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坐油车不晕,一坐电车就晕?
为什么坐油车不晕,一坐电车就晕?
相信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平时自己好好的,怎么一上网约车就晕车?难道是司机师傅们技术不太行?
先说第一个结论:网约车容易晕车不是人们的心理作用,而是因为这一行当普遍使用的新能源电动车会提高晕车的概率。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现象发生呢?
人为什么会晕车?
晕车又叫“晕动症”。表示人体暴露在刺激性的运动环境中(不管你是坐车、坐船还是坐飞机)出现的一系列不适反应,如头晕、疲倦、冷汗、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过度换气等。
尽管大家对“晕动症”的症状都有着较为清晰的理解,但对它的成因却一直没有明确的答案。其中最广泛采纳的是感觉冲突假说:当感觉系统感知的运动信息相互矛盾;视觉、动觉及位置觉等实际传入的感觉信息和人体根据以往经验所预期的感觉信息之间产生矛盾,都会导致产生“晕动症”。
会晕车,主要跟我们的眼睛和耳朵有关。眼睛通过观察环境变化,直接感知我们有没有在动。耳朵里则是有一套精密的平衡感知系统——前庭,它可以感受到我们是在上坡还是下坡,是在加速还是减速,是水平移动还是垂直移动。
正常情况下,眼睛和耳朵(前庭系统)提供的信息应该是一致的。然而坐在晃动的车上时,眼睛与车的运动相对静止,看到的画面相对稳定;而耳朵却在颠簸、变向的过程中受到较强的刺激。这就使得它们出现了分歧:耳朵“觉得”你动了,但是眼睛“认为”你没动。而这时,大脑接收到了两个部位反馈的不一致的信息,就会感觉有点晕。
为什么坐电车比坐油车晕?
很多人觉得坐网约车容易晕车。这不是心理作用,而是因为目前这一行当普遍使用新能源电动车,确实会提高晕车的概率。如果涉及自动驾驶,那么与传统车辆相比,“晕动症”的发生率会增加17.24%。
为什么电动车比起传统燃油车,会加深大脑产生“我没在动啊”的错觉?
首先,电车跟油车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动力表现不同,而且还多了个能量回收。燃油车起步扭矩缓慢上升,车辆缓慢加速,给人反应时间,但是电车从零直接到最大扭矩,加速很快。其次,电动车在刹车的时候,大多数有进行动能回收的系统,目的是省电节能。但很大一部分车型动能回收系统都介入得很突兀,车内乘客会感觉到一股拖拽感,加重不适。这样的性能决定了电动车加速和刹车时都更快更突然,更接近“一脚油门一脚刹车”的驾驶技术,给大脑制造的感官不匹配感也更强。
另外,电动车引擎运行时的声响比传统燃油引擎的轰鸣轻巧,带来的震动也更小。这种“安静”让乘客对车辆何时要起步加速没有预判,也没有白噪音来分散注意力。所以也会加剧这种“错觉”。
有什么改善晕车的方法吗?
想有效改善晕车体验,可以试试以下几种方法:
荡秋千建立耐受。有晕车史的人,平常可以加强前庭功能锻炼,适当做一些旋转、翻滚等运动来调节,如荡秋千等,有助锻炼人的空间感觉,提高空间感维度方向的把握能力。
开窗通风。感到憋闷时先开窗通风,也可在遵守法规、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停车并下车走走,车内尽量不要放刺鼻的香水、香包等物品。
提前半小时贴晕车贴。皮肤吸收药物需要一定时间,所以晕车贴通常应在上车前半小时使用。将其贴于耳后、肚脐部位,可明显缓解头晕、恶心、冒汗的症状。若乘车距离远、时间较长,需连续使用,应轮换位置;连续使用两贴后,第三贴最好间隔6小时以上。
随身带点橘子皮。若乘车经常头晕脑胀,可以带一块新鲜的橘子皮,不舒服时闻一闻。
尽量坐前排。后座视野较差,当耳朵里的平衡器官正在适应一种运动时,眼睛无法认定自己是在运动还是静止,就更容易晕车。
转移注意力。用听歌、聊天或睡觉来转移注意力,也可以多看窗外,闭目养神。但不要看手机、看书,以免加重晕车反应。
看完解决你晕车的疑惑了吗?晕车的小伙伴可以提前半小时贴晕车贴,尽量坐前排、闻橘子皮、开窗通风,一套小连招下来晕车会大大改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