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生潮落夜还晓,物与数会谁能穷?
潮生潮落夜还晓,物与数会谁能穷?
金山位于江苏镇江,这首诗描绘了金山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原文
金山杳在沧溟中,雪崖冰柱浮仙宫。
乾坤扶持自今古,日月仿佛悬西东。
我泛灵槎出尘世,搜索异境窥神功。
一朝登临重叹息,四时想象何其雄!
卷帘夜阁挂北斗,大鲸驾浪吹长空。
舟摧岸断岂足数,往往霹雳搥蛟龙。
寒蟾八月荡瑶海,秋光上下磨青铜。
鸟飞不尽暮天碧,渔歌忽断芦花风。
蓬莱久闻未曾往,壮观绝致遥应同。
潮生潮落夜还晓,物与数会谁能穷?
百年形影浪自苦,便欲此地安微躬。
白云南来入长望,又起归兴随征鸿。
译文
金山缥渺隐现在茫茫江水中;雪浪澎湃,冰涛直立,浮沉着山上的仙宫。
山自古以来支撑着天与地,太阳和月亮仿佛悬挂在它的西和东。
我乘着只小船来到这里,似乎脱离了尘世;探幽访奇,这神异境界中的景物,真如鬼斧神功。
登上山顶禁不住再次感叹,想象这儿四时的景物该是多么雄奇壮观!
夜宿在阁楼上,卷起帘子,北斗星就挂在眼前;大鲸鱼驾着波涛,喷水直冲云天。
风狂涛险,舟摧岸断,这些算不了什么;只听得雷鸣电闪,震得蛟龙也胆颤。
八月的寒天,明月如镜,照耀得江水一片银白;上下天光,浑然一体,磨得如同青铜镜面。
飞鸟掠过,天空显得更加碧绿;一阵风吹来芦花摇动,渔歌之声时断时续。
早就听说蓬莱仙境,但未曾前往;从这雄伟的景象来看,那仙境大概也不过如此。
潮水涨了又落,黑夜过去就是黎明,事物的消长盛衰,谁能探究其中的奥秘?
人生百年,劳形苦心,实在没有必要;倒不如就在这儿住下,度过自己的余生。
抬头望着南来的白云,又勾起了归隐之情;随着那南飞的大雁,我的心思也飞向了远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作者游江苏镇江西北矗立江中金山,见山高景奇,于是以奇绝之景为题材,展开丰富的想象,用夸张神异的技巧,以《金山行》为题咏诗一首,来抒发情怀。
赏析
这首诗开门便见山,以四句来状写山峰之高与它的天长地久。诗人说,金山远在那烟波弥漫的大江之中,它直插云霄,又值秋凉(下有“八月”之句为证),因此,山峰上早已是雪崖冰柱的世界了,仙宫便飘浮在其间。诗人又说,金山由天地(乾坤)扶持,历经古今,岿然不变;而日月又仿佛悬在它高高峰顶的东西两边,朝夕照耀,互为辉映。
接下四句,诗人把自己加入景中,为以下放手写登临所见做准备。诗人说,我乘着只小船来到这里,似乎脱离了尘世;探幽访奇,这神异境界中的景物,真如鬼斧神功。登上山顶禁不住再次感叹,想象这儿四时的景物该是多么雄奇壮观!
“卷帘”以下八句,诗人开始具体描绘奇观异景。诗人先写夜景:夜宿在阁楼上,卷起帘子,北斗星就挂在眼前;大鲸鱼驾着波涛,喷水直冲云天。风狂涛险,舟摧岸断,这些算不了什么;只听得雷鸣电闪,震得蛟龙也胆颤。八月的寒天,明月如镜,照耀得江水一片银白;上下天光,浑然一体,磨得如同青铜镜面。飞鸟掠过,天空显得更加碧绿;一阵风吹来芦花摇动,渔歌之声时断时续。
由山之奇,水之奇,诗人进一步想到了蓬莱仙境,诗转入议论,将两者相比,加深景物给人的感觉,然后以依依惜别作结。诗人说,早就听说蓬莱仙境,但未曾前往;从这雄伟的景象来看,那仙境大概也不过如此。潮水涨了又落,黑夜过去就是黎明,事物的消长盛衰,谁能探究其中的奥秘?人生百年,劳形苦心,实在没有必要;倒不如就在这儿住下,度过自己的余生。抬头望着南来的白云,又勾起了归隐之情;随着那南飞的大雁,我的心思也飞向了远方。
这首诗极富浪漫色彩,想象丰富奇特,意境雄阔宏大,语言奔放有力,充分体现了郭祥正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的特点。
作者简介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诗人。字功父,一作功甫,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本文原文来自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