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巡礼】成都青羊宫揽胜
【蜀地巡礼】成都青羊宫揽胜
青羊宫作为"川西第一道观",不仅是一座道教圣地,更是一座承载着千年历史文化的宝库。从唐代的皇家行宫到明清时期的道教文化中心,青羊宫见证了中国道教的发展历程。本文将带您走进这座被誉为"西南第一丛林"的道教圣地,领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壮观的《道德经》墙面。图源:郭咏澧
铜青羊已成为青羊宫的镇宫之宝。图源:郭咏澧
八卦亭内有老子骑青牛雕塑。图源:郭咏澧
道教发源于四川,青羊宫作为"川西第一道观",曾被美誉为"西南第一丛林",位于成都西南百花潭北岸,传说这里是太上老君传道之处,原名"青羊肆"(注),因兵灾屡毁屡建。
唐玄宗幸蜀时,将此道观作为行宫;杜甫居成都草堂时,见雨映行宫,亦曾应景赋诗。唐中和元年(881年)黄巢之乱,农民起义占领长安,僖宗仓促逃往成都时曾在观中驻跸,在地下掘出一块玉砖,上刻篆文"太上平中和灾"六字;返回长安后,感念太上老君恩典,下诏将道观扩建,改名"青羊宫"。唐末时,青羊宫已成为四川最大道观。
明蜀王朱樁曾重建青羊宫,规模宏大,明代学者何宇度在《益部谈资》一书中,谓其规模不减两京。明末清初连年战乱,导致道观建筑大半毁于兵火,据说最后仅铁铸花两柱与烛台两座保持完好。清朝康乾盛世及民国年间曾进行数次修葺增建,才有今日规模。
现今青羊宫占地十二万平方米,沿中轴线排列的主要建筑由南至北依次为山门、灵祖殿、混元殿、八卦亭、三清殿、斗姥殿、玉皇殿和唐王阁。
山门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覆盖黄色琉璃瓦,第二层檐下悬有"青羊宫"金字匾额。混元殿雄伟壮丽,有石柱二十六根、木柱两根,柱上雕有镂空的华鹿呈祥、凤凰望月与双狮戏球,殿内供奉混元祖师。
八卦亭是清末重建,亭外有八根镂空浮雕的盘龙柱,整座亭子共有八十一龙,象征老子八十一化。亭内石刻八卦图体现《易经》哲理,另有老子骑青牛塑像,二楼悬有"紫气东来"金匾。
三清殿又名"无极殿",是青羊宫的主殿,相当于佛寺的大雄宝殿。该殿重建于清康熙年间,外檐有三十六根大柱,代表道教八大天王和天上二十八星宿,柱上有幅楹联:"福地卧青牛石室烟霞万古,洞天翔白鹤蓬壶岁月千秋。"殿前左钟右鼓,道教的钟称"幽冥钟",殿内供奉三清尊神,即元始天尊(天宝君)、灵宝天尊(灵宝君)和道德天尊(神宝君)。
殿外有两座铜质青羊,清康熙年间进士张鹏翮(别号信阳子),自北京购得一座单角铜羊捐给青羊宫,相传信众抚摸羊身上的对应部位,自身疾病也会消除痊愈。道光年间,成都张柯氏特聘云南工匠,铸造另一座双角铜羊配成一对。如今已成镇宫之宝的两座铜羊早被抚摸得光可鉴人,摸铜羊更成为造访青羊宫必做之事。
斗姥殿供奉斗姆元君和紫薇大帝,斗姆元君乃四首八臂的道教女神,也是先天尊神北斗众星之母。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唐王阁供奉唐高祖、唐太宗等五位君王。灵祖殿则是供奉关公、关平、神农炎帝、文昌帝君和轩辕帝君,二楼供奉的王灵官王善,乃是道教的护法神。
青羊宫积极推展道教文化交流,经常举办"玄门讲经"与经典诵读等公益活动。宫内藏有一部梨木双面雕刻巨著《道藏辑要》(道教典籍总称),更是现存雕版印刷的重要文物。
自明清开始,青羊宫会于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的花朝节举办"花会",是川蜀地区闻名的花卉展地。清代有两首竹枝词描写此地花会盛况:"青羊宫接二仙庵,花满芳塍水满潭。一路纸鸢飞不断,年年赛会在城南"、"吾川此日靖烽烟,恰好风光二月天。结伴寻春无事事,青羊花市一盘旋"。
去年秋天造访青羊宫,几株高大银杏的金黄叶片悬挂在枝头,漫步其中,更添秋高气爽的氛围,同时感受道观里目不暇接的文化魅力,是到成都旅游不可错过之地。
注:西汉杨雄作《蜀王本纪》云:"老子为关令尹喜著《道德经》,临别,曰: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相传老子曾在此为函谷关令尹喜讲道。