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那么多沙漠,为何不用沙漠的沙子来盖房?专家道出3个原因!
中国那么多沙漠,为何不用沙漠的沙子来盖房?专家道出3个原因!
中国拥有约70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和58万平方公里的戈壁,总计达128万平方公里,占全球沙漠面积的十分之一。尽管这些沙子看似免费且资源丰富,但为什么它们没有被广泛用于建造房屋呢?实际上,沙漠沙子并不如表面上看起来那样简单易用。
沙漠中的沙子并非简单的自然产物。其形成需要特定条件——干旱少雨的气候和强风的作用。风将地表的泥沙吹走,露出下面的岩石,在日复一日的阳光曝晒下逐渐风化成细小颗粒,最终堆积形成了广袤的沙丘。而那些裸露在外的砾石经过长期风蚀后,变成了荒凉的戈壁滩。
沙漠里的沙子颗粒极为细腻,直径通常小于0.5毫米,远低于国家标准要求的一毫米以上。这种细小且光滑的颗粒不仅难以保持形状,而且吸水性差,这对混凝土来说是一个致命缺陷。因为混凝土的强度依赖于良好的水合作用,如果沙子不能有效吸收水分,那么固化后的结构会变得脆弱,无法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除了颗粒大小的问题,沙漠沙子还含有较高的盐分和碱性物质。在干燥炎热的环境下,地下盐分会随着水分蒸发上升至地表,并累积在沙层中。当这些含盐量超标的沙子用于建筑材料时,可能会与水泥中的碱发生反应,导致混凝土膨胀、开裂等问题,严重影响建筑物的质量,甚至造成安全隐患。
即便解决了上述问题,从沙漠运送沙子到建筑工地也面临着巨大的经济挑战。例如,阿联酋迪拜虽然身处沙漠之中,但其建筑工程所需的沙子却是从澳大利亚进口而来。原因在于,大多数建筑项目远离沙漠地带,往返一次的运输费用可能超过沙子本身的价值。因此,除非迫不得已,否则很少有人会选择使用沙漠沙子作为建筑材料。
此外,沙漠沙子未经处理可能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成分。由于长期暴露于极端环境中,这些沙子可能携带重金属或其他有毒物质。相比之下,河流冲刷过的河沙经过自然净化,有害物质含量较低,更适合用于建筑行业。
根据中国现行的建筑规范,理想的建筑用砂应具备适当的粒径分布(一般为0.15-5毫米),并且杂质含量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天然砂主要包括河沙、海沙等,而机制砂则是通过机械设备加工而成,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建筑工程的需求。特别是经过筛选和处理的机制砂,因其均匀性和纯净度更高,成为了当前最受欢迎的选择之一。
尽管沙漠沙子不适用于传统意义上的建筑,但它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应用前景。例如,沙子中含有丰富的二氧化硅,是制造半导体芯片的重要原材料;同时,沙漠地区特有的矿物质如铁矿、锰矿及磷酸盐等也有着重要的工业用途。另外,一些研究指出,经过特殊处理的沙漠沙子还可以用于生产透水性强的地砖,有助于改善城市排水系统;而在医学领域,沙漠沙浴疗法被认为对某些疾病具有辅助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虽然沙漠沙子因种种限制难以直接应用于建筑业,但它在其他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开发潜力。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或许有一天我们能够找到更高效的方法来利用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