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每天活力满满,而你一动就累?
为什么有人每天活力满满,而你一动就累?
同样是朝九晚五,为什么有的人下班后还能精力充沛地去健身、社交、做兼职,而有的人却感到浑身疲乏、不想动弹?人与人之间的精力差异,究竟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因素造成的?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精力差距这么大?
浙江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柴栖晨副主任医师介绍,人和人之间的精力水平差距,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影响,但更多还是与后天生活方式、状态有关。
遗传因素
有的人天生就拥有更高的能量代谢率,能在消耗较少能量的情况下完成更多工作,不易感到疲惫。研究显示,同卵双胞胎之间的精力差别明显低于异卵双胞胎,两者成长环境类似,区别只在于同卵双胞胎的基因更相近,所以遗传因素是人和人之间精力有差别的原因之一。
后天因素
缺乏锻炼:很多人认为只有多休息才能避免疲劳,其实,缺少运动会让肌肉变弱,新陈代谢速度减慢,导致疲劳感的产生。
不良生活习惯:经常摄入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食物,易引发血糖波动,从而增加身体疲劳感;睡眠不足时,身体免疫力下降,也会让人觉得没精神。
潜在健康问题:贫血、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睡眠障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失眠、嗜睡症等)都会诱发疲劳,让身体感到劳累。
药物副作用:疲劳是很多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如抗组胺药、抗抑郁药、β受体阻滞剂等都有此不良反应。
情绪障碍:长期的压力、焦虑和抑郁会严重影响睡眠、食欲、能量水平,这些都可能让人精力不足。
如何应对不同的“累”?
柴栖晨表示,人们感受到的累,有时是身体上的,有时是精神上的,不同类型的疲惫各有应对方法。
身体上的疲劳
补充营养:补充维生素C,除了可以缓解疲劳外,还能改善健忘、学习工作能力下降等状态;补充钙元素,能有效调节神经和肌肉兴奋性;补充铁元素,缓解缺铁性贫血的症状,提高血液的供氧能力。
运动:对抗疲劳的方法之一,就是让血液充分流动起来,坚持锻炼能提升精力。
重视睡眠质量:人在睡眠时能清除体内代谢垃圾,修复自主神经,帮助身体恢复精力,缓解疲劳,所以睡个好觉很重要 。
精神上的疲劳
劳逸结合:大脑一直高速运转会导致精神紧张,柴栖晨建议工作中可以脑力和体力劳动交替,给大脑喘息的机会。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应做到思维上的“断舍离”,尽量不想工作的事,让身心“下班”进入休息状态。
做个头部按摩:感觉大脑疲惫时,可以试试给自己做个按摩。闭眼静心,用鼻轻轻吸一口气,再用口慢慢呼出,反复吐纳3~6次。也可用双手五指轻轻地拍打头部,拍打力量要小,3分钟左右即可。
- 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时复杂的人际关系会打乱正常生活或工作节奏,带来精神压力,加重疲劳感。建议学会“俯瞰”自己的人际网,提高掌控力,不轻易被他人的言行左右;学会表达拒绝,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