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南北朝佛像艺术大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南北朝佛像艺术大赏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cnacs.net.cn/19/202403/5844.html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佛像艺术不仅融合了南北文化的特色,还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性造像风格。本文通过赏析多件南北朝时期的佛像文物,展现了这一时期佛教艺术的精湛技艺和丰富内涵。

从现存造像看,当时河北定州、山东博昌一带,已成为区域性造像中心。南北交融及区域性造像中心的形成,标志着中国金铜造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且,以正光五年像为代表的北魏晚期造像式样,不仅与其后孝昌、永安铭诸像无大差别,其影响还迄于东、西魏及北齐、北周造像,形成一种新的风貌。


北周保定五年范令造佛立像 北周保定五年|陕西西安出土|西安碑林博物馆

这是佛造像高58厘米,身形小巧,雕工细致,除双手和鼻尖有残损外,其余部位基本完整。底座正面刻有题记,是范令为亡夫景略发愿所造。


谭副造释伽像 北魏|河北邯郸出土

主佛头部残存,身穿通肩式袈裟,右手执无畏印,赤足站立于莲花座上。


谭副造释伽像(局部)

项光内圈为莲瓣,外围十一身坐佛,外缘则装饰飞天,各供养菩萨和火焰纹。主佛两侧是胁侍菩萨立于金刚力士所托举的莲台之上。


谭副造释伽像(局部)

背屏上浅雕弥勒兜率天说法图。佛教把世界分成欲界、色界、无色界,合称三界,兜率天便是欲界的第四天。释伽佛降生前便是住在兜率天,从天降生到人间成佛。


坐佛七尊像 北齐|河北邯郸出土

这是一佛二弟子二螺髻人物二菩萨造像,运用了当时较为流行的龙树背屏样式,这种造像主要分布于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古河北地区。龙树背屏造像材质采用大理石,呈弧形,由两件交互缠绕的菩提树构成。造像周边装饰有飞天等。


法敬造菩萨像 东魏天平四年|河北邯郸出土

菩萨头戴三叶冠,左手持香囊,右手执莲蕾,背屏饰以火焰纹,纹中雕有七佛。


坐佛三尊像 北魏|河北邯郸出土

主尊面相圆润,施无畏印,身着“褒衣博带”佛衣,两侧胁待菩萨面带微笑,一手执莲蕾,一手执净瓶。背瓶则饰有火焰纹。


弄女造弥勒像 东魏武定五年|河北邯郸出土

南北朝时期,弥勒信仰在上流社会广为流传,所以弥勒造像在当时也是佛造像的主要题材之一。


弄女造弥勒像(局部)

主尊弥勒头戴高冠,交足坐姿,两侧则是胁侍菩萨。背屏上刻有白马吻别佛传故事,据传悉达多太子出家后,在阿那玛河畔自剃头发,准备修行,让车匿带冠服回宫,车匿哭泣,白马悲鸣不舍太子的情景。


思惟菩萨像 北齐|青州龙光寺出土|青州博物馆

思惟菩萨在出土的佛像中较为少见,他是佛教中神灵的形象。


思惟菩萨像(侧面)

北朝后期半跏思惟像在中国较为盛行。什么是半跏呢?指的是右脚压在左大腿,或者是左腿压在右大腿之上。而思惟则指,只有经历诚心入定,才能悟出真谛。


东魏思惟菩萨像


北齐双思惟菩萨像

半跏思惟像通常表现了悉达多太子出家前的三种思考状:其一,太子于阎浮树下,见农人翻土时,众鸟争食土中虫蚁,心生悲悯,而生思惟:其二,净饭王为打消太子出家之念,让宫女陪之取乐,太子见众宫女醉酒丑态,而起思惟:其三,太子离家出城至苦行林,告别爱马,而起思惟。


卢舍那法界人中像 北齐|青州龙光寺出土|青州博物馆

这是一件青州的造像,佛像通体圆滑平润,身着袈裟,薄衣贴体。袈裟之上分成正面纵三列界格,刻有山峦、树木、宫殿等图案。卢舍那佛即报身佛,表示证得绝对真理,获得佛果。人中像意在表现华严经中所说,无尽平等妙法界,悉皆充满如来身。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的观念。


贴金彩绘石雕佛三尊立像 东魏|青州龙光寺出土|青州博物馆

主佛面目清秀,身着“褒衣博带”佛衣,左右两侧各立有二菩萨。上方则饰以飞天,身执各色乐器。


贴金彩绘石雕像(局部)

在这尊佛像的脚下出现了龙吐莲花的形象。在印度,龙的形象虽然普遍,但是在造像上却未运用。这里出现了龙吐莲花,也是佛教汉化的一个表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