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
无锡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地方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那么无锡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高考升学网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
无锡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
在无锡,大年初一早上开门,要开三次门。早餐吃肉丝饼、饺子、面条,寓意团圆、升官、长寿、长春。这一天,我只吃隔年除夕的剩饭,意思是“绰绰有余”。吃饭的时候不能把饭和汤或者粥一起倒,怕下雨出门。还要避免向邻居讨水火,警告不要骂人,不要生气,不要说不吉利的话,祈求一年到头平安吉祥。
无锡传统的春节习俗,除了贴桃符、补门、春联,过年还要挂钟馗神像,避免偷偷摸摸一年。传说钟馗很会捉鬼。这个习俗大概始于唐朝。无锡很多人至今仍有在门楣上挂红单吉句、挂剪纸信笺的习俗。在无锡的元旦早上,人们普遍吃蛋糕、丝绸和饺子,意味着团聚和晋升。另一个要吃的是面条,意为长寿长寿。
无锡的春节习俗之一是,当孩子新年到来时,主人要拿茶和糖果作为礼物。所有来拜年的亲戚朋友和孩子都会得到压岁钱。新女婿去丈母娘家拜年,一般选择大年初三。叫大年初一,不能扫地,不能讨火,不能打水,和大年初一的习俗一样。无锡还有一个与其他地方略有不同的习俗,就是每逢六十大寿、七十大寿、八十大寿都在春节举行,而不是庆生。
春节,很多地方都有不扫地的习俗,无锡也是。觉得扫了一次地,就应该把财富扫走。第二,即使年初扫地,也不能把垃圾倒在门外,而是堆在屋角,直到正月上半月,这叫“聚财”。习惯上求火求水,不用刀剪,禁止倾倒污水粪便。过年睡觉,要关两三次门。无锡那天晚上睡得很早。在孩子贪玩睡不着的时候,家长往往会哄孩子说“早点睡,今晚听老虫当亲亲”。无锡的旧习俗非常重视元旦的气候,经常用它来预测下一年的收成。
过年的时候,晚辈先给长辈拜年,然后去亲戚朋友家拜年。亲朋好友第一次见面,会说一些“恭喜发财”、“恭喜发财”、“恭喜发财”之类的话来互相祝贺。新女婿通常在年初三去岳父母家拜年。从60岁开始,老人每隔10年就在春节期间举行宴会庆祝。
无锡的春节习俗:
一、“掸房檐”
俗话说“十七八,越掸越掸。”人在一年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烦心事,所以在年末迎接新年的时候,会用“掸掉屋檐上的灰尘”来扫除自己的霉运,期待新的一年好运。这个习俗也净化了家里的环境,一举两得。
二、“送灶”
民间习俗是腊月二十四“送灶”。这一天,家里人会祭奠设在灶墙神龛里的“灶王爷”,并献上用焦糖和面条做成的“煮饭糖”,这意味着“灶王爷”会嘴甜,后天才会说好话。厨房壁龛下会贴一副对联:“天道行善,下世平安。”
三。祖先祭祀
在过去,人们会在春天到来之前祭祀祖先。首先,他们不会忘记他们的祖先,其次,他们会请他们的祖先保佑他们来年好运。
4.蒸年糕
蒸年糕的前一天,家里淘米,用石磨磨成粉。从石磨中抽出的粉末制成小薄片,称为“桃花瓣”。这种粉末质量最好。蒸饼当天一般先蒸糖年糕,再蒸赤水糕(有色素)和白水糕(无色素)。蒸糕点时,在灶前、主房中间、客房前点上熏香蜡烛,关上门。第一块蛋糕烤好之前,用手掰下一大块,放在杯子里,放在上面三个地方。这时,屋里烛光闪耀,香烟缭绕,热气腾腾。这个时候,家里的老少都要尝一块年糕。尤其是孩子吃蛋糕的时候,大人会背吉祥话,让孩子快速长高。第一笼饼加工完成后,会分发给邻居品尝。
动词 (verb的缩写)年夜饭和春节菜
以前年夜饭没有现在这么丰盛,但也很考究。几个菜必不可少,一个是萝卜丝菠菜豆芽煮的菜;一道名为“长茎蔬菜”的菜是由整棵绿色蔬菜和切碎的百叶帘制成的。还有一种叫香糖片,由干香、笋干、金针菇切成三角形组成。备菜的目的多是从食物谐音、意象中取意。
比如黄豆芽叫“如意菜”,鲤鱼叫“顺顺李顺”,百页叫“百事李顺”,花生叫“长果”,菠菜的意思是健壮,年糕的意思是“步步高”,饺子、汤圆的意思是“团团袁媛元”,年夜饭吃剩的食物叫“年年有余”。每个人都要咬一口生萝卜,叫做“咬春”,祈求来年远离疾病。年初,一家老小都会吃“春盘”(原料是芹菜、韭菜、竹笋),寓意勤劳、长寿、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