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毁损罪的“不堪用”是如何认定?律师带你了解构成要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毁损罪的“不堪用”是如何认定?律师带你了解构成要件!

引用
1
来源
1.
https://zhelu.tw/post/property-damage

毁损罪是刑法中常见的罪名之一,但其认定标准和构成要件却常常让人困惑。本文将从毁损罪的构成要件、追诉期、刑责、提告所需证据以及不同类型的毁损罪等方面,为您详细解读毁损罪的相关法律知识。

刑法中的毀損罪

毁损罪的正确名称是规范在刑法第35章中的毁弃损坏罪,接下来我们将解答大家对于毁损罪的常见疑问。

(一)毀損罪的構成要件

(一)毀損罪的構成要件

毁损罪成立需基于故意行为,涉及刑事责任并可能留下前科。相对地,非故意的“过失毁损”则通过民事途径赔偿。然而,并非所有“故意损害”行为都会导致毁损罪的成立。毁损构成要件并非“外观”觉得受到损害,就可以让对方在法律上被定罪。例如,曾有案例中“泼漆”行为未被认定为造成法定意义上的毁损,因此不构成毁损罪。

探讨毁损商品时,毁损罪的成立可基于三大面向:“毁损范围”、“毁损行为”以及“毁损后果”。

毀損範圍

包括各类非文书、建筑、矿坑或船舰的物品,如汽车、手表和手机等。

毀損行為

必须是出于“故意”造成的毁损,包括直接故意、间接故意或不确定故意,均可触发毁损罪的责任。

毀損後果

  • 毀棄:指将物品销毁、抛弃或使之失去原有功能,例如将玻璃装饰品砸毁或石头发破窗。
  • 損壞:指物品“外观上”发生显著损毁,如刺破车轮,外观上留下破坏痕迹。
  • 致令不堪用:即物品虽外观无损,但因损坏无法正常使用,例如电脑中毒导致无法开机,失去使用价值。

这三个面向共同构成毁损罪的判定基准。

(二)毀損罪的追訴期有多長?

(二)毀損罪的追訴期有多長?

根据法律规定,如果案件属于告诉乃论的范畴,则被害人在得知其财产受到毁损后的6个月内必须向法院提起告诉。这意味着,从被害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财产受到毁损的时刻起”,追诉期开始计算的6个月内采取法律行动,以便要求赔偿或追究加害者的责任。

然而,如果被害人对于案件的发生完全不知情,法律也有所考虑,提供了另一条途径。在这种情况下,追诉期延长至事件发生的10年内。这意味着,即便在毁损事件发生后长时间内被害人未能得知其发生,仍有机会在这一较长时间限内提出告诉。

这样的规定旨在平衡加害者与被害人之间的利益,确保被害人有足够的时间来发现损害并寻求法律救济,同时也避免因时间过长而对案件的审理产生不利影响。对于阿强这样的被害人来说,了解这些时间限制至关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能否成功追回损失并获得正义的机会。

(三)毀損罪的刑責多重?

(三)毀損罪的刑責多重?

当一方因“故意行为”导致他人器物遭受损时,该行为将触犯毁损罪,并可能面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5,000以下的罚金。然而,毁损罪的处理不仅限于刑事诉讼范畴,还涉及民事诉讼的可能性。在民事诉讼中,受害方有机会要求加害方就其故意毁损行为进行赔偿,以弥补所受的损失。

(四)毀損罪提告需要哪些證據?

(四)毀損罪提告需要哪些證據?

提告毁损罪,准确而全面的证据收集至关重要,这些证据将直接影响案件的判决结果。以下是两类主要证据的整理与说明,以一般物品损害的事件为例:

證明財物受損的證據

首先,需要收集的是能够明确展示物品受损情况的证据。应当拍摄清晰的照片,记录物品各部分受损的详细情况,这些照片将作为直接证据,向法院展示财物的损害程度,进而影响赔偿的判决。

證明行為故意的證據

另一关键证据是证明行为人故意毁损财物的证据,受害方需要提供足够的信息或证据,表明对方是有意图造成损害的。除了现场照片外,调阅监视器影片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可用以捕捉加害者犯罪时的行为与环境背景。此外,如果有目击者的证词或者录音证据等,也能大幅增加证明故意行为的效力。

通过上述两种类型的证据,不仅能够明确地指出财物遭受的损害,还能有效证明加害行为是出于故意。这对于法院作出公正判决,以及确保受害者能够获得相应的赔偿非常关键,因此,在面对毁损罪的诉讼时,受害方应当谨慎且全面地准备这些证据,以强化案件的说服力。

毀損罪有哪些種類?

前面有提到,根据被毁损的物品不同,而有着不同的毁损罪名,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介绍不同的毁损罪。

(一)一般毀損罪

(一)一般毀損罪

按照刑法第354条的规定,除了文书、建筑物、矿坑或船舰以外的物品毁损,若该行为导致物品无法使用,进而造成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的损害,则可能因毁损罪被判处最高2年的有期徒刑、拘役或15,000元以下的罚金。

而上方被排除的文书和建物,则分别规范在刑法352和353条中,其中毁损建物、矿坑、船舰因而致人于死或重伤的话,还有更重的刑责!

(二)間接毀損罪

(二)間接毀損罪

一般毁损罪要求的是对物品造成实际的、物理性的损害,从而使得物品不能达到其原有的使用目的,但对非实体上的物品并没有规范到。

所以刑法对于财产上的损害另有规范,也就是刑法第355条的间接毁损罪:

刑法第355条 意图损害他人,以诈术使本人或第三人作出财产上的处分,致生财产上的损害者,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5,000元以下罚金。

(三)毀損債權罪

(三)毀損債權罪

除了毁损财产外,债权也是可以被毁损的!当债务人(即需承担民事赔偿的一方)开始主动减少自身财产以降低其偿债能力时,可能会构成刑法第356条所述的毁损债权罪。

毁损债权罪立法目的在于防止债务人在面临强制执行时隐藏财产,以“规避还债责任”。若被认定犯有毁损债权罪,债务人可能面临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5,000元以下的罚金。

資產配置也會觸犯「侵害債權罪」嗎?

仅仅资产操作并不会导致毁损债权罪的成立。关键在于是否该资产的变动让债务人无法履行还款义务。换而言之,当资产的调整导致债务人无法有效地偿还债务,这种故意的行为会被认定为毁损债权罪;然而,如果对资产的操作不影响债务的偿还能力,则不构成此罪行。

毀損債權罪共犯

毁损债权罪涉及利用“脱产”营造一种无力偿还债务的假象,从而达到免于还债的目的,不过这种行为往往不是单独行动,需要他人的协助。

问题来了:这些协助者,也就是共犯,是否也会面临法律制裁呢? 虽然毁损债权罪似乎专指“债务人”,但根据刑法第31条第1项,共同实行、教唆及帮助的人,虽然没有特定的关系,也可能因为是“共犯”而受罚。

换而言之,若某人协助债务人隐藏资产以规避偿还责任,或者即使债务人原本无此意图却被说服进行此类行为,那么根据刑法对共犯的界定,该协助者也将面临刑事责任。

律師帶你用判決跟案例認識毀損罪!

未領取貨到付款物品,能否算作間接毀損罪?

当买家选择货到付款却不履行取货的义务时,这种行为确实会给卖家带来一定的困擾和经济损失,尤其是运费方面。然而,由于这类行为并未导致商品本身的损毁或失去使用价值,商品仍然可以重新销售,因此这种不取货的行为一般不会直接构成毁损罪。

毁损罪要求的是对物品造成实际的、物理性的损害,从而使得物品不能达到其原有的使用目的。由于不取货行为未直接影响商品的物理状态,它通常不会满足毁损罪的法律构成要件。不过,这种行为可能会引发民事上的损害赔偿责任,卖家有权向买家追诉因未取货而产生的额外成本和损失。

进一步地,如果买家反复进行大量的恶意弃单行为,并且卖家能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其行为对业务造成了重大影响,例如运费上的损失,是有可能被认定为间接毁损罪的(台湾宜兰地方法院107年度易字第509号刑事判决)。此外,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还可能导致买家被相关电商平臺列入黑名单,甚至承担其他相关的民事责任。

因此,无论是在网络购物还是其他商业活动中,维持良好的交易信誉和遵守买卖协议是每位参与者的责任。避免进行恶意弃单不仅是为了尊重他人,也是保护自己免受法律责任追究的智慧做法。

在牆上噴漆是否構成毀損罪?

这是一个随着社会观念变化而有所不同的法律问题。在过去,法院在判断此类行为时,往往会考虑到喷漆是否妨害了物品的正常使用功能。例如,在士林地方法院94年度易字第1032号判决中,一位男性因为不满而在某房东的铁捲门上喷漆,儘管此行为被认为是一种抗議方式,但由於噴漆後鐵捲門依然能夠正常運作,不影響其基本功能如隔絕和防盜,因此該男子最終被判無罪。

然而,隨著觀念的進步,法院開始將美觀也納入考量範疇。在台中高分院110年度上易字第507號判決中,法官認為如果一項物品因噴漆而需要進行清洗、重新上漆或整理才能恢復其原有狀態,也是判斷是否堪用的要點之一,因此噴漆也是有可能被認定為毀損罪的。

停車被他人A到,能提告毀損罪嗎?

在面对交通事故事故时,若事件仅限于车辆受损而未对人體造成伤害,该案件的处理原则上是民事赔偿范畴。除非能提供确凿证据,证明肇事者是故意损毁你的车辆,例如基于个人恩怨而故意行事,这样才有可能涉及刑事毁损罪。

在法律中,刑事责任的追究严格限于故意行为,即意图直接针对他人财产的损害。对于非故意、即过失所导致的车辆损毁,其性质被视作“侵权行为损害赔偿责任”,此时,即使无法构成刑事责任,肇事者仍需承担民事赔偿的义务。这表明,法律对于故意与过失的行为有着明确的界定,并相应地导向不同的法律后果。

进一步而言,当车祸仅导致物质损害时,受害者通常只能通过民事途径寻求赔偿,除非有人身伤害,才有可能提出刑事过失伤害的告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