困这件事,也就容易理解了。

至于大家常听到的 “脑供血不足”导致食困,其实证据并不充足。有研究表明,进食时颈动脉的血流量没有明显的变化,也就是大脑并没有供血不足 。

这些饮食习惯会让你格外容易困

1.吃大量精制碳水:**像白米饭、面条、馒头等都属于高血糖生成指数(GI)食物。也就是吃完这些后,血糖上升速度很快,为了控制血糖的升高,胰岛素会大量分泌,使得血液中5-羟色氨酸浓度增加,褪黑素增加,人就变得格外容易困。

2.吃得太油腻:**吃太多高脂肪食物会给肠道、肝脏带来比较大的压力,这个时候就需要胆囊收缩素来兴奋胆汁分泌,帮忙分解脂肪。而胆囊收缩素水平一旦提升,困意也就又来势汹汹。

并且有研究表明,人会因为摄入大量脂肪而降低警觉性。

所以下次有重要事情前,千万记得别吃炸鸡这类太过油腻的食物哦。

怎么避免饭后犯困?

1.控制饭量,饮食均衡:**不要暴饮暴食,吃八分饱。在食物选择时均衡搭配:以粗粮、豆类、薯类代替部分精制谷物(占全部主食的1/3左右);增加绿叶蔬菜等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适量的鱼禽蛋瘦肉等。

2.减少高脂肪、高碳水食物摄入:**泡面披萨、炸鸡啤酒、蛋糕甜点、含糖饮料等高脂高糖的食物要少吃,减少胆囊收缩素和胰岛素的大量分泌,容易犯困。

3.加强运动,饭后百步走:**饭后不要呆在屋子里,空气不流通。可以出门散个步,或者过半个小时,做一些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深蹲、骑行、靠墙静蹲等,让身体兴奋起来。

4.适当喝些功能饮品:**可以在早、中午之间喝些咖啡、绿茶等提神醒脑的功能饮品,赶走瞌睡,保持大脑兴奋性,同时较少影响夜间睡眠。

5.条件允许,可以小憩:**本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如果实在太困,就小睡一会吧。20~30分钟的午睡对身体也很有益处。

吃完饭就困还可能是疾病信号

1. 糖尿病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胰岛素分泌不足往往导致饭后血糖水平难以控制,因此相较于常人,他们更容易在餐后感到困倦和嗜睡。

2. 低血压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中常见的餐后低血压,除了导致饭后困倦外,还可能伴随头晕、虚弱、嗜睡等症状。

3. 甲减

当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时,患者常常出现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以及频繁犯困的现象。

4. 心脏疾病

如果血液供应不足,就会导致大脑缺氧,神经系统活跃性降低,从而导致睡不醒。经常出现犯困症状,也可能是心脏收缩功能出了问题。

总体来说,如果白天频繁、过度困倦,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应该及时就医,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希望大家在不想睡的时候保持清醒,在想睡的时候都能一觉睡到自然醒!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