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北魏实行均田制的内容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北魏实行均田制的内容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guoxuemeng.com/lishizhishi/802658.html

均田制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土地制度,最早由北魏孝文帝推行,对后世的土地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这项制度不仅改变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还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农业生产的发展。那么,北魏的均田制究竟有哪些具体内容?它又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呢?

北魏均田制的具体内容

孝文帝时,实行均田制的两个基本条件,即拥有大批可供使用的荒地和官府掌握土地支配权,北魏均已具备。而此前,北魏初期曾在京城附近施行过计口授田制度,均田制正是在这一制度基础上吸纳井田制等经验推广、改进而来。均田制的主要内容有:

  1. 男子十五岁以上,授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授露田二十亩。露田加倍授予,以备休耕。露田不得买卖,身死或年满七十退还官府。桑田则永归私人所有,并可在一定条件下买卖。桑田须种桑五十株、枣五株、榆三株。不宜种桑之地,男子改授麻田四十亩,妇女五亩。

  2. 奴婢和耕牛参加授田。奴婢依照一般农民授田。耕牛每头授田三十亩,每户限授四头。

  3. 田地缺乏的地区,允许农民“逐空荒”,迁往他郡。

  4. 犯罪流徙户或绝口户,其土地归国家所有,作均田授田之用。

  5. 地方官吏按照官职高低,授予公田。刺史五十顷,郡丞、县令六顷。公田不得买卖。

均田制的作用是什么

均田制的目的作用是建立一套限额授受的土地制度,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缓和被统治者的反抗,使劳动力与土地结合,以利于政府对农民的控制,以及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保证政府赋役来源。

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故至德宗年间被“两税法”取代。实施范围一说始终仅实施于北中国,一说隋统一后实施于全国。

北魏实行均田制,把农民与土地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同时推动着鲜卑族经济的转型,加强了民族大融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