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我国空间站成功开展首个舱内特种作业机器人在轨试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我国空间站成功开展首个舱内特种作业机器人在轨试验

引用
新浪网
1.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digi/2025-02-21/doc-inemfseh1505160.shtml

2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宣布,中国空间站近日成功完成了首个舱内特种作业机器人在轨试验。此次试验验证了适应多种复杂管道的大变径比管道机器人设计和多级协调全身运动控制等关键技术,为未来在空间站管道的实际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

航天员在轨搭建了包含不同直径的直管、弯管、锥管的模拟管道,在模拟管道内开展了机器人运动能力试验、收缩状态下管道机器人拉出试验和机器人状态微调后拉出试验。

试验过程中,机器人平稳可靠地通过多种直径的直管、弯管、锥管,验证了适应多种复杂管道的机器人自主运动技术;机器人断电后可轻松地从复杂管道内拉出,验证了机器人被动柔顺机构的安全性。

空间站管道结构复杂,管径跨度大、突变、不连续,机器人适应空间站管道完成自主运动是一大挑战;机器人在管道内运动,既要确保机器人与管壁接触力对管径变化的适应性,还要确保意外情况下不能卡滞在管道中,因此管道机器人在管道中的运动安全性也是一大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管道机器人借鉴了棘皮动物(如海星、海胆、海参等)的管足器官“静止时收缩于体内,运动时向外延伸”的运动机理,提出了“自主伸张、受力收缩、无电变柔”的仿生变刚度设计思路,设计了主被动结合的腿部剪叉伸缩机构。

管道机器人的被动机构使机器人腿部可根据管径快速调整长度,以适应管径变化;主动机构实时控制机器人脚部与管壁的压力,保证机器人脚部与管壁可靠接触,使机器人具有足够前进动力。既能适应复杂的空间站管道,又可以保证空间站管道的安全,解决了空间站管道复杂环境自主适应和运动安全性的两大难题。

机器人采用两头两尾前后对称的模块化结构,具有23个自由度,配备位置、力等多种类型传感器。机器人的“智慧大脑”利用全身传感器信息计算管道机器人的姿态、位置,并给出运动策略,在保障管道安全的前提下,调整全身各关节位置、速度、力的输出,使机器人平稳地在空间站管道内运动。

此次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空间站特种作业机器人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未来空间站的维护和运营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