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外国人游中国"成为流量密码,能带来多少经济效益?
当"外国人游中国"成为流量密码,能带来多少经济效益?
随着国家移民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已有2282.13万人次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同比增长129.9%,"外国人游中国"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现象不仅在社交媒体上掀起热潮,更成为国内外共同关注的流量密码。然而,这股热潮能否转化为可观的经济效益?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这一话题。
备注:表中的358亿美元是减去了港澳台部分所得。我国测算的入境游人次里,又分为港澳台和外国人两个部分,国际旅游收入实际计算的是所有入境人员所贡献的收入。若想要得到“含外量”更高的数据,需要观察的是“外国人入境人次”与“外国人旅游花费”这两项数据。自2004年以来,外国人入境人次保持在整体入境人次的20%—22%左右,2023年降到17%。2017—2019年中他们分别花费了695亿美元、731亿美元、771亿美元,与表格数据有一定出入,但不改变整体偏弱的事实,文中不作进一步解释,特此说明。
历史数据:从黄金期到逆差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国入境旅游的黄金发展期。据文化部统计,前二十年共获得外汇收入78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20.55%。然而,进入21世纪后,这一增长势头逐渐放缓。2001—2010年十年间,入境游贡献的外汇收入累计达3128.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1.1%,但此时我国外汇储备已达28473.38亿美元。
从国际旅游收入来看,2019年美国以2335亿美元、16%的全球份额高居榜首,而中国只能被定义为"旅游大国"。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国际旅游支出达2546亿美元,但收入仅为358亿美元,逆差高达2188亿美元。
数据来源:日本观光厅
日本经验:从逆差到顺差
2003年,日本提出"观光立国"战略,经过20年的发展,这一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日本旅游账户实现顺差,预计2024年访日外国游客人数将达到3500万人。经日经预测,2024年日本入境游带来的收入有望达到7.2万亿日元,仅次于汽车出口额,排名第二。
经济效益:一业兴,百业旺
经济学家何帆将产业分为四个象限,其中旅游业符合主导产业的画像。2019年,中国实现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对GDP的综合贡献达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5%。旅游业带动直接和间接就业共计7987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31%。
外国游客在大昭寺合影留念
软实力:里子与面子
发展入境游不仅关乎经济效益,更关系到国家软实力的提升。正如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刘裘蒂所说,只有当中国社会普遍感受到由于软实力的不足,经济贸易以及国际应对上的交易成本太高,为此付出许多不必要的代价,才能体会入境游与软实力之间相生互动的重要性。
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后,外籍游客参观北京故宫博物院
未来展望:打造出口"第四样"
据梁建章的数据,若入境游收入能够占到GDP的1.5%,每年就会多出1万亿元的旅游收入。文旅部估计,2024年我国国际旅游收入将达107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748亿元),若配合5%的GDP目标,占比也就只升到0.6%。从0.6%到1.5%,空间依然很大。
专家建议,中国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制定详细的入境游发展战略,从政策、服务、产品等多个维度提升入境游的吸引力。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发展入境游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自上而下的协同努力,既要注重经济效益,也要重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参考资料
1.《梁建章:中国从上到下发展入境旅游都已成为共识》,中国网旅游,2023.11.28
2.《变量6》,何帆,新星出版社,2024.1
3.《日本为何提出“观光立国”》,张晓,民航资源网,2024.6
4.《刘裘蒂:中国真的想让外国人来旅游吗?》,全球化智库CCG,2019.11
5.《继续扩大国际旅游顺差正当时》,文化部,2017.08
本文原文来自吴晓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