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三国故事之许田打围:彰显政治家曹操成熟和高明之处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三国故事之许田打围:彰显政治家曹操成熟和高明之处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PIBRRJ405560B91.html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封建社会,当上皇帝,意味着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万民臣服的无限风光,出门有军队和仪仗,回宫有佳丽三千。但皇位是唯一的,大多数时候对于大家来说,虽梦寐以求,却是可望不可及。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东汉末年,天下动乱,诸侯割据,许多人看到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希望。

这不,张角三兄弟就打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旗号,发动了黄巾起义;会稽人许昌聚众数万造反,自称"阳明皇帝";渔阳张举、张纯造反,张举称天子……国祚延续了几百年的汉朝,处在分崩离析之中。

这些动乱,都是平民起义,属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割据一方的诸侯也有人蠢蠢欲动。

淮南袁术终于按捺不住了自己的帝梦。

四世三公的袁家是当时名门望族,袁术和袁绍兄弟更称雄于诸侯。在淮南的袁术地广粮多,兵强马壮,他看到汉室气数将尽,加上袁术握有孙坚押在淮南的传国玉玺,便想"应天顺人,正位九五"。

自然,反对声一片。可袁术太想当皇上了,力排众议道:"吾有传国玉玺,若不为君,背天道也。吾意已决,多言者斩。"

于是,袁术建号仲氏,封百官,立皇后,立东宫。结果,袁术成众矢之的,遭诸侯围剿,很快就身败名裂,吐血而亡。

曹操打败袁术,消灭吕布后,大权在握,威名远播。程昱进言:

今明公威名日盛,何不乘此时行王霸之事?

曹操说:

朝延股肱尚多,未可轻动。吾当请天子田猎,以观动静。

于是,曹操奏请献帝去城外打猎,皇帝不愿去,曹操说:"古代的帝王,都是春蒐夏苗,秋狝冬狩,四时出效,以示武于天下。现在天下不太平,正可借田猎以讲武。"献帝不敢不听,于是骑上逍遥马,带宝雕弓,排銮驾出城。曹操骑爪黄飞电马,引十万之众,与天子猎于许田。军士摆开围场,周广二百余里。曹操与天子并马而行,只相差一马头。文武百官远远跟在后面。

围猎中,刘备一箭射中了一只兔子,引来一片喝采声。

来了一只大鹿,皇上连射三箭不中。曹操接过天子宝雕弓,扣满一射,正中鹿背,倒在草中。

群臣将校,见是天子用的金纰箭,都以为是天子射中,踊跃向帝呼"万岁"。

这时,曹操跃马而出,挡在天子之前迎受之,众人都大惊失色。

玄德背后的关羽大怒,剔起卧蚕眉,睁开丹风眼,提刀拍马便出,要杀曹操。

刘备见了,慌忙摇手使眼色,关羽见兄长示意,才没鲁莽行事。

曹操却不归还宝雕弓,独自悬挂,据为己有。围场完毕,宴于许田。宴毕,皇上驾回许都。

面对曹操明目张胆的专国弄权,作威作福,汉献帝再也无法忍受,奋起反击。

身处曹操监视之中的献帝自作一密诏,咬破指尖,以血写之,暗令伏皇后缝于玉带紫锦衬内,却自穿锦袍,自系此带,命内吏宣国舅董承入宫。这便是衣带诏。

献帝赐董承锦袍玉带,郑重告诫:"卿可归观之,勿负朕意。"

董承出宫,闻讯而来而曹操在宫门外亲自搜查锦袍玉带,没有发现破绽,于是归还国舅锦袍玉带。

董承回到家中,从带中取出天子手书血字密诏。密诏要董承

纠合忠义两全之烈土,殄灭奸党(曹操),复安社稷,祖宗幸甚!破指洒血,书诏付卿,再四慎之,勿负朕意!

于是,董承联合工部侍郎王子服、昭信将军吴子兰、议郎吴硕、长水校尉种辑、西凉太守马腾、左将军刘备等忠义反曹之士,准备灭曹扶汉。

后来太医吉平也加入了衣带诏名单。当吉平准备利用职务之便毒死曹操时,董承家奴秦庆童告密泄露。

于是,吉平撞阶而死,王子服、种辑、吴硕、吴子兰、董承5人全家老小被斩,只有马腾和刘备在外幸免于难。

接着,曹操又亲手杀了有孕在身的董贵妃。

因为许田打围引发了"衣带诏"事件,让潜伏在朝廷里的反曹势力早早暴露,曹操得以及时清除身边的异己集团,使曹操的大本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局面。这也让不久曹操能安心北上与袁绍对决打下了基础。

许田打围让曹操看到了称帝的重重阻力。

许田打围时,关羽想杀曹操,马腾他们看到了,曹操亲信们自然也看在眼里,连百官脸上的愤怒和不满肯定也看得清清楚楚的。

虽然很想称帝,但曹操是个务实成熟的政治家,他可不会像袁术一样不顾一切来实现自己的野心梦想。

于是,曹操多次表示自己对现状十分满意。开始,因为国家动乱,曹操认为一个男子汉应该为国家效劳,建功立业,于是,他就出来带兵打仗。这时,曹操的要求也不高,只想当个征西将军,死了以后能够在墓碑上写上一行字:"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暮",这样,他就心满意足了。

后来,随着实力的越来越大,曹操又想当齐恒公、晋文公,他认为自己经是汉朝的丞相了,作为人臣之贵,已经到了极点。但天下仍在动乱之中,诸侯割据,所以,曹操必须呆在这个位子上,因为

假设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没有我曹操坐镇,天下会更动乱!

有人又说,曹操位极人臣应该功成身退,应该把权力交出来,到自己的封地去安度晚年。不行!我曹操职务是不辞而,权力也是不交的。因为"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

我现在手握兵权,才有这无尚的权威,一旦交出去了,会没有人害我吗?那我的老婆孩子不能保全,皇上也不能保全,"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所以绝不能交出权力。

皇上封给我的一些土地,我也不需要,所以把它让出去。"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

曹操的这些见解,可以看出作为一个政治家,曹操成熟务实的一面,也可以看出许田打围,曹操的用心良苦。

同样是对待"称帝"这件事,袁术目光短浅,结果下场悲惨,实属一奸贼。曹操老谋深算,最终功成名就,不愧为"奸雄"!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