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整合听能管理与听语训练,实现听损儿全面成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整合听能管理与听语训练,实现听损儿全面成长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chfn.org.tw/resources/hearing-health/journal45-avt/

听损儿童的听能管理与听语训练是其全面成长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和专业分析,阐述了听能管理在不同阶段的具体实施方法和重要性,强调了稳定配戴合适听觉辅具、营造适宜听能环境、以及持续运用听觉处理技巧的重要性。

听能管理的重要性

有轻度听损的小孜,在幼儿园第一天就表现出语言沟通困难。经过医生建议,妈妈协助小孜稳定配戴听觉辅具并进行听语训练课程。一段时间后,家长及老师观察到小孜在发音清晰度、口语表达句长及结构完整度皆有所进步,在团体中与人互动沟通也较有信心。

研究表明,轻度听损患者若没有进一步辅具介入及使用沟通策略,会在生活、学习及沟通方面遇到许多不易察觉的困难,随着时间的积累会影响学业表现、语言发展、人际互动和心理健康。

因此,有效的听能管理是听语学习的基础,不论听损程度的轻或重,皆不可忽视。稳定配戴合适的听觉辅具、维持良好的听能环境,并教导听损儿持续地运用听觉处理技巧,从“听到声音”推进到“听得清楚”,更要“听得懂”,顺利接收及理解、记忆语音信息,并使用口语沟通,以应对多变的生活环境,不错漏各种重要信息,创造多元发展的可能。

营造合宜的听能环境

要有良好的听语学习品质,除稳定配戴辅具外,营造合宜的听能环境亦是听能管理的重要一环。随着听损儿年纪的增长或经验的扩展,生活环境从住家延伸到学校、社区,所接触的听音环境状况变得多元且复杂,听能管理的工作也需要有所调整。

  • 训练刚开始学习听声音的听损儿:
    此时听能管理的責任由家長來承擔。家長應選擇安靜環境進行互動教學,幫助聽損兒輕鬆聽取聲音並淸楚接收聲音,有利建立良好的傾聽習慣及促進語言學習。例如:關閉電視、手機調整為靜音、關上門窗阻隔戶外噪音、座位安排避免靠近運轉的冷氣與風扇、避免多人同時說話出現語音重疊的干擾,可輪流與聽損兒對話等,都是減低噪音、提升聆聽淸晰度與學習品質的好方法。當孩子擁有良好傾聽習慣及具基礎聽覺能力後,才能因應未來較複雜的聽音情境挑戰。

  • 具有基础听觉能力的听损儿:
    这个阶段的听能管理应比初学时更加谨慎,且可渐渐交给听损儿自主管理。孩子接触的人变多了,每個人说话的速度、音质和家人不一样,他人使用的语词也有没听过的,这些变化虽然具有挑战但很值得听损儿一探究竟。听损儿除了练习自己戴上辅具、简单的辅具保养、主动察觉电池没电了并更换电池之外,需掌握遇到不利于聆听的情境时可以使用的沟通应对手段,例如:听不清楚信息时,能说明原因并请他人重述内容或放慢语速再说一遍;或是改善不利聆听的情境,例如:靠近发话者、远离噪音等。

运用听觉口语教学目标,检视听能管理的稳定性

七岁的小勻为重度听损,双耳配戴助听器,有GJB2听损基因。听觉口语师观察部分听语训练目标学习停滞,探究原因发现是听损基因导致听力逐渐下降。在安静情境下小勻可聆听长篇约150字故事文本并且回忆重述文章大意,但在噪音情境下,小勻在聆听50字左右短篇文章,就容易显得心浮气躁、没信心,也常有听错信息的情形产生。学校老师亦发现小勻在社交互动上会因为听不清楚同学说话,与同儕互动变得较为敏感、退缩。

后来父母决定为小勻植入单耳人工电子耳,搭配持续的听语训练,随着术后听觉能力提升,小勻的学习变得较为轻松,在进行进阶听语目标训练时,也不再容易感到挫折。

当观察听损儿在听语训练目标上遇到瓶颈、学习步调缓慢无法突破、甚至是退步时,需要仔细检视听损儿及其家长的听能管理落实度。这包括听觉辅具配戴时间是否足够?听力是否有波动,而听觉辅具的设定未符合?虽有稳定配戴但辅具调整不合适导致聆听效益不足?当辅具效益不足而无调整空间,听觉辅具是否需要更换或升级?以及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训练目标的执行质量是否足够?孩子的配合度如何?等因素,都与孩子的听语发展进程有密切关联性,不可忽视。

在听觉口语法教学课程中为了奠定听损儿拥有良好听觉处理技巧,听觉口语师透过观察孩子以及家长反馈,参照孩子的听觉年龄、发展年龄、听损程度、语言能力等个别差异,而订定符合孩子需求的听能训练目标,同时依照听能发展四阶段—察觉、分辨、辨识、理解( 林桂如,2014 ; Erber,1982),随时掌握听损儿听的状况,及时找出问题并排除异常,兹以表一说明。

表一 聽能發展四階段定義及檢視聽能管理細項進行異常排除實例

聽損兒應定期接受聽力檢查,如在與孩子互動過程中發現有學習異常時,應及時與聽力師合作解決聽的問題,幫助孩子穩定學習成長。

从小勻的學習歷程中也發現,當聽損兒進到學校、社區環境多元且複雜,光是具備在安靜情境下的聆聽技巧是不夠的,如何在吵雜的下課時間和同學順暢聊天不被噪音干擾?如何在小團體討論中聽淸楚每個人的意見想法?如何聽淸楚上課時老師播放的多媒體影音素材?如何在考聽寫時不要聽錯聲音相近的詞語?

上述挑戰意味著不僅要配戴符合其聽損程度的聽覺輔具,強化聽理解(comprehension)階段中的聽覺處理技巧,提
升複合式情境下聆聽能力更是重要。常見的聽能訓練目標如表二。

表二 常見的聽能訓練目標

听语学习过程中的教育者使命

现今,强大的听觉辅具科技不断开拓听损儿的有声世界,透过合适辅具的介入,并将听能训练课程所学概念融入于生活,让孩子们得以在实际生活经验中,依序发展察觉、分辨、辨识及理解能力,所有听能训练都是由注意声音开始到理解为终极目标。

身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明白要让听损儿真正利用听觉能力来学习听与说,带入听能训练只是成功的一部分,良好的听能管理是学习听与说的重要基础,学语中的孩子若听不清楚,缺少正确的听觉反馈,就无法顺利发展倾听习惯,整体听语发展便可能落后。而透过听语训练课程,教育者也有义务让家长了解如何将听语学习目标运用到生活中,从中观察确认孩子是否有异常的聆听学习表现,当孩子聆听表现出现状况时,回頭檢視聽能管理是否不足,並積極尋求專業協助,才能幫助孩子擁有良好聆聽品質來學習。

参考文献

林桂如(2014)。聽覺口語法療育實務之評估。載於林桂如(主編),以家庭為中心的聽覺障 礙早期療育:聽覺口語法理論與實務(第三版,頁 72-95),心理。

Bess, F. H., Dodd-Murphy, J., & Parker, R. A. (1998). Children with minimal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prevalence, educational performance, and functional status. Ear and hearing, 19(5), 339-354.

Erber, N. P. (1982). Auditory training. Washington, D. C.:Alexander Graham Bell Association for the Deaf.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