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思茅老街在守“旧”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
普洱:思茅老街在守“旧”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老街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从昔日的商业中心到如今的"网红"打卡地,这条百年老街在守"旧"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
走进思茅老街,仿佛有种时光穿梭的错觉,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浸润着时代的记忆。曾经的老街,是思茅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是南来北往的商客聚集之地,整日骡马成群,铃声不断,热闹非凡……沿着历史脉络穿越而来,老街已经陪伴了至少一代又一代思茅人,对于他们来说,老街不止是回忆,还有奋斗、青春、创新,社会不断发展向前,而巷子里的风也从未停过,散落在老街独具特色的老宅、石墩、石桌、古树……见证了每一代人的转变、成长、革新。
老街——承载着无数思茅人的记忆
雨后的清晨,思茅的阳光带着清新的香味,街边包子铺的蒸笼冒着白烟,白花花的油条在锅里变得金黄,买菜的老人站在街口和街坊聊天,各种各样的车驶出了巷子,老街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戴彬是思茅区思茅街道老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也是一个在老街长大的"老思茅",只要有时间,她都会到老街的各个巷子走走,和老街的老人们拉拉家常。
"以前每逢赶集日,街上人来人往,吆喝声、嬉闹声充斥着整条街道,好不热闹!那时的老街各街巷常是一段石板路、一段土路,遇到下雨天,这些松动的小石板就像一颗颗'小地雷',一脚踩下,'潜伏'在石板下面的积水就会溅起,裤腿便'遭殃'了……"戴彬回味着,在她的记忆里,老街什么都有,吃的、用的、玩的,穿梭在巷道里,总能感受到老街的历史气息和烟火味、人情味。
"老街是思茅的记忆,现在从戴家巷还能看到老街原来的样子。"戴彬说,戴家巷古建筑群建于清朝和民国年间,现存9间砖木结构房屋,是思茅区仅存的古街道店铺建筑群落,原有格局尚存。
"现在的老街,从最初老街人的生活空间,变成了一个城市的珍贵记忆,而这其中,戴家巷是老街保留较为完整的巷道,也是老街的缩影。"思茅区社科联专职副主席纪梅用近十年的时间挖掘老街历史、老街文化、老街故事,一次次深入走访,纪梅对戴家巷有了更深的了解,她从居住在巷里的耄耋老人口中得知了那些文人墨客的故事,得知了思茅民间各街道有斗花的盛况,现在戴家巷许多居民依旧在门前、楼顶和庭院内种满了各类花草。"我还在思茅区融媒体中心工作时,做了不少有关于老街、关于戴家巷的报道,引起很多思茅人的反响和共鸣,这让我感受到思茅人对老街的深厚情怀。"纪梅说。
不管是老街还是"老街缩影"的戴家巷,随着岁月的更迭,城市的迅速发展,一度面临着城市功能衰落、市政和交通相对滞后、老城中心区城市形象有待重塑等方面的瓶颈。
"一直以来,上级部门都很关心重视老街,特别是我市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之后,整个老街的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建设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戴彬说,沉寂已久的老街像是蒙尘的珍珠,通过大家这些年的共同努力,老街开始重绽光芒,老一代思茅人的老街记忆历久弥新,新一代的思茅人滋生老街情怀,让老街以全新的面目融入到这座城市中。
变化——老街变身"网红"打卡地
据史料记载,戴家巷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儒林街,最早进入思茅经商的人基本都居住在此里,其中不乏文人和读书人,那时,茶室林立、商家云集,从这里遗留的房屋建筑格局都能想象到当年的繁华。
时光穿梭百年,戴家巷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再次出现在社交媒体上,在这里,各式玲珑小店在老院子里重生,烘托起市井巷陌的烟火气,成为了年轻人喜爱的"网红"打卡地。
"一朵小花""隐居"在戴家巷9号,这是戴家巷古建筑保留最完整的老屋之一,虽然经过了翻修,但走进店内,还是能闻到一股老木头的味道,除了满屋的鲜花,木架上还陈列着用鲜花制作的文创饰品。店家用心保留了老屋原有的样貌,庭院内的石凳、石桌,阁楼里面房东留下的物件,早期的皮革箱、老式相机、象棋、儿童单车、大头琴等,其中有部分物件还是屋主手工制作完成的,纵观全屋,每个细节让前来"打卡"的客人惊艳不已……
谈起为何选择在戴家巷开店,杨帆说,因为喜欢老街的氛围,更喜欢戴家巷的"生活气",所以一眼便相中了这里。"这里的邻里街坊都很亲切,没有距离感,让我有种安心、温暖的感觉"。
杨帆不仅是"一朵小花"的店主,还是云南一草巷子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负责人,他从事多年历史文化研究,"戴家巷9号院为合院式建筑,结构上采用走马转角楼的形式,房间3开间2层楼,此类建筑形式,多为商人家庭所采用,我们对9号院的修缮和打造分为4期,目前1期片区已修缮完毕。"杨帆说,他们正在不断地完善经营理念和模式,"一朵小花"将会向多元化发展,它不仅仅只是花店还将包括客栈、茶咖文化、文创产品的打造等,他希望让更多的人走进老街、走进戴家巷,了解和记录属于这里的美好记忆和时光。"我们并不急于让'一朵小花'快速发展到什么程度,而是慢慢打磨,静待老街再次崛起的时机,到那个时候,地理环境好、底蕴深厚的戴家巷,其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会愈加凸显"。
"一朵小花"旁,是另一家深受年轻人欢迎的小店——不苦茶馆。不苦茶馆整体以白色为基调,店家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老屋原本的构造和物件,阁楼除一格包间外其余是连通的,显得更为宽敞,陈列着几个茶桌,每一桌可容纳2至3人,能在这里静静地泡上一壶茶,再惬意不过了。小店内很安静,与外面的喧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店主杨颜瑞和敬洪晶是两个年轻的女生,她们因为热爱茶而走到了一起,也想把这份热爱延续下去,于是有了不苦茶馆。
"这里之前是朋友开的茶舍,老板是浙江宁波人,后来因个人原因,回了家乡开茶馆。我俩一直对这个小院情有独钟,老板临走前便把它转给了我们。"杨颜瑞说,不论是以前的茶舍还是如今的"不苦",她们对这个小院的理念都是最大程度保留老房原有韵味,让每一位到访的人感到舒适,在小店静静地喝一杯茶。
过去的戴家巷曾茶室林立,这让"不苦"与戴家巷有了更好的契合点,杨颜瑞和敬洪晶说,希望戴家巷能吸引更多有意思的小店进驻,让这里成为一条有底蕴又有趣味的老巷子。 除了"一朵小花""不苦",还有许多精品小店入驻戴家巷,进一步丰富了巷子的小店业态,它们的到来,给戴家巷带来了一股"文艺新风",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这条古巷,挖掘巷子的"秘密"。
"文创公司和精品小店的入驻让戴家巷重焕生机。"纪梅说,最让她欣慰的就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主动了解戴家巷,他们用新的理念进行老屋改造,让戴家巷又一次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些店主们不急于眼前利益,坚持情怀,坚守差异化、精细化经营,以后会遇到越来越多'懂'他们的人"。
未来——改造提升让老街有了新愿景
思茅老街不仅是一条街道,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承载着思茅人难以割舍的美丽乡愁……南正街、菜市街、天民街、新兴街、戴家巷,更是记录了思茅沧桑风雨,思茅的历史就是从这四街一巷里走出来的。
对于老街的未来,戴彬始终有一个愿景,那就是重现四街一巷的繁华和热闹:"南正街是特色饮食,天民街是名人故居,新兴街是手工匠人兼顾美食,菜市街主打新鲜蔬菜水果贩卖,戴家巷则是精品小店慢生活……"
如今,戴彬的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2020年1月,思茅老街整体提升改造项目启动,有关部门根据《思茅老街重点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要求,对老旧房屋进行修旧如旧,在最大程度地保留老街的历史记忆和建筑风貌的同时,对老街进行一定的开发和利用。在具体措施上,首先,老街改造提升将延续老街原有的格局,保持街道原有空间尺度和临街景观轮廓,优化老街功能布局,恢复老街的商业、文化、生活氛围;其次,针对不同建筑,采取保护、整治、更新、拆除等方式进行分类保护;再次,通过具体措施引导传统建筑循序渐进、有机更新,并整合零散宗地,合理构建坊院,通过赋予坊院丰富的文化商业特质,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给老街注入灵魂,恢复老街活力;最后,通过增加节点绿地和街头广场,塑造体现文化性和公共性的公共活动空间,改善街道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并同步加快老街的公共及市政设施建设,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
此外,为让项目顺利推进,老街社区不断加强宣传教育,把弘扬传承文化与辖区居民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培育文明风尚,增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巩固提升老街文化"软实力"。
欣记豆沙糕点店,一家在戴家巷开了20年的老店,店里的荞饼、鞋底饼等"老思茅味"不仅深受思茅人喜爱,也吸引了不少外地人慕名前来购买。老板刘欣今年57岁,也是一名地道的老思茅人,之前在糕点厂工作,厂里改制后便出来开了这家饼店,这一开就是20年。"这几年,戴家巷的环境在变好,小店越开越多,年轻人一波接一波,给这条老巷增添了不少青春的气息,知道我这个小店的年轻人更多了,不少还成为了回头客呢。"对于老街和戴家巷的改造提升,刘欣充满期待,"我们和老街坊们都很支持,改造好了,戴家巷环境肯定越来越漂亮,到时候会有更多的人来戴家巷游玩,这老巷子又'活'起来了。"刘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