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根是什么意思?如何种善根呢?
善根是什么意思?如何种善根呢?
善根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是破恶、生善的根本,更是修行者不可或缺的基础。那么,善根到底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种下并培养这份善的根基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善根”的意思是破恶、生善的根本,可以理解为“好的根机、好的基础”,其主要是针对身口意三业的善法而言的。
因为身口意三业的“善”坚固、不可拔,所以称之为根,而根还有生长的意义,犹如树根定入土壤里面,可以使树木长大、开花结果,生起其他的善。
通常,善根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不贪善根。其核心为“清净”,是说见到金钱、名利、美色等,能做到洁身自好,不贪不著、不爱不乐。
不嗔善根。其核心为“慈悲”,是指对一切众生不生愤恚、不起报复心,不做不利别人的事,不给别人带来烦恼。
不痴善根。其核心为“般若”,是指对世间一切法,都能明白通达,知道什么是善法、不善法;什么是有罪法、无罪法;应该修什么法、不应该修什么法。
据《瑜伽师地论》记载,略述常用的几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通过布施来增长善根。佛教的布施有许多种,可以是捐助他人资财的财布施;可以是宽慰、鼓舞,令他人摆脱紧张、沮丧、恐惧的无畏布施;也可以是为他人诵经念佛、令其与佛法结缘的法布施。
第二种方式是持戒。凡受三皈、五戒、八关戒斋、菩萨戒等,并能严格持守,兼之行持十善,从而减少“贪、嗔、痴”等不善根增长的机会,此消彼长之下,善根自然得以增长。
第三种方式是修行。即坚持诵经、持咒、念佛等法门为自己增长现世的福报。
第四种方式是闻法、思惟。在听闻佛法时,能专注、恭敬、具希求心,不会因为觉得法师讲述的内容“早已知晓、浅显普通、不够有趣”而生远离、轻慢之心。在听闻以后,还要思惟其义,学会运用。
第五种方式是利益众生。这一种方式是以大悲心普摄一切有情,令其获得现前及究竟的利益。即使不是佛教徒,只要对三宝生起一念的敬意或信心,礼佛、念佛、布施、供养等等,也都是种善根的行为。
第六种是远离贪嗔痴。既然善根是为了对治贪嗔痴三毒,那么在种善根的时候,就要小心避免被这三毒“偷袭”。例如,行善后因受嗔心影响,暗暗祈愿自己借此善根,能够有钱有势从而可以对付之前欺负过自己的某某人;又如行善、布施后因为贪心作祟,觉得自己是在浪费时间、精力、财富,后悔行善等。
若以这样的标准来看,每个人的善根便有深浅之分,因为我们每个人做到无贪、无瞋、无痴的程度不同。如果荒废不用功,善根也会停滞无法成长,根小而弱,遇到风雨烈阳,就容易受环境影响,还可能因而起退心。
因此,种善根得靠自己努力,善根愈种愈深厚,学佛修行不懈怠,就有助于修行时减少障碍,也更有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