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浅谈中医馆经营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浅谈中医馆经营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OH4TKTT05521EJ8.html

中医馆作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不仅为民众提供了传统中医诊疗、养生保健等服务,也逐渐成为健康管理的重要选择。然而,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医馆经营中的法律风险也逐渐显现。本文将从中医馆的经营内容、服务规范、广告宣传等方面入手,分析其法律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为中医馆经营者提供参考,助力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中医馆的经营范围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中医馆经营范围主要包括:中医门诊,温度学诊疗,针灸门诊,推拿门诊,保健按摩,美容服务;美容咨询,养生保健服务;健康养生咨询(不含医疗诊断);中医药研发;中医药推广,中医药文化推广,中医药文化服务;营养和保健食品、预包装食品的批发。

中医馆须按规定提供服务,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其可从事的服务包括,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咨询指导、健康干预、健康管理等服务。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对市场上没有供应的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可以根据本医疗机构医师处方的需要,在本医疗机构内炮制、使用。医疗机构应当遵守中药饮片炮制的有关规定,对其炮制的中药饮片的质量负责,保证药品安全。医疗机构炮制中药饮片,应当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根据临床用药需要,医疗机构可以凭本医疗机构医师的处方对中药饮片进行再加工。”按摩、刮痧、拔罐、艾灸、熏洗等中医技术炮制中药饮片,应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馆被明确禁止从事一系列具有诊疗性质的活动,包括使用针刺、瘢痕灸、发泡灸、牵引、扳法、中医微创类技术、中药灌洗肠等创伤性、侵入性或危险性技术方法;不得开具药品处方;不得给服务对象口服不符合相关规定的中药饮片;不得开展医疗气功活动;以及不得从事国家中医药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诊疗活动。这些负面清单的设定,旨在规范机构的经营行为,防止其越界从事医疗活动,从而有效规避法律风险。因此,机构在运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服务合法合规。

若中医诊所在超出备案范围开展医疗活动极易引发医疗事故,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同时会面临严重的法律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第五十四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中医诊所超出备案范围开展医疗活动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执业活动。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考核取得医师资格的中医医师超出注册的执业范围从事医疗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执业证书”。

经营场所及服务人员管理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环境卫生与消毒用品用具管理

中医馆需确保经营场所清洁、空气流通,并符合环保、消防相关规定。服务环境应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执行,用品用具的消毒则须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药服务监督工作指南(试行)》,其中汇总了各类中医技术对应物品、器具的清洁、消毒要求,检查手段及法规依据。若未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可能导致交叉感染或环境污染,进而引发患者投诉或行政处罚。若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患者感染,中医馆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故应定期检查消毒设备,确保消毒流程规范,并保留相关记录以备查验。

区域划分与隐私保护

中医馆应根据服务项目的功能和用途合理划分区域,确保咨询指导类和操作类服务区域独立设置,以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操作类服务区域应配备独立的消毒室和消毒设备。若区域划分不合理或隐私保护不到位,可能侵犯患者隐私权,引发法律纠纷。中医馆应在设计布局时充分考虑隐私保护需求,并加强员工隐私保护意识的培训。

急救措施配备

中医馆需配备与所提供的服务项目相适应的急救设备,以应对突发情况。若急救设备缺失或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患者在紧急情况下无法得到及时救治,进而引发医疗纠纷。例如,患者在接受针灸服务时出现晕针等不良反应,若中医馆未配备急救设备或未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可能被认定为医疗过失,需承担赔偿责任。

信息公示

中医馆需在醒目位置公示《营业执照》、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及服务人员相关信息。若信息公示不全或存在虚假内容,可能被认定为欺诈行为,面临行政处罚或消费者投诉,故其应确保信息公示内容真实、完整,并及时更新。

服务人员管理

服务人员资质

提供中医养生保健的人员应当具有中医药类相关专业背景,或者接受过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培训并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从事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相关技术操作规范和流程、技术风险防控方法、基本急救知识技能等,遵守卫生健康和中医药相关法律法规规章,遵守职业道德。若服务人员资质不符或操作不规范,可能导致服务质量问题,进而引发纠纷。故中医馆应严格审核服务人员资质,并定期开展培训。

中医师管理

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类服务应由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开展,鼓励中医师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服务,中医师不得进行诊疗活动。中医馆需与中医师签署劳务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若中医师超出服务范围进行诊疗活动,可能被认定为非法行医,中医馆需承担连带责任。因此,中医馆应加强对中医师的管理,确保其服务行为合法合规。

针灸诊疗规范

针灸诊疗是中医馆常见的服务项目,但其操作规范要求严格。首先,医师须向病员详细了解病情,认真填写病案,明确诊断,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1人1穴1针,针具必须严格消毒,对针刺穴位应进行常规消毒,同时经常检查针具是否完好,为针具有弯曲变形、脱柄、针尖带钩、生锈者应及时修理或更换。对留针病员,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术者不得离开岗位,严格遵守针灸操作规程,应取穴准确,取针后要仔细查点针数,严防漏针,对发生带针、滞针、折针、出血、血肿等意外情况应立即处理,施灸和拔火罐时要防止烫伤,使用电针时,应首先检查器械是否完好,输出是否正常,有无接地装置,治疗完毕应将开关关闭。在进修人员或学员施行针灸术时,必须在针灸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得独立操作。与此同时,针灸室应当阳光充足,温度适宜、空气新鲜,必要时男女患者的针床用屏风隔开。若在针灸诊疗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易引发由于例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为患者行针灸拔罐前未详细询问病史,未能排除针灸拔罐禁忌症,盲目采用针灸、拔罐治疗手段,不仅没能达到治疗效果,反而给患者造成了更大的伤害,引发医疗纠纷,并承担一定赔偿责任。因此,中医馆应制定严格的针灸操作流程,并对医师进行定期培训,确保其操作规范。

广告宣传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禁止宣传治疗作用

中医馆不得在广告中宣传治疗作用,误导消费者。若广告中声称某项服务具有治疗疾病的效果,可能被认定为虚假宣传,面临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

禁止使用医疗专门术语

中医馆不得在服务项目的名称和介绍中使用“医疗”“治疗”及疾病名称等医疗专门术语,确保广告内容符合法律规定。例如,若广告中使用“治疗高血压”等术语,可能被认定为非法行医,面临行政处罚。

禁止虚假宣传

中医馆不得假借中医理论和术语开展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应确保宣传内容真实可信。若通过宣传、培训、讲座、体验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可能被认定为欺诈行为,面临行政处罚或消费者索赔。

广告审查要求

中医馆发布广告需经中医药主管部门审查批准,且广告内容应与审查批准的内容相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第十九条规定,未经审查批准不得发布中医医疗广告,第五十七条规定,发布的中医医疗广告内容与经审查批准的内容不相符的,由原审查部门撤销该广告的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该医疗机构的广告审查申请。若未按规定进行审查或广告内容与批准内容不符,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故中医馆应在发布广告前向相关部门申请审查,并确保广告内容与批准内容一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