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华服霓裳|京剧,给点颜色看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华服霓裳|京剧,给点颜色看看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525/22/33014958_1124315600.shtml

京剧戏服是京剧舞美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塑造人物形象、增强艺术表现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诞生于清朝的国粹京剧,在舞台美术方面深得中华传统美学的精髓。这一点从那些镶金绣银、五彩斑斓的戏服中就可见一斑。

京剧戏服以明、清服装作为蓝本,在200多年的岁月里,几经社会时代环境的变迁,沐浴了中华大地南北不同文化雨露的滋养,形成了一套体系完整、严谨有序、蔚为大观的穿戴规制。

在京剧戏服华美的外表之下,蕴藏着的是对"礼制"的传承。无论是对色彩的运用,还是对样式的选择,京剧戏服都遵从了中华传统文化"礼制"的规范。

中国古代哲学家将"金、木、水、火、土"五大自然元素称为"五行"。秦汉时期,阴阳五行之说甚为流行,影响颇大,并且"金、木、水、火、土"被一一赋予了专属的颜色,对应为"白、青、黑、红、黄"五色,不同颜色代表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这样的色彩应用不仅为丰富戏曲人物的装扮奠定了基础,也是京剧对中国传统文化赋予的独特解读方式。

自京剧创建并于清末在行当内推行"上下五色"穿戴规制以来,梨园业界和戏曲学界一致认为"红、黄、绿、白、黑"这五种颜色共同构成了"上五色",对于"下五色"目前没有统一的定论,但基本上是以"蓝、紫、秋香、粉、皎月色"为主,也有说"古铜色和湖色"的。

"上五色""下五色"是京剧穿戴规制的核心内容,具有鲜明的"别行当、明尊卑、序长幼、彰性格、烘情境"的程式化特征,因此历来受到梨园行的重视。

小韵今天来跟大家说说,京剧戏服中最强存在感的颜色——红色。

红蟒

最强
存在感


男红团龙蟒《四郎探母》牛冬玲饰杨延辉

红色一般是官职较高或者秉性忠义的人物所使用的颜色,能够给人留下威严气派的印象。

红蟒常为亲王、丞相、巡抚、巡按这样的高级官员所穿,如汉朝丞相曹操、宋朝驸马陈世美、明朝八府巡按王金龙等。按照传统京剧穿戴管理规制,红蟒向来都是被放在大衣箱最上层的。



传统红团龙蟒《铡美案》李鑫艺饰陈世美

比较有特色的剧目是《打金枝》,在该剧中的"拜寿"一场中,汾阳王郭子仪过生日时穿的是红色平金行龙蟒,他的七子八婿携妻前来拜寿时也都身穿红蟒,满堂高官贵妇呈现出"满台红"的喜庆热闹景象,场面十分壮观。


北京京剧院演出的《打金枝》

除此之外,裘盛戎先生的代表剧目《铫期》也有大量使用红蟒的情况,也同样出现在拜寿的场景中。皇帝刘秀大寿时,郭荣、马武、岑彭、杜茂四位大臣统一穿着红蟒,前来给皇帝拜寿。

红蟒一直都是京剧舞台上应用最广的蟒袍,帝王将相、草寇首领都可以穿红蟒。如果一位生行演员置办下一件红蟒,那么他基本上就可以出演大部分需要穿蟒的剧目。红蟒中,常见于舞台的有红团龙蟒、红行龙蟒、女红蟒、红旗蟒等四种主要样式。


红旗蟒《四郎探母》刘琪饰铁镜公主

十蟒十靠

一家戏曲班社的实力是否强大,戏箱的配置是否完整是重要的评判标准之一,而一份完整的戏箱则需要配置"十蟒十靠"。

"靠"是最典型的武戏服装,靠与蟒同为传统京剧戏箱中的标志性行头,在民间舞台上被广泛运用大概是在明末清初。现在所说的"十靠",是以十种颜色来定义的。"上五色"的靠,有花云穿的红靠、黄忠穿的黄靠、姜维穿的绿靠、赵云穿的白靠、张飞穿的黑靠;"下五色"的靠,有常遇春穿的紫靠、夏侯敦穿的蓝靠、吕布穿的粉靠,以及秋香色靠和皎月色靠等。


《战太平》中的红靠范以程饰花云
《女杀四门》中扎女硬靠的刘金定侯丹梅饰

常见的红帔

红帔是京剧舞台上常见的服装,一般用于年轻后生休闲时穿着,比如《群英会》里的周瑜,于军帐中与诸葛亮、鲁肃定下火攻曹营之计时,谈论的虽是军国大事,但此时周瑜并未升帐举行正式的军事会议,为表现其"三国周郎赤壁,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大将风范,以及吴蜀联盟对曹魏军事阵营所形成的绝对优势和智力碾压,周瑜在此时并不穿蟒,也不扎靠,穿的是一件红帔。



《群英会》叶少兰饰周瑜(中)、冯志孝饰诸葛亮(右)、谭元寿饰鲁肃(左)

在表现喜庆场面时,人物通常也会穿着红帔,如《凤还巢》里的"洞房"一场戏中,小生扮演的新郎穆居易穿红帔;《扫松下书》里的蔡伯喈得中新科状元时,身穿红帔,头纱帽,帽插金花。《铁弓缘》中的女主角陈秀英,平日里是武功、胆识不输男士的女中豪杰,穿的是打衣打裤,但是在成为准新娘时,她也穿起了红帔,在闺房之中试起嫁衣裳,喜形于色的她将那件象征着幸福美好的女红帔,耍出了各种花样,甜蜜的味道充盈了整个闺房。与陈秀英一样,试新装添妩媚的还有《三打陶三春》里的陶三春。在王府的闺房中,"看瓜女"陶三春的打衣打裤换成了王妃的红帔,一改往日里的干练,有模有样地学着王妃走路的样子,配合着一段婉转动听的【自幼儿】唱段,将她内心的柔软和妩媚的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凤还巢》中的男女红对帔金喜全饰穆居易、董圆圆饰程雪娥
《铁弓缘》侯丹梅饰陈秀英
《三打陶三春》王玉珍饰陶三春

红官衣

明代官员
服饰



着一品文官常服的沈度画像

还有一种最常使用红色的戏服种类——官衣。

官衣的使用规范与角色的社会地位和官衔品级紧密相连,其中服装颜色有很多讲究。

京剧舞台上官衣的用色与明朝官服的用色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京剧官衣以紫色为贵,而明朝官服却废除紫色而不用。因为明朝皇帝姓朱,《论语·阳货》中有"恶紫之夺朱"之语,故明朝官服将紫色除去,将红色作为最高官吏的服色。而京剧舞台上,官衣服色所代表的等级是紫色高于红色、红色高于蓝色、蓝色高于黑色。



官衣颜色的使用规范

京剧官衣的服色规制与蟒袍的服色规制也有着截然不同的对应顺序。就蟒袍而言,穿上五色蟒袍的角色,他们的官级、排位、忠义程度一般都比穿下五色蟒袍的角色要高。对官衣而言,十分重要的谋臣角色穿紫色官衣,如《群英会》中的鲁肃。巡按、状元、知府等角色穿红官衣,如《打严嵩》里的御史邹应龙,《打龙袍》里的灯官,穿的都是红官衣。



《打侄上坟》周晓盟饰陈大官
《打严嵩》陈少云饰邹应龙
《诗文会》中穿红官衣的顾子玉刘洪友饰顾子玉(左)、李慧饰沈婉娥(右)
《诗文会》中穿改良官衣的谢英包飞饰谢英(右)、侯美饰车静芳(左)

此外,一些由丑行扮演的或迂腐可笑、或品级不高的官员也可以穿红官衣,戴纱帽,这类丑行角色又称之为袍带丑,如《审头刺汤》中的汤勤。其所穿的大红官衣是长款、圆领、大襟的款式,采用素色的料子剪裁制作而成,周身没有任何的绣活,前胸、后背缀上了官衣补子,后身有两条官衣摆。



《审头刺汤》孙明昊饰汤勤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